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健康促进的意义与任务

学校健康促进的意义与任务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学校具有群体生活的特点,有助于健康促进的组织和实施。美、英、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只有人人接受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促进人人健康。当全国的所有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时,他们将成为人人都享有健康体魄的关键因素。健康教育每投入1美元,社会将省下13~14美元。

第二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意义与任务

一、学校健康促进的意义

1.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学生素质体现在德、智、体、群、美、劳全面发展,贯穿学生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在德育教育方面使学生从小树立“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的荣辱观,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养成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遵守卫生法规和道德规范;在智育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人类自我认识的认知教育,使他们懂得以科学知识保护自身的健康;体育和劳动本身是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因素,要根据卫生学原则进行组织;在群众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友爱互助教育,促使他们社会化的良好发展和健全人格的修养;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那些以损害健康为代价的爱美行为,如以饥饿方法追求苗条身材,以吸烟来追求所谓潇洒风度的不良行为是必须加以引导和纠正的。

2.实现全民基础保健的有效途径 根据我国“科教兴国”的国策,推行9年义务教育制度,目前小学生的入学率已达90%以上,今后在校学生的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加。进学校求学将成为人人必经的阶段。同时,学校具有群体生活的特点,有助于健康促进的组织和实施。此外,儿童、青少年的可塑性大,易形成“动力定型”。他们较易形成良好的行为、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并对他们一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学校健康促进,是促进和实现全民基础保健、提高群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美、英、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只有人人接受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促进人人健康。当全国的所有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时,他们将成为人人都享有健康体魄的关键因素。

3.影响家庭、社会和整个人群的治本措施 儿童青少年与家庭和社会有着天然而广泛的联系。幼儿园儿童和大、中、小学学生一旦获得卫生知识、价值观和行为技能,不仅儿童、青少年本身可以茁壮成长,也必然对其父母、邻里、亲友和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并有可能发挥移风易俗的作用。从培养造就新一代新人的角度看,在我国要真正形成人人采纳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风尚,从根本上改变卫生面貌,推进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健康促进的质量。

4.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最近国外学者通过分析认为:在学校进行高质量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健康教育每投入1美元,社会将省下13~14美元。有些节约来自直接的花费,如节约可预防疾病的医疗费用,减少青年人的吸毒、与酒精相关的交通事故以及与药物相关的犯罪。另有一些是可间接降低的成本,如节省未成年死亡和青少年意外妊娠相关的福利开支及因此而引起的生产力下降。

此外,分析发现,以1美元投资于有效的烟草教育可节省18.80美元的卫生保健和其他花费;在预防过早和不加保护的性行为方面,花费在教育上的每1美元可节省5.10美元。

二、学校健康促进的任务

(1)提高对健康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教育和倡导,使儿童青少年掌握较系统的卫生科学知识。树立“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信念和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并为其一生中选择健康的生活实践打下基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卫生知识和保健服务的兴趣,抵制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指导学生掌握各项自我保健技能,如合理选择膳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防范意外伤害等,自幼培养健康的技能、观念和意识,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2)降低常见病患病率,提高生长发育水平。在校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疾病有:近视、沙眼、龋齿、脊柱弯曲异常、鼻炎、蛔虫感染、神经衰弱、运动损伤、贫血、肝炎、结核病等。上述疾病和缺陷大多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只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使学生掌握预防知识,结合学校定期体检和矫治,患病率是可以下降的。据卫生部、国家教委1997年底考评抽查验收统计,由于贯彻枟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枠组织措施和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城、乡学生蛔虫感染率由1992年的14.94%、26.60%,分别下降到6.46%和12.03%,其他如沙眼、贫血、营养不良、龋齿等在城乡学生中均有大幅度的下降。

在防治学生常见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导致疾病易发的各项行为危险因素。如长期严重的挑食可能导致贫血,不良的读写习惯促使近视的发生等等。应降低儿童、青少年常见病的患病率,以及致力于改善学校的膳食服务和体育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调动一切能增强生长发育的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发育水平。

(3)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由于儿童青少年的年龄不同,由生理发育水平所制约的心理水平也不相同。目前,我国学生在心理品质方面存在明显弱点,例如缺乏应付挫折能力,意志比较薄弱,缺乏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等。要根据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育状态,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改善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行为指导,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提高。

(4)发挥健康潜能,提高学习效率。WHO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曾强调:“一项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将学校健康教育放在教学大纲的重要位置上。”然而,目前人们对此认识并不一致,担心健康教育教学和相关活动在时间上冲击文化知识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而课时得不到保证。实际上身心健康是学习的基本条件,视听器官功能良好,作息制度合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况等等都有利于发挥儿童、青少年健康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国外学者研究证明,凡能积极参加增强健康行动的儿童、青少年,其学业也完成较好。学业上的成就本身就是健康促进的重要效果和社会效益。

(5)增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也是我国能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性问题。要教育儿童、青少年重视生存和生活环境,特别是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努力节约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目前,国家十分重视学校的环境教育,环境与健康是环境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校健康促进”内涵与环境教育中提出的“绿色学校”目标相一致,实践工作中可以互相渗透,结合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