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脱位

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脱位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桡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可分为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临床上表现为与Colles骨折或Smith相似的畸形及相应的体征。伸直型骨折可见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可同时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及尺骨茎突骨折。对于无移位或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管型或夹板外固定仍然是最常用的方法。

第五节 桡骨远端骨折

【概述】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桡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可分为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为前臂旋前,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远骨折段向桡背侧移位,向掌侧成角。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较伸直型骨折少见,常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也可由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远骨折段向桡掌侧移位,向背侧成角。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Barton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在前臂旋前位、腕背伸时跌倒,手掌着地,腕骨撞击桡骨关节背侧发生骨折,腕关节也随之而向背侧移位。而当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可发生与上述相反的桡骨下端掌侧关节面骨折及腕骨向掌侧移位,这类骨折更为少见。

以上分型对手法复位帮助很大,而AO分型是日前公认的较全面实用的分型,特点是非常详细,对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共分为3型,每型分为3个亚型,每亚型3类,共27类。①A型即完全关节外型,是经桡骨干骺端的桡骨远端骨折;②B型即部分(单纯)关节内型,是经过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但关节面仍与桡骨干相连,具有一定的稳定性;③C型即完全(复杂)关节内型,是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骨折块均不与桡骨干骺端相连,该型骨折是不稳定的。

【临床表现和诊断】

1.明确的外伤史 有手着地或者前臂遭受直接暴力史,明确外伤机制是决定复位手法的基础。

2.局部的临床表现 局部均会出现肿痛、压痛、腕关节活动障碍。伸直型骨折可出现典型畸形姿势,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屈曲型骨折是表现为反伸直型骨折的体征。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临床上表现为与Colles骨折或Smith相似的畸形及相应的体征。

3.影像学检查 要常规腕关节正侧位片,加拍腕关节斜位片能更好。对于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有条件作CT重建,以明确骨折块的移位方向和数量。

在X射线平片上应测量(图66-28):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尺倾角、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掌倾角、桡骨高。尺倾角,即正位X射线片上桡骨纵轴垂线和桡骨远端关节面切线的成角,正常范围为13°~30°,平均为22°。掌倾角,即侧位X射线片上桡骨纵轴的垂线和桡骨远端关节面切线的成角,正常范围为4°~22°,平均为11°。桡骨高,即正位X射线片上经过桡骨茎突的水平线高出经过尺骨茎突的水平线的距离,平均为12mm。掌倾角改变呈背倾10°以上时,桡腕关节面上的压力和接触面积也发生显著变化,稳定尺桡远侧关节的主要结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越易遭破坏。尺偏角变小,引起桡骨茎突向近端倾斜、高度降低,桡骨相对短缩,尺骨相对增长。

img109

图66-28 桡骨远端X射线测量

伸直型骨折可见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可同时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及尺骨茎突骨折。屈曲型骨折近折端向背侧移位,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也可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尺骨茎突骨折和三角纤维软骨损伤。而受伤机制不同,Barton骨折移位方向也不同。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可接受的结果如下:关节面不平整<2mm;桡骨短缩<5mm;残余背侧成角<15°。对于无移位或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管型或夹板外固定仍然是最常用的方法。对于腕关节功能恢复要求不高或老年病人,采用其他更积极的治疗手段并不明显改善预后的也选择非手术治疗。

对于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麻醉后仰卧位,肩外展90°,助手一手握住拇指,另一手握住其余手指,沿前臂纵轴向远端牵引,另一助手握住肘上方作反牵引。充分牵引后,术者双手握住腕部,拇指压住骨折远端向远侧推挤,2~5指顶住骨折近端,加大屈腕角度,纠正成角,然后向尺侧挤压,缓慢放松牵引,在腕关节中立位用超腕关节小夹板固定或石膏夹板固定4~6周。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法相反。外固定时要确保各掌指关节的自由活动度,并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过去使用的即腕关节极度屈曲尺偏、前臂旋前位外固定,由于其明显增加了腕管内压并限制了屈肌腱的活动,易引起急性腕管综合征和掌指、指间关节的僵直,并由此继发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综合征,因此现已基本被否定。术后要早期进行手指功能活动,减轻水肿并促进骨折愈合。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①严重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下端关节面破坏;②手法复位不能达到以上要求,外固定不能维持。

(2)手术方法 手术入路需要考虑骨折块的移位方向及大小、骨折块的位置、需要复位的关节面、需要植骨的位置。不同的病例可以采用掌侧或者桡背侧入路(图66-29,图66-30)。

img110

图66-29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入路

img111

图66-30 桡骨远端骨折背侧入路

掌侧软组织较背侧稍厚,掌侧缘向背侧凹陷,骨床较平坦,钢板前方有旋前方肌的保护。掌侧切口沿桡侧腕屈肌桡侧,远端至大鱼际底部,近侧向外髁方向。结扎血管,肱桡肌及桡血管束牵向桡侧,桡侧腕屈肌牵向尺侧,显露拇长屈肌远端肌腹及肌腱,再向内侧牵开显露旋前方肌(多被骨折挫裂),前臂旋前自桡骨中线的起始部位切开骨膜剥离即可显露桡骨远端。

背侧软组织较少,主要为肌腱及鞘管等结构,表面不平整。作桡骨茎突至外髁切口,尽量保护静脉,向桡侧牵开拇长展、拇短伸肌腱,向尺侧牵开桡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腱,显露桡骨远端背侧。

复位的重点是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和桡骨茎突高度,并注意恢复桡骨的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伴有下尺桡关节分离的桡骨远端骨折,可先行骨折复位固定,再用经皮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固定的器材可根据情况选用桡骨远端解剖钢板、AO钢板、LCP锁定加压钢板、外固定架、外固定架加克氏针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