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辨病辨证,中西结合

辨病辨证,中西结合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张小萍临床用药非常注重脾胃气化,下面以反流性食管炎为例加以说明。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张小萍认为本病可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烟酒无度、脾胃虚弱等各种因素导致脾胃气化失常而形成本病。所加药物最多为枳壳与代赭石、谷芽与麦芽、干姜与栀子、白及与黄连等4个药对,这些药对多从气化入手,充分体现了张小萍脾胃气化的学术思想。

张小萍临证时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既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又充分运用西医学成果及检测手段,病证结合,中西合参。张小萍认为,以现代科技为先导的检测手段对于疾病的病原、病因、诊断等能作出更加细致的定量、定位分析,对疾病具有观察细致、深入、具体、准确、客观和特异性较强的优势。对于中医的临床辨证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应该“拿来”为我所用。张小萍认为,现代先进检测手段也可认为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延伸,比如胃镜,就可认为是一种对胃的直接“望诊”。若胃镜见胃黏膜紫暗,病理检查有中重度以上肠上皮化生,可以判断有癌变可能,常用薏苡仁、莪术、白花蛇舌草等抗癌化瘀、软坚而不伤正之品。张小萍认为这些可抑制胃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诱导和促进细胞的分化成熟,阻止细胞发生癌变或使其逆转为正常,对提高本病疗效有重要作用。胃镜如见胆汁反流者,认为多属肝胃不和、胆失通降之证,常用柴胡、枳壳、白芍、郁金等疏肝利胆。

此外,张小萍认为HP致病多具“热”“毒”表现,可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适当佐以清热解毒,具有杀菌、抑菌作用之中药,可提高疗效。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黄芩、黄连,即有明显的抑杀HP之功效。

总之,张小萍临床用药非常注重脾胃气化,下面以反流性食管炎为例加以说明。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张小萍认为本病可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烟酒无度、脾胃虚弱等各种因素导致脾胃气化失常而形成本病。本病的病位在食管和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其总病机可概括为脾胃气化失常、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其气化失常可分为三方面。

(一)升降失度

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胃气失和、气逆于上则出现泛酸、反胃、嗳气等症。但胃气不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脾气不升;二是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肝为刚脏,性喜调达而恶抑郁,肝失疏泄常影响胃气的通降。张小萍认为目前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多与情志内伤有关,肝气犯胃,胃气因之逆而不降,胆腑因之失于中正清净,于是胆汁、胃酸随胃气而逆升。对这类患者要注意情志的调节。

(二)纳化失常

胃主纳,脾主化,这是脾胃的主要功能。纳就是摄取食物,化就是运化精微,纳与化相互协调、统一,才能完成饮食物的正常消化与吸收。但纳不能化或但化不能纳,均是胃食管反流病脾胃气化失常的一种表现。但纳不能化,则食后作胀,胃脘胀闷隐痛,嗳气则舒,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但化不能纳,则不思饮食,胃脘胀闷,泛吐酸腐,嗳气频繁。

(三)燥湿失宜

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燥和湿相反相成。脾燥则升,胃润乃降。燥湿相宜,升降乃成。燥湿失宜,则升降失度,故胃食管反流病诸症蜂起。

临床主要从脾胃气化失常入手,分3种情况6个证型论治。

1.升降失度 主要分肝胃不和和脾虚胃热两型。

(1)肝胃不和型:主要表现为每因情志不遂出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疼痛,反酸,烧心,嗳气,或口苦,食欲减退,大便不畅,舌质偏红,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味。

柴胡10克,枳壳15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香附10克,川芎15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白及20克,黄连6克,谷芽、麦芽各20克,三七粉3克(冲服)。

(2)脾虚胃热型:主要表现为胃脘隐痛嘈杂,泛酸,嗳气,烧心,口干喜饮,食欲不振,大便时干时稀,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缓。

治法:健脾清胃。

方药:半夏泻心汤合小陷胸汤加味。

法半夏10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大枣3枚,瓜蒌皮15克,枳壳15克,代赭石15克,白及20克,黄连6克,谷芽、麦芽各20克,三七粉3克(冲服)。

2.纳化失常 主要分食滞不纳和脾虚不化两型。

(1)食滞不纳型:主要表现为胸咽部烧灼感,胃脘胀闷,泛吐酸腐,嗳气频繁,不思饮食,舌质淡红,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丹荷保和汤加味。

丹参15克,干荷叶30克,生山楂30克,神曲15克,炒莱菔子15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连翘15克,谷芽、麦芽各20克,枳壳15克,槟榔10克。

(2)脾虚不化型: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隐隐灼热,胃脘胀闷隐痛,嗳气则舒,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微弦。

治法:健脾理气。

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味。

柴胡10克,炒白芍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枳壳15克,代赭石15克,干姜6克,炒栀子6克,谷芽、麦芽各20克。

3.燥湿失宜 主要分胃阴亏虚和脾胃湿热两型。

(1)胃阴亏虚型: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灼热隐痛,午后尤甚,嘈杂心烦,口燥咽干,饥而不欲食,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一贯煎加味。

沙参15克,枸杞子15克,麦冬10克,当归6克,生地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5克,代赭石15克,白及20克,黄连6克,谷芽、麦芽各20克,三七粉3克(冲服)。

(2)脾胃湿热型: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胀痛,胸中痞闷,反酸,嗳气,口中黏腻,纳食后易感闷胀,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浊和胃。

方药:陈平汤加味。

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生甘草3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浙贝母10克,蒲公英15克,枳壳15克,代赭石15克,白及20克,黄连6克,谷芽、麦芽各20克,三七粉3克(冲服)。

总之,张小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从气化入手,现将其前八位用方频次归纳比较如下(表19)。

表19 反流性食管炎用方频次比较

注:总数共30例。

从上表统计看,张小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最常用的方是半夏泻心汤合小陷胸汤,使用比例为40%;其次为陈平汤,使用比例为25%;再其次为柴芍六君子汤,使用比例为15.6%。张小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十分强调辨证,大多为原方加味使用。所加药物最多为枳壳与代赭石、谷芽与麦芽、干姜与栀子、白及与黄连等4个药对,这些药对多从气化入手,充分体现了张小萍脾胃气化的学术思想。

张小萍治疗其他脏腑疾病也多从脾胃气化入手,现将治疗其他脏腑疾病种类及用方、用药频次归纳比较如下(表20~表22)。

表20 其他脏腑疾病统计表

注:总例数共77例。

表21 其他脏腑疾病用方频次比较

注:总数共77例。

表22 其他脏腑疾病用药频次比较

注:总数共77例。

从上表统计看,张小萍治疗其他脏腑疾病用方前六位依次为逍遥散、保和汤、参苓白术散、归脾丸、温胆汤、四逆散和参苏饮,用药前十位依次为谷芽、麦芽、甘草、枳壳、白芍、柴胡、山楂、白术、茯苓、党参等,从用药和用方看,均与气化和脾胃有密切关系,可见张小萍的脾胃气化学术思想已广泛应用到各脏腑疾病的治疗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