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损伤控制性手术

损伤控制性手术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Gawande于2004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著文描述损伤控制性手术在战伤中的实际应用。这是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这一理念的成果。这一治疗策略的改变应是“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出现前的实例。外科医师施行手术时,“力求首次手术获得成功”是追求的目标,但是在病情、患者情况、技术条件、后续治疗等客观条件不具备时,术者应实事求是地以患者利益为重,谨慎地选择损伤控制性手术,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节 损伤控制性手术

20世纪末,国外文献中出现了“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一词。此词主要是指为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改变以往在早期进行复杂、完整手术的策略,而采用快捷、简单的操作,但又能控制伤情进一步恶化,保留进一步处理的条件,使患者获得复苏的时间,有机会再进行完整、合理的再次或分期手术。严重创伤,尤其是多发性创伤,患者常出现严重酸血症、低温、凝血障碍与高分解代谢,这时再进行复杂、创伤大的手术,其结果是加重机体的生理紊乱,增加复苏难度。但内脏出血、肠道破损等又不得不立即处理,否则这些损伤可加重感染、休克。损伤控制性处理是指暂时或简单的方式,不进一步增加过多损伤来控制创伤部位,使之不再进一步发展。它不但有利于复苏,也有利于后期的确定性处理。其实,这一概念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都已有之,但从未上升到理论作为理念被提出。1993年,Rotondo等回顾性总结了22例腹部严重穿透性创伤,发现其中13例先行控制出血,暂时关闭损伤的空腔脏器,由于减轻了污染而避免进一步损害,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再做进一步处理,其存活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77%,11%),因此提出了“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念。其后,这一理念在处理各部位创伤时,都有所应用。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中,这一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深化。Gawande于2004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著文描述损伤控制性手术在战伤中的实际应用。一个伤员在汽车爆炸攻击中,两下肢、腹部、右手、面部均严重损伤,在战地医院进行了初步处理,切除一损伤严重的下肢,处理损破肠管外置造口,对其余创伤进行包扎,后送德国美军医院继续进行复苏救治,再空运返回美国。伤后36h伤员到达美国Walter Reed总医院,然后进行了分期手术治疗。最终伤员左侧面部损毁,右手丧失,经腹部手术重建了肠管的连续性,一下肢在膝上截肢,另一下肢为髋关节解脱,伤残甚重,但他获得了生存。这是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这一理念的成果。腹腔填塞(abdominal packing,AP)最早,也是最多用于肝脏创伤的治疗方法,早期主要用于渗血创面的止血。

Finiay在2004年提出了“损伤控制性剖腹术”(damage control laparotomy)的概念。Freeman等于2005年报道在急性肠系膜缺血的处理时也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这一理念,说明在非创伤性疾病中,这一理念也应得到认识和应用。实际上,以往所采用的分期手术、计划手术等都含有这一理念。肠外瘘的处理从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手术转变到先行剖腹引流控制感染,给予营养支持,待瘘口不能自愈时再手术的策略,病死率由50%~60%下降到现在的12%左右。这一治疗策略的改变应是“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出现前的实例。

外科医师施行手术时,“力求首次手术获得成功”是追求的目标,但是在病情、患者情况、技术条件、后续治疗等客观条件不具备时,术者应实事求是地以患者利益为重,谨慎地选择损伤控制性手术,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手术者也常愿为患者施行一次自认为完美、理想的术式,但是这一术式在当时对患者并不一定是合理的术式,主观认为完善的操作不一定能适合当时患者的需要。在医疗实践中,要求主观努力能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认识、了解客观情况,术者在为患者选择术式时,应考虑到术式是否符合生理情况、符合微创的要求,手术操作不宜过繁,还得顾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要求达到的不是“手术成功”,而是“治疗成功”。一些不成功的首次手术,可能是由于术者自信,自认为有成功的把握造成的;反之,也可能是虽然感到处理上棘手,但又无他策,只能如此处理所致。更有不合理的是自创术式,使患者的情况进一步陷入困境。在某些情况下,虽然患者的全身情况、手术者的技术水平都能进行更复杂、更“完美”的手术方式,但病变局部的情况却不允许进行过多的操作,不然会增加损伤,扩大感染。阑尾脓肿在剖腹引流时,同时行回盲部切除、吻合,导致感染向腹膜后扩散、回结肠吻合口破裂是常见操作过度的现象。

(韩少良 张文范 邵永孚)

参考文献

1.王灏,郑民华,张浩波,等.CO2气腹对人肿瘤细胞腹腔镜戳口种植的影响.外科理论与实践,1999,3(4):141~143

2.田文,夏绍友,肖西平,等.腹腔镜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6):561~563

3.李益农.为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而努力.中华消化杂志,1992,12:249

4.郑民华,蔡景理,陆爱国,等.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361~364

5.柯重伟,郑成竹,仇明,等.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250

6.夏忠胜,詹俊,钟英强,等.综合医院原发性小肠疾病的临床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05,25(4):243~244

7.章士正,任小军.应用现代医学技术提高小肠疾病诊断水平.中华医学杂志,2005,85(5):301~302

8.詹俊,甘小铃,李劲高,等.224例小肠疾病的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0,39(9):592~593

9.Bohm B,Milsom JW,Stolfi VM,et al.Laparoscopic intraperitoneal intestinal anastomosis.Surg Endosc,1993,7:194~196

10.Franklin ME,Kazantsev GB,Abrego D,et al.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stageⅢcolon cancer:long term follow up.Surg Endosc,2000,14:612~616

11.Fujita M,Koga H,Iida M,et al.The diagnostic yield of colonoscopy and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intraduodenal amidotrizoic acid injection in intestinal diphyllobothrium latum infection:report of a case.Am J Gastroenterol,2002,97:2465~2470

12.Maccioni F,Viscido A,Broglia L,et al.Evaluation of Crohn disease activity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bdom Imaging,2000,25:219~228

13.Pietrafitta JJ,Schultz LS,Graber JN,et al.An experimental technique of laparoscopic bowel resection and re-anastomosis.Surg Laparosc Endosc,1992,2:205~211

14.Yamamoto H,Kita H,Sunada K,et al.Clinical outcomes of double-balloon endoscopy for small intestinal dis-ease.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4,2:1010~1016

15.Yashino J,Inui K,Wakabayashi T,et al.Endoscopic therapy for small tumors or tumorous lesions in the duode-num.Stomach Intestine(Tokyo),2001,36(12):1541~15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