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证择物,羹粥佐餐
羹粥乃人们喜食乐用之饮食佐餐,若选配适当的食物制成羹粥常服来治疗一些疾病,实为理想的疗法,对于久病厌服苦药的慢性患者及婴幼患儿,尤为适宜。此法药源丰富,配制简易,美味可口,乐于服用,久服不厌,无毒少弊,最易被患者接受。
【案例1】 患者张某,男,12岁,反复水肿3年,迭经中西医诊治其效不显,曾赴沪诊为肾病综合征,住院半年,症减返里,未及二月诸症如旧。近日查尿蛋白(+++),患儿面色惨白虚浮,遍身皆肿,神疲乏力,尿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虚略数。因服药时久,厌闻药味。余遂摒其味苦难服之中药,嘱用鲜鲫鱼一尾(约250g),生姜10g,加水500m l,每日1次,炖熟分次服用。1周后尿量大增,肿消过半,判若两人。因虑其便溏少神,中气未复,仿《冷庐医话》芪粥方加味:黄芪60g,山药30g,粳米250g,大枣10枚煮粥。如此二月后诸症悉愈,尿常规正常,时至今日,十有三年,病愈体健,一如常人。
【案例2】 刘某之子,男,4岁。疹后月余,低热不退;干咳少痰,稍动则气逆喘促;形瘦目陷,颧色娇艳;肌肤干燥灼热,唇赤多裂,舌红少苔;溲短黄,大便秘。此疹毒虽解,余热未清,肺津大伤,肺气上逆。津伤无速复之法,服汤药患儿不受,暂拟:酥梨1枚(100g左右),百合20g,鲜枇杷叶3张(去毛洗净),白蜜30g,炖水去枇杷叶,饮水食梨、百合。因汤物味甘,患儿喜服,1周后咳减津回,便畅热退。唯纳谷欠佳,神情疲惫,再拟山药100g,藕500g,粳米200g,红枣10枚,冰糖30g,鲜谷芽30g(布包),煮粥,去谷芽,每日分次啖粥,半月后咳已纳增,余症均愈。
羹粥疗疾,虽可口易服,也应在中医辨证施治的指导思想下进行,既要弄清病证机因,也要谙熟食物性味,俾病食相投,切合机制方可应手取效。若不加辨证,不明食性,滥投恣食,虽是食疗,也能酿成不测之变。不可以一方一法而通治机因不同、症状相似之病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