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空坠落的预防

高空坠落的预防

时间:2022-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避免突击性参加运动量过大的体育项目,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应该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适量活动预防运动损伤。车祸所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多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强弱所决定。对于车祸伤的预防,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所谓“准刹车位置”,是指位于刹车板位置的后方、距离刹车板1cm左右但又没有接触到刹车板的位置,此时右脚以刚刚将要接触到刹车板,而又没有接触到刹车板为宜。

第2章 创伤的预防

1.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由体育运动或训练引起的肌肉、骨骼、内脏等部位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主动预防损伤,比发生损伤后再去治疗更为重要。为了避免突击性参加运动量过大的体育项目,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应该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适量活动预防运动损伤。那么,如何预防呢?

(1)训练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对于不同性别、年龄、水平及健康状况的人,训练时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例如,年龄小的在训练内容上,应把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结合起来,并以全面身体训练为主;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应考虑到他们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比较起来训练时间要短些,强度、密度要小些。

(2)准备活动要充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少运动损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功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正式练习作好准备。准备活动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可以提高关节韧带的功能,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在进行准备活动时,既要躯干、肢体的大肌肉群和关节充分活动,同时也要注意各个小关节的活动。准备活动还应增加一些专项素质的内容。

(3)注意间隔放松:在训练中,每组练习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伤,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在间隔时间内,一些运动员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他们在每组练习后往往站在一旁不动或千篇一律地做些放松活动。这样并不能加快机体疲劳的消除,再进行下组练习时还易出现损伤。由于各个项目的练习内容不同,间隔放松的形式也应有所区别。例如,着重于上肢练习的项目,也可间隔做些放松慢跑;着重于下肢的项目结束后,可以在垫子或草地上仰卧,将两腿举起抖动或做倒立。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改善血液的供给,另外也能使活动肢体中已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这对于消除疲劳及防止运动损伤有着积极意义。

(4)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训练中运动量过分集中,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而引起运动损伤。例如,膝关节半蹲起跳动作过多,易引起髌骨损伤;过多地练习鸭步可引起膝内侧副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因此,在训练中应避免单调片面的训练方法,防止局部负担过重。

(5)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练习:在运动实践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损伤最为多见。因此,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的练习可以防止膝关节损伤,而防止肩关节伤则应加强三角肌、肩胛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练习。

(6)疲劳、伤病后不宜过量运动:过度疲劳是常以神经功能性疾病为表现形式的身体病理状态,通常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敏感的运动员在训练负荷大时出现这种状态。其临床表现为运动员情绪冷淡、对运动成绩不感兴趣、消化功能出现障碍

2.如何预防车祸伤

车祸的发生,主要由于疲劳驾驶、酒后开车、路面处理技术欠佳以及在不熟悉的路段高速驾驶等原因造成。车祸所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多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强弱所决定。对于车祸伤的预防,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了解和掌握车况:安全行车是建立在车况良好的基础上的。为此,车主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车况,比如注意观看驾驶室前舱的各种仪表数据,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还要养成良好的观察和养护习惯,比如通过视觉来观察轮胎等设备的使用状况,通过听觉来分辨“车辆异响”的正常性,通过味觉来分辨车内异味、煳味的来源,等等,从而确保自己的爱车在良好的车况下行驶。

(2)杜绝一切严重违章行为:在行车中,每一位车主都应该做到遵章守纪,按章操作,例如开车前是否按规定系好安全带,等等。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驾驶时打手机等严重的违章行为,应该杜绝。因为这些行为是开车发生事故的最大隐患。

(3)了解在特殊天气、不同气候下的行车方法、技巧:在特殊天气、不同气候下,行车的要求、方法、技巧和平时在正常的状况下是有很大不同的,例如跟车距离、制动技巧、速度控制和应急工具,车主应该对特殊天气、不同气候下的行车方法和技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4)若路况不佳或行驶在不熟悉的路段,请低速行驶:很多交通事故不是直接由于车主的驾驶技术造成的,而是缘于路况不佳或路段不熟。研究和实践表明,将车速从50km/h提高到60km/h,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会提高数倍。而将车速降低1%,就能使车祸的发生率降低2%~3%。所以,低速行驶是防止在路况不佳或路段不熟的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的最好防范措施。

(5)将自己的眼睛保护在最好状态:视觉在人获取信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80%左右的信息是靠人的眼睛来获得的。而车主在驾驶车辆时靠眼睛得到的信息在90%以上。因此,驾驶员视觉功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行车安全。即使是眼睛疲劳、黏膜产生、迎风流泪这些轻微障碍发生时,车主也不能准确及时地获取交通信息,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现在的很多车主中,戴眼镜的人很多。

(6)控制车内音响音量:听觉是车主获取交通信息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当汽车车窗关闭尤其是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车主的听觉更为重要。所以,在享受车内音乐的前提下,一定要适当控制车内的音响音量,确保车外的重要响声如鸣笛等声音能在车内听到或者听清楚,从而保证自己能正确地处理交通情况。一些在高速公路或者在车速比较高的情况下发生的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车内的音响音量太大等原因,车主没有听到警告声,在变线的情况下发生了事故。当汽车车窗关闭或者车速比较高时,车主一定要把车内音响的音量控制在安全程度。

(7)切记右脚的常态应该是放在“准刹车位置”:右脚的常态应该是放在什么位置上?是放在刹车板的后边?油门上?还是……相信即使是很多老司机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正确的答案是:右脚的常态应该放在“准刹车位置”。所谓“准刹车位置”,是指位于刹车板位置的后方、距离刹车板1cm左右但又没有接触到刹车板的位置,此时右脚以刚刚将要接触到刹车板,而又没有接触到刹车板为宜。这个“准”字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准备”刹车的意思,另外一个是“不是刹车但即将要刹车”的位置。究其原因,是为了防止随时发生的交通事故,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在第一时间或者适合时间紧急制动,从而将事故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甚至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所谓常态,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和大多数时间内的状态,一般说来,这个状态在70%左右。这就是说,右脚70%左右的时间应该放在“准刹车位置”上。在多数情况下将右脚放在“准刹车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反应时间,避免或者降低事故带来的伤害。反应时间在交通事故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从刺激到反应完成之后的时间,一般由感觉器官所需的时间、大脑加工信息消耗的时间、神经传导的时间和肌肉反应时间四部分时间组成。按照国际惯例,反应时间一般在约0.7s,这个时间因人因地而异,一般是要比这个时间长。0.7s意味着什么?当车速为80kg/h时,这个时间意味着车辆将行驶14m多;当车速为120km/h时,这个时间意味着车辆将继续行驶超过20m。14m或者20m的距离,带来的结果将是天壤之别:发生交通事故或者不发生,发生小交通事故或者发生恶性交通事故,这就是右脚的常态应该是放在“准刹车位置”的真实功效。

(8)坐在轿车里最安全的座位上:在轿车里的5个座位中哪个座位最安全呢?

美国交通管理部门曾经资助一个专家小组,要求他们对小汽车座位的安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个专家小组以乘坐5人的小汽车为对象,通过近10年的事故调查分析和无数次实车检测后得出结论:如果将汽车驾驶员座位的危险系数设定为100,则副驾驶座位的危险系数是101,而驾驶员后排座位的危险系数是73.4,后排另一侧座位的危险系数为74.2,后排中间座位的危险系数为62.2。这就是说,小汽车内安全性由大到小可排列为:①后排中间座位;②驾驶员后排座位;③后排另一侧座位;④驾驶座位;⑤副驾驶座位。可以看出,在轿车的5个座位中,驾驶员后排的座位——包括后排中间座位、驾驶员后排座位、后排另一侧座位分别列安全性的前三名,是安全性较高的。

(9)掌握车祸时的一些紧急处理方法:当意识到车祸即将发生的瞬间,要将身体牢牢地固定在座椅上,如双手紧紧抓住方向盘或扶手、用手足使劲顶紧前排座椅,全身绷紧等,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伤害发生。车祸发生后,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只要意识还清醒就要先关闭发动机,撞车后车辆起火燃烧时要迅速撤离,以防油箱爆炸伤人;如果只有一人驾驶车辆,汽车翻倒后无力从车中爬出时,可鸣笛或闪动大灯向路过车辆发出求救信号。大多数车祸发生时车辆均处于高速行驶之中,所以车祸对人体的伤害多为撞击伤,以及车辆翻倒时发生的挤压伤。高速的冲撞、挤压常可导致头部损伤、胸部损伤、四肢骨折甚至脊柱骨折。

3.怎样预防儿童车祸

(1)横穿马路方法要正确。安全横穿马路的方法包括:先站在路边观察,再依次向左、右看,在确保无危险时再横穿马路。

(2)不要在马路上赶时间。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安排时间,儿童在交通事故多发的冬季应比平时早起一点,防止孩子因为赶时间而忽视交通安全。

(3)小学生最好不在冬季骑车。如果必须骑车,那么,自行车的前后灯在黄昏时分的显示作用十分重要,所以要定期对它们进行检修。

(4)骑车时最好戴上头盔。头盔的颜色应引人注目,大小要合适,质量要可靠。

(5)保持视听警觉。即便天气非常冷,寒风呼啸,仍然要为儿童选择既能抵御风寒,又不影响视觉听觉的衣服。

(6)不在路上玩耍、嬉戏。冬天道路有时会出现积雪和冰面,儿童很容易把它们变成打雪仗、滑冰的场所。对这种行为的危险性,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再三提醒儿童。

(7)着装色彩要鲜艳。在光线黯淡的冬季傍晚,走在马路上的儿童身材相对矮小,当他们穿深色的衣服时就更容易被忽视。如果儿童穿白色、黄色、橙色、红色等色彩鲜艳的衣服,在这种天气中会比较显眼,有益于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8)乘坐轿车要系安全带。如果一名8岁儿童乘轿车时没系安全带,那么,当一辆时速为50km的汽车出现交通事故时,他将以25倍于自身体重的重量撞击到前面的物体上。

(9)尽量不要骑车带小孩。如果成人骑车时一定要带小孩的话,那么,在后座上应装有安全的支架、座位和后轮护网,最好加高靠背和使用座位安全带,以保护孩子。千万不要将孩子的座位和小孩放在自行车前面的车把上。

4.高空坠落的预防

(1)凡在离开地而3m以上的地点进行高空作业时,强调作业人员应集中精力,严格按照高空安全工作规程执行,防止发生事故。

(2)凡能在地面上预先做好的工作,都必须在地面上工作,尽量减少高空作业。

(3)在没有脚手架的条件下工作时,必须绑好安全带,挂牢安全绳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

(4)高处作业应一律使用工具袋,较大的工具、材料应用绳拴在牢固的构件上。

(5)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有关人员,不许其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保护,防止落物伤人。

(6)不将工具及材料上下投掷,要用安全绳子系牢后上下吊送,以防打伤下方工作人员或击毁脚手架,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7)使用人字梯必须设有坚固的铰链和限制开度的拉链。更不准用人拉单梯当作人字梯使用。

(8)电梯通道上,门户前或机械转动部分附近使用梯子时,应有人监护,采取其他安全保护措施。

(9)必须戴安全检查符合标准的安全帽。

(10)凡外架防护作业点,必须在离地面4m搭设固定的安全平网。

(11)脚手架上工作时,要认真检查脚手架绑扎固定是否牢固;脚手架上的踏板能否承受工作时工具、材料等载重;脚手架上的保护樽是否到位及牢固程度;工作时必须带齐安全带的挂钩系挂在牢固构件上,所用工具材料要用绳子吊送;不许将工具及材料上下投掷;地面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12)在梯子上工作时,要先仔细检查铝合金梯、竹梯、木梯是否坚固完整;梯子的支柱应能承受工作人员及工具、材料的重量;梯与地面的夹角应为60°左右;如操作人员必须登在距梯顶不足1m的梯蹬上工作时,人在梯子上不许移动梯子;在水泥或光滑坚硬的地面上使用梯子时,其下端需与固定物缚住。

5.预防电击伤

电在现代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但是触电身亡、电气火灾、电器损坏等意外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安全用电,性命攸关”。怎样预防电击伤呢?

(1)不要超负荷用电,如用电负荷超过规定容量,应到供电部门申请增容;空调、烤箱等大容量用电设备应使用专用线路。

(2)要选用合格的电器,不要贪便宜购买使用假冒伪劣电器、电线、线槽(管)、开关、插头、插座等。

(3)不要乱拉乱接电线。不要私自或请无资质装修队及人员铺设电线和接装用电设备,安装、修理电器用具要找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

(4)对规定使用接地的用电器具的金属外壳要做好接地保护,不要忘记给三相插座、插座盒安装接地线;不要随意将三相插头改为两相插头。

(5)要选用与电线负荷相适应的熔断丝,不要任意加粗熔断丝,严禁用铜丝、铁丝、铝丝代替熔断丝。

(6)在更换熔断丝、拆修电器或移动电器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不要冒险带电操作。不用湿手、湿布擦带电的灯头、开关和插座等。

(7)漏电保护开关应安装在无腐蚀性气体、无爆炸危险品的场所,要定期对漏电保护开关进行灵敏性检验。

(8)晒衣架要与电线保持安全距离,不要将晒衣竿搁在电线上。

(9)要将电视机室外天线安装得牢固可靠,不要高出附近的避雷针或靠近高压线。

(10)使用电熨斗、电吹风、电炉等家用电热器时,发现电器设备冒烟或闻到异味时,要迅速切断电源进行检查。电加热设备上不能烘烤衣物。

(11)要爱护电力设施,不要在架空电线和配电变压器附近放风筝。严禁私设电网防盗、狩猎、捕鼠和用电捕鱼。

6.预防拥挤踩踏伤

在公共场所出现拥挤踩踏现象时,该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不要被好奇心理所驱使,掉了任何东西在地上都不要试图去捡。

(2)已被裹挟至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切记要与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避免被绊倒。

(3)发现有人摔倒,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靠近。

(4)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将孩子抱起来,避免在混乱中被踩伤。

(5)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面对墙壁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

(6)应及时拨打110、119或120等。

7.电梯下坠如何预防受伤

不少乘客害怕发生故障的电梯可能会坠落,其实这样的担心是不必要的。电梯从设计方面是相当安全的(除非电梯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它的悬挂系统一般是三根或三根以上的钢丝绳,这个安全系数相当于12倍,比如从这个轿厢可以乘10个人,它从设计方面乘120个人都没问题。电梯还有一套防坠落系统,包括限速器、安全钳以及底部的缓冲器。一旦发现电梯超速下降,限速器首先会让电梯驱动主机停止运转。如果主机仍然没有停止,限速器就会提升安全钳使之夹紧道轨,强制轿厢停滞在轨道上,另外,在一定速度内如果直接撞击到缓冲器上,轿厢也会停下来。轿厢不管通过那种方式停下来,都不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冲击。电梯下坠时,第一点是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第二点是要固定人所在的位置,使人不会因为重心不稳而摔伤;第三点是要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柱的防护;第四点是最重要的,韧带是人体富含弹性唯一的一个组织,所以借用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比直接用骨骼来承受压力要好得多。

电梯下坠时保护自己的最佳动作有哪些?

(1)(不论有几层楼)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

(2)如果电梯里有扶手,一只手紧握扶手。

(3)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

(4)膝盖呈弯曲姿势。

8.怎样预防雷击伤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m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到雷击的概率,并去掉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如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应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身体其他部位更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他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速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受伤。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在该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9.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驻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10.交通工具失火怎么办

列车失火时,首先要使列车停驶。列车员或旅客要迅速到车厢两头连接处或车门后侧,顺时针用力旋转那里的紧急制动手柄,达到迅速停车的目的;通过车组人员的无线联络,摇动红旗车灯,通知前方列车司机停车。

如果发生火灾时,列车尚在高速行驶中,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立即关闭车窗,因为列车在运行中风量相当大,据测算列车以65km/h的速度运行时,每个车窗的进风量相当于一台350W吹风机。因此,火灾发生时,千万不要开窗,而应立即关窗。这样做,既减缓了火灾燃烧的速度,也为人们实施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人员疏散时,要尽量顺列车行进方向撤离,因为通常列车在运行中,火是向后部车厢蔓延的,火势越大蔓延越快。由于车门是向内开的,所以撤离时要沉着镇定,千万不要猛抢猛挤,以免人为堵死车门。当列车停稳后,亦可打开车窗或用硬物击碎车窗玻璃,从车窗逃生。

当确认起火车厢的旅客撤离完毕时,应迅速关闭该车厢两头车门,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有条件的话,可在将起火车厢牵引至易于灭火的位置后,将列车解体,将未起火车厢拉离火灾现场,以彻底隔绝火势。

公共汽车一旦失火,关键是要及时打开车门,迅速疏散人员,如万一有车门打不开的情况,旅客可迅速击碎车窗,强行多方位疏散,切不可坐以待毙。

当车辆严重撞击或倾覆时,尤其是当油箱破损,油液溢流时,首先要立即远离现场,而不要因为寻找钱物贻误逃生良机。由于汽车流动较大,发生火灾后主要靠自救。因此汽车,尤其是长途客车,必须配置适量灭火器材,以便迅捷扑灭车辆初起火灾。同时,过往车辆与周围群众都应积极协助扑火和救火。

11.台风来了怎么预防受伤

(1)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

(2)台风来临时,请待在安全的室内。如果是在室外,请尽快回到安全牢靠的房子里,并在路上注意高空坠落的物体,如倒树、花盆、广告招牌等,远离有幕墙的高楼。

(3)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4)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特别是要将楼顶的杂物搬进来;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

(5)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海。

(6)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

(7)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12.龙卷风来了怎样预防受伤

(1)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在电线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伤或引起火灾。

(3)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4)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5)龙卷风侵袭区最安全之处是混凝土建造的地下室。若途中遇龙卷风,应迅速找一个与龙卷风路径垂直的低洼地方(如水沟)隐蔽。

13.地震时如何预防外伤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s,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远离危险区。

(1)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①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②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时,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秩序地撤离。

③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时,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的悬挂物。

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时,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2)家庭如何防震

①检查和加固住房。

②家中应准备急救箱及灭火器,须留意灭火器的有效期限,并告知家人所储放的地方,了解使用方法。

③知道燃气、自来水及电源安全阀如何开关。

④家中高悬的物品应该绑牢,橱柜门窗宜锁紧。

⑤重物不要放在高架上,拴牢笨重家具。

⑥在任何地点都要了解所处的环境,并注意逃生路线。平时须做事发的演习。

⑦每半年与您的家人举行一次地震演习:蹲下、找寻保护物与冷静。

⑧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注意: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身体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等。

14.雪崩后如何预防外伤

雪崩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松软的雪片降在背风斜坡的雪不像山脚下的雪那样堆积紧实,在斜坡背后会形成缝隙缺口。它给人的感觉很硬实和安全,但最细微的干扰或者像一声来复枪响的动静,就能使雪片发生崩落。

(1)发生雪崩时,首先要平躺,用爬行姿势在雪崩面的底部活动。

(2)丢掉随身携带物品,如包裹、雪橇、手杖或者其他物品,覆盖住口、鼻部分以避免把雪吞下。

(3)被雪掩埋时,冷静下来。如果你还能动的话,让口水流出从而判断上下方,然后奋力向上挖掘。

(4)休息时尽可能在身边造一个大的洞穴。在雪凝固前,试着到达表面。

(5)扔掉你一直不能放弃的工具箱——它将在你被挖出时妨碍你抽身。

(6)节省力气,当听到有人来时大声呼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