首页 理论教育 肩周炎患者的自我锻炼

肩周炎患者的自我锻炼

时间:2022-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肩袖损伤是肩部损伤中最多的,占60.9%。肩袖损伤是原发性损伤,主要伤及肩袖肌腱,并多继发滑囊炎。肩袖损伤多有一次外伤史,如未能及时合理处置,继续重复损伤动作,而变成慢性病变。临床上常见而多发的是冈上肌损伤、冈下肌损伤、小圆肌损伤。这是一位患者的自述。这是冈上肌损伤的典型症状,称之为“疼痛弧”。病久者,出现肩部肌肉萎缩。严重病例,可发生冈上肌钙化,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

人身体的所有关节中,肩关节可谓是最多才多艺了。肩部是上肢运动的基础,包括肩胛骨、锁骨和肱骨,被关节囊、韧带和肌肉相互连接而构成盂肱、肩峰肱骨间、肩锁、胸锁和肩胛胸壁5个关节。肩关节是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半球形的肱骨头相对应组成球窝关节。关节盂小而浅,其总面积仅相当于肱骨头的1/3左右,关节囊薄弱、宽大而松弛,故该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运动最灵活,可以在多个轴位上运动。如在冠状轴上做前屈、后伸及上举运动;矢状轴上做内收、外展运动;在垂直轴上可做内旋及外旋运动;还可做各方向的旋转或环转运动。由于构成肩关节的关节盂小而浅,肱骨头大而圆,关节囊松而薄,故其周围需要有肌肉、韧带、滑囊来加强和润滑,以维持其运动的灵活性和结构的相对稳定性。肩前侧有肩胛下肌、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和胸大肌;后侧有冈下肌和小圆肌;外侧有冈上肌、三角肌和肱二头肌长头掩盖。

肩关节这种大范围的活动是要付出代价的,它的构造就像是为“麻烦”而设计的,这种设计让肩关节相当不稳定,肩关节的前下方肌肉较少,关节囊又最松弛,所以是关节稳固性最差的薄弱点。相当容易损伤,急性扭挫伤、慢性劳损等都能造成肩关节脱臼、锁骨骨折、肩袖损伤,其他如肩关节周围炎、滑囊炎和肌腱炎也相当容易发生。那么,我们就从肩袖损伤说起。

肩袖损伤是肩部损伤中最多的,占60.9%。虽然占的比例大,但是在生活及普通门诊中很少提到,非常容易和肩部其他疾病混为一谈,尤其是肩周炎。

肩袖损伤的全称叫肩袖创伤性肌腱炎也叫肩撞击综合征。肩袖是由冈上肌(外展上臂)、冈下肌及小圆肌(外旋上臂)、肩胛下肌(内旋上臂)4块肌肉组成。由于肌腱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及部分外侧颈部,为联合腱,似袖口,所以称肩袖。

肩袖损伤的原因是由于肱骨大结节(相当于肩袖部)反复地超常范围地急剧转动(特别是外展),劳损或牵扯并与肩峰和肩喙韧带不断摩擦所致。肩袖损伤是原发性损伤,主要伤及肩袖肌腱,并多继发滑囊炎。肩袖损伤多有一次外伤史,如未能及时合理处置,继续重复损伤动作,而变成慢性病变。也有病例是逐渐发生的,没有明显外伤史。

肩袖损伤的症状表现是肩部一般活动不痛,只在做某一特殊角度动作时疼痛(这是和肩周炎的主要区别)。由于肩袖肌腱是多个肌群组成,受伤动作不同,伤及的肌群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有的是单一肌群发病,大多是复合损伤。临床上常见而多发的是冈上肌损伤、冈下肌损伤、小圆肌损伤。

“刚一抬胳膊时肩不痛,抬到一定角度时肩就痛,抬到最上面时又不痛了。”这是一位患者的自述。医学上的说法是:当疼痛的上肢伸直外展上举到60°~120°范围内时疼痛,不及或超过此角度时又不疼痛了。这是冈上肌损伤的典型症状,称之为“疼痛弧”。疼痛可向颈部及上肢桡侧扩散。在肱骨大结节顶部可触及该肌腱增粗、变硬、无弹性或弹性差及压痛。病久者,出现肩部肌肉萎缩。早期X光检查无病理性改变,晚期有时可见肱骨大结节部有骨质硬化囊性变或肌腱骨化。

发病原因:冈上肌起始于肩胛骨的冈上窝,肌腱在喙突肩峰韧带及肩峰下滑囊下面、肩关节囊上面的狭小间隙通过,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该肌受肩胛上神经支配,其作用是上臂外展时的起动。因为在肩关节外展到60°~120°范围内肱骨大结节与肩峰之间的间隙减小,冈上肌外端在其间受到肩峰与肱骨大结节的挤压、摩擦,引起冈上肌急慢性损伤、创伤性炎症,加速冈上肌退变。严重病例,可发生冈上肌钙化,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

治疗此病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为原则。

按摩可采用外展抚摩揉拨法和按摩腧穴痛点法。外展抚摩揉拨法时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伤侧,一手托握上肢,将肩关节外展45°左右,使该肌放松,用另一手掌或鱼际部抚摩肩部;继之,用掌根或大鱼际部揉冈上肌附着点;再用拇指于肱骨大结节处揉、拨冈上肌肌腱附着点用以达到舒筋通络的目的。按摩腧穴痛点法时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拇指揉、压伤侧的天宗、秉风、肩髃、肩髎、肩贞、缺盆、巨骨穴,多指捏拿肩井穴,拇指点按曲池与肩部痛点,以达疏通经络、消除疼痛的目的。

急性损伤手法应轻柔、缓和,避免加重损伤;慢性损伤手法刺激宜重,手法后适当配合功能锻炼。要注意肩部保暖,并配合针灸治疗。

“一见风就肩背部沉痛,而且夜晚加重。”许多患者都这样描述自己的病情。其症状和表现是,肩后肩胛骨冈下沉痛,不影响活动,夜间加重,受压时症状加剧。可以是单纯冈下肌损伤,但是,多见合并肩袖小圆肌等其他肌群损伤。

冈下肌位于冈下窝及肩后部,起始于肩胛骨冈下窝,经肩关节后方,抵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小圆肌位于冈下肌下方,起始于肩胛骨的腋窝缘上2/3背面,经肩关节后部,抵止于肱骨大结节后方。冈下肌、小圆肌受肩胛上神经支配,其共同作用是使上臂外旋。当冈下肌、小圆肌损伤时,排球扣球动作无力或疼痛,生活中坐位时不能向背后取物和抛投物品。如果冈下肌、小圆肌带动肩胛骨反复剧烈运动(排球扣球动作),容易损伤肩胛上神经使肌肉麻痹萎缩。

检查时,因冈下肌、小圆肌不同程度变硬,常在肩胛内缘处发现硬性索条或块状物,压痛明显并向同侧上肢尺侧放射。严重者伤侧不能卧位,偶有手指麻凉感。X线检查无异常显示。

治疗此病以“舒筋通络、活血祛瘀、除风止痛”为原则。

按摩可采用抚摩揉搓活血法、弹拨推理舒筋法和按摩腧穴痛点法。用抚摩揉搓活血法时,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伤侧,一手固定肩部,另一手大、小鱼际或掌根部在肩胛冈下方反复施术抚摩、揉、搓手法数分钟,或以热感为度,以达到活血除风的目的。用弹拨推理舒筋法时,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伤侧,用一手托握伤肢肘部使上臂外展,另一手拇指在天宗穴或硬性索条处做上下方向弹拨该肌数十次,然后,顺该肌纤维方向推理数遍,以达到舒松筋肉的目的。用按摩腧穴痛点法时,患者取坐位,医者用一手拇指(或中指)压阳性反应点、索条状物、缺盆穴数分钟;揉、压天宗、肩贞,拨小海,揉压外关等穴各数分钟左右,以达通络止痛的目的。

要注意局部保暖,施手法后,应避免湿热敷;施手法后应注意适当配合功能锻炼,拉伤72小时内应以点压为主,并可以配合针灸治疗。

我们在日常门诊中,很少见肱二头肌单独损伤,多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所以把它们合并在一起介绍。

该病的症状特点是,上臂在外展位后伸时痛剧,疼痛常在夜间加重;伤侧手不能触及对侧肩峰部,不能梳头、系腰带等,肩外展外旋高举时疼痛,肩关节内收、内旋位时,则疼痛减轻。发病病因,多由上肢外展位猛力后伸,或由于急性损伤迁延日久,或长期做肩部外展外旋活动,肌腱与腱鞘经常发生摩擦,造成腱鞘的滑膜层慢性损伤、水肿,使肌腱在鞘管内滑动不利;亦可因退行性变,导致肱骨结节间沟变粗糙或狭窄,增加了肩关节在外展外旋活动时肌腱与腱鞘的摩擦机会,形成腱鞘炎。

医生诊断检查,可在肱骨结节间沟处触及该肌腱隆起增粗、变硬与明显压痛;过度内旋试验、抗阻力试验均阳性。X线检查无异常显示。

治疗原则是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

手法操作可分4个步骤:(1)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其前方,手拇指端压伤侧肩阿是穴(痛点处)数分钟,由轻到重,以痛点为中心,向四周按压,用力要缓、要沉,持续。(2)弹拨理筋法——患者端坐位。医者立于伤侧,用一手拇指在肩胛骨喙突处弹拨肱二头肌短头腱,在弹拨的同时将上臂外展并前后活动;继之,在上臂外展后伸位,用一手拇指顺该肌纤维方向施推理滑按手法数次。弹拨应缓沉、柔和,减轻患者疼痛。(3)屈肘抬臂拉伸法——患者端坐位。医者立于伤侧(以右侧为例),左手拇指压于喙突部,手掌固定肩峰,右手握住伤肢腕部,将肘关节屈曲,臂抬起与肩相平,掌心朝后,然后向右斜前方45°方向拉伸数次。一般急性损伤次数宜少,慢性损伤可适当增加拉伸次数。应该缓慢进行,防止造成再次损伤。(4)摩揉局部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用左手托其肘部,将上臂稍外展,右手掌顺着该肌纤维方向摩揉病变局部数分钟。急性损伤,手法宜轻;慢性损伤,手法宜重,或以痛能忍耐为度。

手法治疗后,应让患者主动进行肩部活动,做适当的拉伸等康复练习,以利于肩部功能的恢复;注意肩部防风保温,但不可热敷,患处温度不宜过高,防止渗出,注意与其他疗法的配合,如中草药熏洗或做痛点封闭、针灸等。

患有肩周炎非常痛苦,影响工作和生活。肩周炎非常多见,但不是所有肩部疼痛都是肩周炎。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肩部的所有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这就是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患病后,怕寒凉和风吹,肩好像凝冻了一样,由于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

肩周炎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有创伤史,但大部分无明显的外伤史,多自述感受风寒而致。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受限;甚至疼痛向颈、耳、前臂和手等部位放射。严重时稍一触碰,即疼痛难忍,甚至半夜痛醒,肩部的活动明显受到限制,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手不能伸到裤袋取物、不能扎腰带以及梳头等。

肩周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根据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是老年性退变。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为多见,显然与老年性退变有关。二是风湿寒侵袭。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明显风湿寒邪侵袭史,如居处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说明风湿寒邪侵袭为肩周炎的外在病因之一。三是肩部活动减少。本病多见于肩部活动逐渐减少的中年以上女性,且左肩的发病率较右肩多,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体力劳动者为多,或因某些原因(如上肢骨折肩部软组织损伤,颈椎病等肩部活动量减少或受限的患者)使肩部活动减少后,常可继发肩周炎,这些特点均提示肩部活动减少可能与肩周炎发病有关。

肩周炎的病理:(1)肩部组织,如关节软骨、滑囊、腱鞘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2)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过程释放的炎症介质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浆液性渗出,渗出物的机化使肌腱与腱鞘及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组织弹性降低,并最终导致关节挛缩,形成所谓“肩凝”,现多认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为本病的病理改变之一。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所以发病。

一是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二是邪气外侵。居处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如下。

1.肩部疼痛。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不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向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让风吹。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肩周围肌肉三角肌、冈上肌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失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 X线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1.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有风湿寒邪侵袭史或外伤史。

2.肩部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可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

3.肩关节活动尤以上举、外展、内外旋受限。

4.肩周压痛,特别是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5.肩周肌肉痉挛或肌萎缩。

6. X线及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肩周炎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要经过3个阶段。当病情进展较慢时,这3个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了解这个发病过程,对于防治肩周炎有重要意义。

1.冻结期。病期约1个月,亦可延续2~3个月,是肩周炎的急性发病阶段,是由于炎症、疼痛而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等为主的病理变化,此期没有软组织粘连等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就以疼痛和肩关节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这是肩周炎的初期阶段。

2.稳定期。这是肩周炎的急性发病过程转变到慢性的发病阶段,这时肩疼痛的症状减轻。但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在炎症反应以后发生挛缩、增生、肥厚和粘连等,严重限制了肩关节活动,所以此期为软组织发生器质性病理改变的阶段。

3.解冻期。炎症过程自行消退(如果自然发展的话),病理停止发展,所有的症状得到缓解,如果能坚持锻炼,功能可逐渐得到一定恢复,否则功能往往不会自行恢复。

肩周炎真正的病因,多数学者认为是在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凡能引起肩关节和上臂活动受限的诱因,都能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1.肩部疾病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劳损或退变:可引起冈上肌肌腱炎、肱二头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关节囊炎和旋转肩袖损伤等疾病。这些慢性炎症和损伤,均可波及关节囊和周围的软组织,引起关节囊的慢性炎症和粘连。

肩关节的急性创伤:如肩部挫伤、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肩关节脱位等。由于局部出现炎性渗出、疼痛及肌肉痉挛,将会导致肩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粘连,而发生肩关节的冻结。

肩部功能活动受限或上肢固定过久:肩部活动减少,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淋巴回流受阻,炎性渗出瘀积,日久纤维素沉着,粘连形成,导致关节囊挛缩和周围软组织粘连;肩关节脱位、上肢骨折和手术后外固定等时间过长,或在固定期间不注意肩关节功能锻炼,均可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2.肩外疾病

颈椎源性肩周炎:指由于颈椎病引起的肩周炎。临床资料表明,这种肩周炎的特点为先有颈椎病的体征和症状,而后再发生肩周炎。它是颈椎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或者说是一种临床类型,而不是肩关节与周围软组织退行性变的结果。

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血或缺氧而引起的绞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常可放射到肩、上肢或背部,左肩及左上肢尤为多见。尚可引起肌肉痉挛,肩关节运动受限,可诱发肩周炎。

其他因素:本病发生尚与精神心理因素、肩部受害、体内有感染病灶、内分泌紊乱及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从临床观察中发现,肩周炎多与糖尿病、偏瘫、肺结核、颈椎病等疾病并存,并且发病率偏高。

肩周炎患者,时常在夜晚来临的时候,疼痛就会加重,有时甚至不能入睡,奇怪的是白天干活的时候,反而不怎么痛。这是怎么回事呢?

目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认为,肩周炎的疼痛一方面是无菌性炎症的充血和水肿压迫及牵拉末梢神经引起,另一方面是炎症的刺激等作用使局部炎症产生聚集、停留,而这些物质本身具有较强的刺激痛觉神经的作用,因而引起疼痛。

夜晚休息时,病变的肩关节炎症区供血量、血流量较白天工作时少,炎症的代谢产物不能被及时运走和稀释、分解,在局部越聚浓度越高,对痛觉神经的刺激增强,同时,这些代谢物使局部肿胀、瘀滞加重,对末梢神经的牵张压迫增加,所以夜晚时,病变区域疼痛会加重。另外,白天由于忙于工作,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可能也是疼痛减轻的一个原因。

推拿治疗肩周炎,早期应以舒筋通络、祛瘀止痛、加强筋肉功能为主,晚期应以剥离粘连、滑利关节、恢复关节活动功能为主。

施术部位在伤侧肩关节周围、肩胛部及上臂。施术手法为推、揉、滚、搓、拨、动。取穴肩髃、肩贞、肩井、肩三俞(肩中俞、肩外俞、肩内俞)、天宗、秉风、缺盆、极泉、巨骨、曲池。每次治疗25分钟,每日1次,刺激量应因人、因症而定。

手法操作(以右侧为例),患者取坐位(体虚者可取卧位),医者立于伤侧。常规手法分6个步骤。

1.分推抚摩肩部法。医者以双手大鱼际或掌部着力,在患肩周围做前后、内外分推及抚摩手法数十遍。

2.揉滚肩周上臂法。医者用单、双手掌或多指揉肩关节周围及上臂数分钟,然后,用左手握伤肢前臂并托起肘部,将上臂外展并前后活动肩关节,同时用右手小鱼际或掌指关节在肩部周围及上臂施滚法。

3.揉拨肩胛周围法。医者一手固定肩部,另一手鱼际或掌根部自肩胛骨脊柱缘由上而下揉数遍,拇指用力弹拨;而后,以食、中、环三指从肩胛骨脊柱缘插入肩胛骨前方,拨理肩胛下肌,拇指或大鱼际揉、拨肩胛骨腋窝缘数遍。

4.按摩腧穴痛点法。医者用双手拇指对压中府、天宗、肩贞、肩内腧穴,拇指重揉压肩外俞、秉风、巨骨、缺盆、肩髃穴,揉拨极泉穴及肩部痛点各半分钟左右。

5.被动运动肩部法。根据肩关节不同方向的运动障碍,可选用下列方法。

推肩拉肘内收法:医者立于健侧后方,一手推住健侧肩部(固定),另一手从健侧胸前托其伤侧肘部,缓缓牵拉使其内收,在极度内收位用体侧抵紧健侧肩后部,一手空拳叩击伤侧肩部周围数遍。

前屈后伸捏筋法:医者立于伤侧,一手托握伤肢肘部使上臂前屈后伸,另一手在上臂后伸位捏拿肩前筋,前屈位捏拿肩后筋。

扣肩揉搓扛动法:医者于伤侧半蹲式,用肩扛住伤肢上臂,双手扣于肩部前后,进行协调地揉搓动肩,以肩部温热感为度。

下拉上提牵伸法:医者立于伤侧,用一前臂插入伤肢腋下向外上方托扳,同时另一手握伤肢腕部,缓缓向后下牵拉数次,而后,前屈上提伤肢。上提幅度应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环转活动肩部法:患者取低坐位。医者立于伤侧后方,用一手固定肩部,另一手握拿患肢腕部托起前臂(嘱患者配合),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最大限度的环转活动。

6.拍打患臂拿肩法。医者立于患侧,用双掌或空拳由肩部至前臂往返拍打(掌拍拳打),双手掌相对往返舒搓患肢数遍,牵拉患肢。继之,双手拇、食指捏肩井,多指捏拿肩部结束。

此外,针灸、理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肩周炎晚期患者,关节内发生粘连,关节外的组织也发生了纤维化,单纯的活动,和一般的手法治疗效果很差很慢,迁延很久。如患者无心脑血管病史者,可用局部粘连组织撕开的特色疗法,一般15天可以痊愈,操作方法如下。

1.让患者平躺于按摩床上,医生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让一助手按压固定患者胸廓部,让患者尽量放松。

2.医生持续缓慢地将患肢向上牵拉,按压手臂至与按摩床平行,期间能听见粘连肌肉撕开的吱吱声。患者肩部有撕裂剧痛,自主感觉肩臂肿胀像水桶样。术后20分钟可减轻。

3.当天晚上患者痛甚可口服镇痛消炎药。

4.以后每天按摩1次,此时手臂活动度已经明显好转,坚持每天做肩周炎康复练习,15天可痊愈。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必须无心脑血管病,且体质相对健康;术前要向患者解释清楚,争取患者同意;术中用力一定要持续稳定,缓慢到位;术后患肢不能见热,防止过度渗出水肿;术后要坚持按摩和自我锻炼。

肩周炎是可以预防的。老年人一般缺乏活动,上肢与肩部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较差。因此,肩关节的关节囊、肌腱容易变性、钙化,发生炎症。如果老年人平时注意运动,锻炼上肢及肩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肩周炎的发生。不管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得了肩周炎以后,除了到医院就医外,还应该积极进行自我锻炼。

1.爬墙练习。如图6所示,站立位,患侧身体贴近门框,脚立于门框边,健侧脚自然立于后侧方,患侧手臂缓缓上抬,用手指交替爬墙辅助手臂上抬,达到一定高度或体力极限时,保持该高度5~10秒钟,时间依情况可以延长(根据个人情况,在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向前)。然后脚蹬地,头胸向前探,用前探的力量压迫患侧肩关节充分伸展,压肩,尽量达到较深的角度并静力保持5~10秒钟。手爬墙要求高度,最好每天都能进步,绝对不能退步。压肩要求深度,力求动作缓慢,角度深,静力持久。也可以做拉环运动(如图7所示)。

图6 爬墙练习

图7 拉环运动

2.搭肩横推肘练习。或坐或站,患侧手搭于对侧肩上,健侧手搂住肘关节或上臂下段,横向反推肘,伸展肘关节,静力保持最大角度5~10秒钟。

3.背后拉手练习。或坐或站,双手背后,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腕向健侧牵拉,双手拉不到者可用毛巾等代替,静力保持最大角度5~10秒钟。经过练习,可用健侧手握住患侧肘关节牵拉。

注意:练习不要太频繁,间隔时间最少2个小时;严禁环绕摇臂;肩部不能进行热敷、加热理疗等;以上3个练习会很痛,切记要有耐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