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院健康教育的内容

医院健康教育的内容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院的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但是,有些健康教育计划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门诊病人及家属。健康教育处方是近年来的深化医院健康教育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教育的目的是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建立有利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遵医行为。出院教育应针对病人恢复的情况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或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机体康复。

二、医院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一)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根据院内、院外不同的卫生需求和病人、家属、群众不同的情况,教育材料可以采用专业健康教育机构提供的,也可以是由专科医护技术人员拟定的。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灵活安排,切不可千篇一律。医院的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门诊教育 门诊教育是指对病人在门诊治疗过程中进行的教育,由于门诊教育具有病人停留时间短、变动大、针对性差,难以进行系统教育的特点。所以,门诊教育主要侧重于普遍性、一般性的宣教。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地方的不同疾病特点,进行常见病的防治教育。教育内容必须力求精练、新颖、实用,以增进教育的吸引力。

但是,有些健康教育计划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门诊病人及家属。例如,糖尿病、哮喘等已被确诊的病人,病情又不至于要住院,就需要在门诊为他们提供有关药物、饮食、预防糖尿病昏迷、低血糖胰岛素休克和哮喘发作等方面的指导。另外,从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角度看,病人住院期间也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接受健康教育。所以,在这类病人中,健康教育必须是门诊病人服务的主要项目,即通过门诊咨询服务进行教育。值得注意的是,门诊教育应该伴随医疗活动开展,用于稳定病人情绪,维持良好的医疗秩序,让病人在就诊过程中获得所需要的医疗知识。

(1)候诊教育 指病人候诊期间,针对候诊知识及该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所进行的教育,通常采用口头讲解、教育手册、宣传栏、广播、闭路电视或多媒体教育咨询系统等形式告知病人挂号分类候诊常识、专科疾病检查治疗配合知识、各种标本采集法和门诊导医环境等,指导病人利用短暂的候诊时间,尽可能多地获取对个体就医有益的健康知识。

(2)随诊教育 指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所患疾病的有关问题或病人关心的问题进行的口头教育。这种教育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但应注意教育内容不宜过细,以免影响诊疗速度,引起候诊病人的不满。

(3)门诊咨询教育 指面向门诊候诊病人或向社会各人群的综合性咨询教育,通常可采用设门诊咨询或电话咨询等形式进行。门诊咨询教育内容跨度大,涉及的专科多,应让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承担咨询任务,解答病人的提问。

(4)健康教育处方 指在治疗过程中,以医嘱的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的指导。健康教育处方是近年来的深化医院健康教育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门诊病人中,一般慢性病占60%以上,门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健康教育处方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这样既加快疾病痊愈,又节省医疗经费。起到“处方不用药,治疗也有效”的作用。

2.住院教育 住院教育是指对住院病人或家属进行的教育,这亦是医院病人教育的重点。住院病人由于在院时间相对较长,与医护人员接触的机会多,特别是慢性病病人,便于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但是,住院教育必须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对急诊、危重病人,要在病人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实施系统的教育。对不同的病人,也应选择不同的教育对象。如,对有视听缺陷的病人或老人、小儿,应将其家属作为教育对象。

为提高教育效果,住院教育应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住院特点开展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全程指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系统教育。分期指病人在入院、住院、手术前、手术后和出院时进行的阶段性教育。分期教育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1)入院教育 指在病人入院时,对病人或家属进行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建立有利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遵医行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如生活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卫生制度等;病区环境;等级护理要求;医护人员介绍等。教育方法可采用口头教育、手册教育或宣传栏等。

(2)住院教育 指在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丰富病人的健康知识,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和配合治疗能力。教育内容应根据病人健康问题的需要和治疗护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慢性病病人,病情稳定者,应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治疗措施落实到病人的治疗活动中,教育内容伴随着治疗过程循序渐进地展开。如血压患者,在确定诊断阶段,可让病人系统了解高血压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和诊断标准等知识;在治疗阶段,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用药、血压监测意义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出院时,则应指导病人学会自测血压技术,掌握有利于稳定病情的卫生知识,如生活起居、饮食、锻炼和用药等。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可灵活多样,包括口头宣讲、发放教育手册、床边演示、定期讲课、病人现身说法、小组讨论、自助团体、电视录像和推荐学习材料等。

(3)手术前教育 指对择期手术病人进行的教育。术前焦虑是手术病人共同面对的心理问题,焦虑发生率由于检测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国外报告从11%~80%,国内报告30%。由此可见减轻术前焦虑,提高手术适应能力应成为术前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术前教育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围术期护理要求进行,术前教育内容包括知识灌输和行为训练两个方面。知识灌输重点是麻醉和手术相关的知识要点,如麻醉前用药意义,手术前戒烟、禁食水意义和方法,视觉模拟疼痛评估尺的应用等。行为训练的内容主要有与手术相关的适应行为训练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行为训练,如床上排便训练、放松技术训练、深呼吸训练、有效咳痰训练、带管更换体位训练、上呼吸机手语训练等。教育方法以个别指导为主,手册或电视录像教育为辅。

(4)手术后教育 指对已完成手术的病人进行的教育。术后教育是术前教育的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病人术后配合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教育内容包括术后病房或监护室环境介绍,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及配合要点,疼痛的表达方法,术后早期活动或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等。教育方法以床边指导为主,辅助应用教育图片或教育手册。

(5)出院教育 指在病人病情稳定或康复、出院时所进行的教育。出院教育应针对病人恢复的情况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或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机体康复。教育内容包括疗效介绍、病情现状、巩固疗效和预防疾病复发的注意事项;正确用药、饮食、活动、休息、睡眠、复查、随诊的一般知识等。因生活方式或不良卫生习惯所致的疾病,应在出院时纠正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方法可采用口头宣教、指导病人阅读教育手册、开健康教育处方和推荐学习资料等。

3.出院后教育 出院后教育是指对已出院的病人进行的教育,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出院后需由医院做出特殊安排的病人,如瘫痪病人、肿瘤病人、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人和经常需要作复杂治疗的病人。受教育者包括病人及其家属。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药物的应用、家庭护理方法、病人的保健方法及如何选择医疗保健等。

出院后教育不同于住院教育,它不是一次性过程,而应是一个追踪过程。其教育目的是使病人在出院后能继续接受与个体疾病康复有关的健康教育,及时了解所患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掌握控制疾病发展的方法,降低再住院率。目前,美国对出院后教育十分重视已将其作为出院后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服务形式是电话咨询,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免费提供教育资料等。实践证明,这种院后服务方式,不仅为出院后病人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而且也为医院赢得了信誉。吸引更多的病人选择那种能为病人提供院后服务的医院,作为个人或家庭的医疗保健单位。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体制改革阶段,在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为出院病人提供院后服务,无疑会给医院带来生机和活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促进该社区居民健康为目的的教育。医院是社区的医疗保健中心,理所应当成为社区卫生知识的传播中心。随着卫生观念的转变,医院已开始将医疗服务从院内扩展到院外,医院服务的趋势也从单纯的治疗服务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服务;从单纯的技术服务转向社会性服务。医院的服务对象不断扩大,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医院成为社会健康教育的中心。

医院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可针对一般疾病的防治、计划生育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疾病普查等进行,也可向群众介绍医院特色、服务范围、开展健康咨询的项目、方式(如电话咨询、专题讲座)等。医院还可根据社区的需要,开设卫生科普专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识。此外,医院还可利用开设家庭病床的优势,对慢性病人或老年病人开展家庭健康教育。

(二)健康教育的形式及方法

1.健康教育的形式 健康教育的形式有口头宣传、文字资料、照片、图片、实物标本、模型、具体示教等形象教育,幻灯、录音、广播、电影、录像等声像教育,以及文艺演出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表演教育,应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水平,采取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

2.健康教育的方法 健康教育的方法可分为知识灌输,行为训练和双向交流三大类。

(1)知识灌输 主要包括讲演、个别指导、集体指导、大众传播媒介等。

(2)行为训练 有技能培训、模拟与游戏、模仿学习、行为矫正等方法。

(3)双向交流 主要有询问式学习、小组讨论、病人现身说法等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