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咽的运动性障碍

咽的运动性障碍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咽缩肌瘫痪极少单独出现,常与食管入口、食管和其他肌群的瘫痪同时出现。引起咽缩肌瘫痪的原因大多与引起软腭瘫痪的相同。若合并有喉部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则易将食物误吸入下呼吸道,导致吸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应行纤维喉镜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喉咽部器质性病变。若为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咽肌痉挛,则应针对病因来治疗。

第十三节 咽的运动性障碍

咽的神经支配来自咽丛。咽丛由迷走、舌咽、副神经及颈交感干的分支等诸多神经构成,有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因此,咽的神经障碍往往是感觉性障碍和运动性障碍两者混合出现。

咽的运动性障碍分为瘫痪和痉挛2种情况,前者包括软腭瘫痪和咽缩肌瘫痪,分述如下。

一、软腭瘫痪

【概述】

软腭瘫痪是咽部瘫痪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生原因可为中枢性或周围性,可以单独或合并其他神经瘫痪出现。中枢病变引起者,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延髓病变,如肿瘤、出血或血栓形成、炎性病变、脊髓空洞症、梅毒等。每伴有同侧的唇、舌和喉肌瘫痪。周围性病变者则以多发性神经炎较多见,故常伴有感觉性障碍,多见于白喉之后。位于颈静脉孔附近的病变如原发性肿瘤、血肿、转移性淋巴结的压迫等引起的软腭瘫痪,常合并出现第Ⅸ、Ⅹ和Ⅺ等脑神经的麻痹(颈静脉孔综合征)。

【临床表现】

单侧软腭瘫痪可无临床症状,双侧者症状明显。由于软腭不能上举,鼻咽不能闭合,病人说话出现开放性鼻音;吞咽时,食物易逆行入鼻腔,偶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病人不能做吸吮、吹哨或鼓气等动作。

【诊断与鉴别诊断】

软腭瘫痪的诊断不难,但须找到其致病原因,应请相关科室协同诊断。

【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对周围性瘫痪者可用抗胆碱酯酶剂(氢溴酸加兰他敏)或神经兴奋剂(士的宁),以及维生素B1治疗。

新针疗法常用穴位有风池、大椎、少商、廉泉、天枢、曲池等。

二、咽缩肌瘫痪

【概述】

咽缩肌瘫痪极少单独出现,常与食管入口、食管和其他肌群的瘫痪同时出现。引起咽缩肌瘫痪的原因大多与引起软腭瘫痪的相同。此外,该病常常出现在流行性脊髓灰质炎之后。

【临床表现】

单侧咽缩肌瘫痪表现为吞咽不畅,梗阻感,尤以进食流质饮食时明显,易发生呛咳。双侧咽缩肌瘫痪者,可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甚至完全不能吞咽。此种吞咽障碍与喉咽部炎性或不完全机械性阻塞引起者不同,前者起初出现流质下咽困难,常发生逆流,而固体食物则能吞咽。若合并有喉部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则易将食物误吸入下呼吸道,导致吸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

单侧咽缩肌瘫痪,表现为患侧咽后壁如幕布样下垂,并拉向健侧;双侧瘫痪,则见咽后壁黏膜上的皱襞消失,触诊舌根或咽壁时,咽反射消失;口咽及梨状窝有大量唾液潴留。应行纤维喉镜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喉咽部器质性病变。

【治疗】

对该病的治疗应包括如下两方面。

1.病因治疗 对末梢性麻痹的病人,需应用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的药物,如尼膜同、脑复康、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等,促进神经恢复。

2.防止发生下呼吸道并发症 食物宜做成稠糊状,并帮助吸出潴留在咽部的分泌物。病情严重者应以鼻饲法或胃造瘘术以供给营养。

三、咽肌痉挛

【概述】

咽肌痉挛大多原因不明。患慢性咽炎、长期烟酒过度、理化因素刺激和鼻分泌物长期刺激咽部等均可引发咽肌痉挛。引起咽肌瘫痪的病因常导致咽肌痉挛的发生,而痉挛又常为瘫痪的先兆。

【临床表现】

有2种类型:即强直性咽肌痉挛和节律性咽肌痉挛。前者常发生于狂犬病、破伤风、癫痫、脑膜炎和癔症等,严重者伴有牙关紧闭、张口困难等症状,轻者有吞咽障碍、咽内不适、作呕等;后者常在病人不知不觉中出现,软腭和咽肌发生规律性的或不规律性的收缩运动,每分钟可达60~100次以上,与脉搏、呼吸无关,并在入睡和麻醉后仍不停止,发作时,病人和他人都能听到咯咯声响,即所谓他觉性耳鸣。

【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规的咽、喉部检查,不易发现肌痉挛,须结合病史和临床症状方能诊断本病。行X射线钡剂透视或许可发现因痉挛引起的吞咽困难。纤维喉镜或纤维食管镜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阻塞。

【治疗】

耐心向病人说明病情,解除其思想顾虑,减轻其精神负担。进食无刺激性的食物,并缓慢进食。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可用镇静解痉药物,如氯丙嗪、苯巴比妥钠、安定等;病情较重者,可用肌肉松弛剂,如筒箭毒碱、司可林等;癔症病人可采用暗示或精神疗法。若为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咽肌痉挛,则应针对病因来治疗。针刺疗法可能有一定疗效,可选用廉泉、人迎、天突、太冲、合谷等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