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养支持的监测

营养支持的监测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营养支持期间的监测有两个重要的意义:①通过监测了解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使更适合于病人的需要,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②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比较每日摄入的氮量与排出的氮量,称为氮平衡测定,是判定营养支持效果与组织蛋白质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应激、创伤或营养供给不足均可出现负氮平衡。

第三节 营养支持的监测

营养支持期间的监测有两个重要的意义:①通过监测了解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使更适合于病人的需要,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②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一、营养支持效果监测

营养支持实施前,需要对患者作一次全面的营养状态评定,在营养支持期间,也需反复地对患者的营养状态作出评价。现简单介绍有关测定项目。

(一)体重

体重是评价营养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在TPN应用初期或小儿病人应每1~2 d测量一次,对能下床活动的稳定期病人,可每周测1~2次,对稳定的卧床病人也应每周测一次体重。一般来说,在治疗过程中,体重增加是营养状况好转的表现,但水、钠潴留或脂肪存积亦表现体重增加,因此,最好用理想体重百分率来表示。

(二)上臂中点肌肉周径

主要是判断骨骼肌量的变化,建议每周测定一次。

(三)肱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

用于判断脂肪存储量,建议每周测定一次。由于M AC与TSF无国人群体的平均值,仅能作病人治疗前后的自身对比。

(四)迟发型过敏皮肤试验

主要了解机体的免疫能力。蛋白质营养不良时,病人对本试验的反应减弱或消失,随着营养状态的不断改善,这些反应将再出现或更明显。可每2周测定一次。在有条件的单位可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IL- 2、IL- 6等。

(五)总淋巴细胞计数

是常用的反映免疫功能的一项简易参数,正常值为(1.5~3.0)×109/L,随着营养状态的改善,总淋巴细胞计数可逐步恢复至正常。建议每周测定一次。

(六)尿3-甲基组氨酸测定

尿中3-甲基组氨酸(3- M H)含量反映机体肌肉蛋白分解程度,也可作为评定机体代谢状态的一项参数。营养支持过程中必要时可动态观察尿液中3- M H值的改变,观察肌肉蛋白分解是否有所改变,其量的减少说明分解在减少。

(七)肌酐/身高指数

肌酐是肌酸在肌肉中代谢后的产物,其排泄量大致与机体组织成正比。收集24 h尿液测出肌酐值,除以与身高相应的理想肌酐值,可求出肌酐身高指数。>90%为理想营养状态,可每2周测一次。

(八)氮平衡

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最终以某一含氮物质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排出的氮量可以反映体内蛋白质的分解量。比较每日摄入的氮量与排出的氮量,称为氮平衡测定,是判定营养支持效果与组织蛋白质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氮平衡测定结果有3种可能:①摄入与排出氮量基本相等,称为总平衡,代表机体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代谢处于动态平衡之中;②排出氮少于摄入氮,称为正氮平衡,即摄入的蛋白质除补偿组织的消耗外,尚有一部分构成新的组织而被保留;③排出氮多于摄入氮,为负氮平衡,表明体内蛋白质分解多于合成。应激、创伤或营养供给不足均可出现负氮平衡。为计算氮平衡,必须了解每日摄入与排出的氮量。摄入氮量即该日输入的总氮量,即静脉输入的氨基酸含氮量(各品种含量不一)和(或)经肠摄入氮量。血液制品系整蛋白,不计入氮平衡计算中。

摄入氮量(g/d)=输入氨基酸液总氮量+肠道摄入氮量

体内代谢过程产生的氮,大部分经尿排出,一般情况下,尿氮占氮总排出量的85%~90%,其他氮经汗(0.5 g/d)及粪(1.5 g/d)排出,而尿氮中尿素氮占大多数,据估计,尿中其他含氮物质,如肌酐、氨、尿酸、肽片段、氨基酸等约占尿液中氮量的1/6,约2 g/d。

24 h排出氮量=24 h尿素氮(g)+ 2(g)(粪、汗氮)+ 2(g)(其他尿氮)

(禁食状态时,粪氮可不计,此系数为1.5)

因此,常规应用的氮平衡计算公式是:

氮平衡(g/d)=摄入氮量(g/d)-[尿中尿素氮(g/d)+ 3.5]

在肠内营养支持时,应考虑到肠道吸收情况,需收集每日全部粪便测定粪氮。

近年来,对氮平衡的测定又有些新的看法,Candio JA(1991年)认为,12 h尿尿素氮测定可代替24 h尿氮测定,但必须做到:①在12:00~24:00收集尿液;②TPN要持续等量输注;③绝对禁食。

氮平衡应每日测算,并需测算一段时间,如7d的累积氮平衡量,还可按体重测算每千克体重的氮平衡量。

(九)内脏蛋白质测定

机体蛋白质的代谢情况通过血清有关蛋白质的含量得到反映,尤其是半衰期短的蛋白质,见表6-6。这些蛋白质中的一部分可每周监测一次,以比较营养支持效果。

表6-6有关血清蛋白质的半衰期及正常含量

img27

近年来,有作者发现,体重、氮平衡、上臂皮肤皱褶等指标不能确切地反映重症应激病人的营养状态,因此,提出通过影屏计(shadow shield counter)所测定的总体钾,通过标记氙稀释示踪及体内中子活性分析(in vivo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IVNAA)等方法来测算机体总水分(TBW)、总蛋白(TBP)、总脂(TBF),统称为机体总成分(body composition)测定。

二、营养支持并发症监测

(一)体温

要注意营养支持病人的体温,以便及时了解感染并发症。

(二)24 h出入量

了解体液的平衡情况,尤其是每日记录尿量及胃肠液的丢失。

(三)每日液体的输入情况

一般要求是每日营养液量在24 h内均匀输入,在用输液泵控制时,比较容易做到,依靠重力点滴时,就要求相对均匀。短时间内大量进入营养液会造成血液或肠道内的高糖高渗状态。

(四)微生物培养

配制静脉液体的空气净化台及周围空气采样做细菌、真菌培养,要求每月一次。导管入口处皮肤创口的棉拭子细菌、真菌培养,每周2次。配制肠内营养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液体应做培养,特别是真菌培养,正常情况下,每周测定2次,当有发热,怀疑与TPN有关时,应立即取营养瓶残液、病人血液送细菌、真菌培养,必要时每日2次。有必要时做厌氧菌培养。

(五)胆囊B超

要求每周一次,必要时每周2次。主要探测胆囊容积、胆汁稠度、胆泥等,结合有关生化检查评定肝胆系统损害及淤胆情况。

(六)血气分析

了解酸碱紊乱情况,一般情况下每周2次,有明显异常时则应作严密监测。

(七)血液常规

包括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加分类等,每周l~2次,以监测有关并发症。如血小板计数下降,除考虑其他因素外,尚需想到是否有必需脂肪乳和铜的缺乏。有感染情况时,急查血细胞。

(八)血糖、尿糖

一般情况下,血糖每周2~3次,尿糖每日2次,当病人处于不稳定状态或有应激等情况时,应增加血糖及尿糖的测定次数。

(九)血清渗透压

正常值为(儿童)270~285 mmol/L,(成人)285~295 mmol/L。当怀疑有高渗情况时应做测定。在没有渗透压测定仪的单位,可按以下公式作出计算:

血清渗透压(mmol/L)=2(Na++ K+)+血糖+血尿素氮

(十)血清电解质

包括血清钾、钠、氯、钙、镁、磷。通常情况下,每周测定2次,电解质紊乱时,则应勤测,必要时每日2次。

(十一)血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不一定列为常规监测,只是怀疑有缺乏时做测定。

(十二)肝功能测定

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GPT、GOT、A KP、γ- GT等项,要求每周1~2次。

(十三)血脂测定

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可每1~2周测一次。在输注脂肪乳剂的过程中,应监测血脂廓清情况,亦即每日在脂肪乳剂输完后6 h采取血标本,观察脂肪廓清的情况,以便观察脂肪乳剂是否能被利用。

(十四)血清氨基酸分析

可每周测定一次或不定期测定。

(十五)必需脂肪酸、血氨等

必要时做测定。

(十六)尿电解质

主要是24h尿钠、尿钾,每日测定一次。正常值:尿钠为130~261 mmol/24 h(3~6 g/24 h),尿钾为51~102 mmol/24 h(2~4 g/24 h)。

(十七)粪常规与培养检查

应用全肠外营养时,可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产生肠炎腹泻,肠内营养可因污染而有肠炎、腹泻。如有发生,应进行粪便常规检查与细菌培养。

(王海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