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不同康复患者的沟通技巧

与不同康复患者的沟通技巧

时间:2022-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游戏是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与康复治疗师逐渐熟悉,戒备和恐惧心理得到缓解,康复治疗者就能了解儿童的真实情况。与患者初次接触时,康复治疗师的仪表、态度、言语举止都会给患者及其家属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并且会影响以后的交往和沟通,所以无论是接待门诊患者,还是接待住院患者,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任务4 与不同康复患者的沟通技巧

医患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如儿童和老人,各自就有其年龄特点,在康复治疗沟通过程中,既具有一般人际沟通共同的特点,也具有医患沟通独有的特点和途径,了解和掌握了这些特殊年龄段患者的特点,将有利于医患之间沟通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康复措施的有效性,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一、与特殊年龄段的患者进行沟通

所谓特殊年龄段主要是指儿童和老人,他们在沟通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如果不了解他们的特点,将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会导致沟通的失败。

(一)婴儿、儿童与青少年的特点及沟通要求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有不同的沟通特点,只有了解这些特殊年龄段患者的特点,才能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1)婴儿的特点和沟通技巧 婴儿阶段的患者不能用语言进行沟通和表达个体感受,常以哭、笑动作等非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舒适与否、好恶等。康复治疗师在与婴儿沟通时应避免过大、刺耳的声音,也不要突然移动,动作应轻缓,轻柔的抚摸可增加婴儿的安全感。沟通时,应面带微笑出现在婴儿的视野范围内。要多与婴儿接触,可将他们抱在胸前,让他们熟悉护士,使他们感到安全和温暖。

(2)儿童的特点和沟通技巧 儿童能用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简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其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能清楚表述自己的思维和意愿。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沟通,应关注儿童的个人需要和兴趣,告诉其应该怎样做,怎样去感觉,允许他们自己去探索周围环境(如玩听诊器、压舌板等,但须注意安全)。谈话时注意用简单的短句、熟悉的词汇和具体形象的解释,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话语,直截了当的语言更利于他们的理解,如直接对儿童说:“现在该吃药了”。

学龄期儿童能使用语言进行沟通。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对周围世界感兴趣,关心自己身体的完整性。在与学龄期儿童交往时,康复治疗师应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给予简单的说明和解释;动作应轻缓,温柔、友善和平缓的语调能使其感到舒适和容易接受。儿童也有被尊重的需要,所以在与儿童交谈时,眼睛应尽量与他们的眼睛处于同一个水平面。

绘画和游戏是与儿童有效沟通的两种重要方式。绘画给儿童提供了非语言表达(绘画本身)和语言表达(解释画面)的机会。儿童的绘画通常能显示出他们自己的经历、喜好等信息,有时候可以作为心理分析的资料。康复治疗师也可以从儿童的绘画上开始与他们的交谈。游戏是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与康复治疗师逐渐熟悉,戒备和恐惧心理得到缓解,康复治疗者就能了解儿童的真实情况。治疗性的游戏能减轻患病儿童的焦虑和因疾病引起的不适。在给患病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前,先与他们游戏,再进行体格检查,可取得他们的配合。

(3)青少年的特点和沟通技巧 青少年人群的抽象思维、逻辑判断能力和行为介于成人和儿童之间,喜欢独立行事。应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强迫他们;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了解他们的想法。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可能有他们年龄段的一些独特的词汇,所以应熟悉并且能运用这些独特的词汇,以利于更好地与其进行沟通。

(二)老人的特点及沟通要求

老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口会越来越多。老人的患病率和住院率也高于其他人群的,所以与老人的沟通是做好老年患者康复服务的关键。

1.老人的沟通特点

老人随着机体的生理性老化,感觉器官的功能也逐渐减退或出现病变,如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性病变及老年性耳聋等,还有老年患者的记忆力下降,这些将严重影响老年患者与他人的沟通。一般老人的共同特点如下。

(1)视力差 老人视力减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各异,但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特别是对他人非语言的感受和领悟。

(2)记忆力下降 记忆力下降会直接影响老人对某些信息的记忆和回忆,从而影响沟通效果。

(3)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会直接影响沟通双方口头语言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2.与老人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1)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 通过评估老人的沟通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与老人进行沟通,如交谈、表情与手势、书写、卡片等,强化沟通效果。

(2)语速要慢 因为老人的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在与老人进行沟通时,要适当减缓语言速度,说完一句话后应给一定的时间让老人反应,切忌催促。

(3)创造一个适宜沟通的环境 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保持环境安静,谈话时不要有人打断,并保证谈话时间充裕。

(4)简短、重复 在与老人沟通时,注意语句简短,一次交代一件事情,以免引起老人的混淆。对重要的事情,有必要重复交代,直到老人理解、记住为止,必要时可用书面记录提示或告知其家属,协助老人完成。

二、接待的沟通要求

与患者初次接触时,康复治疗师的仪表、态度、言语举止都会给患者及其家属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并且会影响以后的交往和沟通,所以无论是接待门诊患者,还是接待住院患者,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接待沟通要求

(1)态度热情,语言文明 患者到医院求医,面对陌生的环境,加上身体的不适,往往会不知所措。医生见到患者,特别是初诊患者时,应主动询问“需要我帮忙吗”,“有患者正在看医生,请稍候”等。

(2)仪表端庄,举止文雅 端庄的仪表和文雅的举止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形式。有研究发现,非语言沟通有时用得更多,也更能直观地表达真实观点。

(二)电话沟通要求

电话沟通是通过语言、语气、态度等方面传递信息的,虽然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但若语气不当,也会影响沟通效果和医生的形象,因此应该引起重视。电话沟通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接电话的时间 通常应该在电话铃声响3次以内接电话。电话铃声一旦响起,应迅速地妥善处理手中的事务,以便尽快接听。如因特殊原因,致使电话铃声多次响过后才接听,则在谈话之初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如“对不起,让您久等了”等。

(2)电话接通后的要求 电话接通后,发话人首先要向对方问候、作自我介绍,同样受话人也应如此。这样的目的不仅在于礼貌,同时也可以证实通话号码和通话对象是否正确。如果拨错了电话号码或者接话人不是自己想找的人,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切忌一言不发地就挂断电话。发现对方拨错号码时,不要大声训斥,或立即挂断电话,而应礼貌地告诉对方“您可能拨错了号码,请查证后再拨”。

(3)使用对方能听懂的语言 我国人口众多,各地使用的方言差异较大,互相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所以应大力提倡和推广普通话。另外,由于国际交流增多,外籍患者增多,故要求医务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4)通话时的姿势 通话时注意力要集中,应站立或端坐,不能躺着接电话,更不能心不在焉地边接电话边忙其他事情。

(5)把握通话的时间 通话时对要表达的内容应做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不要拖延时间,一般每次通话的时间应控制在3min内。双方均应注意时间的把握。发话人将主要内容讲完即可,受话人要集中精力倾听,及时回应,尽量缩短通话时间,不要在通话时闲聊。

(6)电话结束后挂断 在通话过程中不要随意中断,当必须中断时,应简要向对方说明原因和所需要的时间,如“对不起,有患者要询问,请稍等”。通常情况下,由发话人先挂断电话,或受话人征求对方意见后挂断电话。

三、与特殊患者的沟通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是每一个患者都容易与康复治疗师沟通,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如患者出现愤怒、抑郁、悲哀、抱怨等不良情绪,也可能因患者病情严重,感知能力下降而影响沟通,康复治疗师应掌握与特殊患者的沟通技巧。

(一)与情绪愤怒的患者进行沟通

在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情绪愤怒的患者。他们大声喊叫,无端地指责护士和医生,甚至摔东西。对待这类患者,有的康复治疗师采取不理睬、回避的态度,这种态度有时可能会缓和患者的情绪,但有时会更加激化患者的愤怒情绪。对待这类患者,需要注意的沟通要点是:①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②了解和分析患者愤怒的原因;③安抚患者;④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有时患者愤怒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被诊断患了严重的疾病,他们一时难以接受,而以愤怒来发泄他们的不良情绪,这时应尽量给患者提供适当的环境,让患者发泄。

(二)与抑郁的患者进行沟通

抑郁的患者具有反应慢、说话慢、动作慢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对待这类患者,需要注意的沟通要点是:①关心患者,让其感到温暖和被关注;②沟通时应注意语速要慢,句子要简短,必要时可多重复几次;③对患者的反应及时给予回应。

(三)与悲哀的患者进行沟通

多种原因可引起患者的悲哀,如疗效不佳、病情加重、丧失亲人等。对待这类患者,需要注意的沟通要点是:①允许患者哭泣,哭泣有时是一种有效的、有利于健康的反应,在患者哭泣时,可静静地陪伴在患者的身边,递上一条毛巾、一杯水,或轻轻触摸患者的肩部,握住患者的手;②鼓励患者倾诉悲哀的原因;③如果患者想独自安静地呆一会儿,应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

(四)与不断抱怨的患者进行沟通

患者可能会因为各种不同原因而不满,表现为连续不断地抱怨,对周围的事物不满。对待这类患者应注意的沟通要点是:①允许患者抱怨;②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③对患者合理的要求应及时予以满足,若不能满足时,应耐心地给予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五)与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沟通

在与病情严重的患者沟通时应注意的沟通要点是:①话语要简短,根据患者的体力情况进行沟通,一次谈话时间不能太长;②谈话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力能否支撑;③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可以用同样一句话反复地与之交谈,强化刺激;④对于昏迷患者,触摸是一种较好的沟通方法,无论他是否能感知到,是否有反应,都应该反复地、不断地试图与其沟通。

(六)与感知觉有障碍的患者进行沟通

1.与视力受损患者的沟通

(1)告诉患者你来了或你离开了病房这一点对患者非常重要。由于患者视力差,不能看见你的到来或离去。突然出现在患者面前或突然地开口说话,有时会使患者出现惊恐感,而有时又会出现康复治疗师已经离开,但患者不知道,可能仍然不停地说话,这样对患者极不礼貌,所以进入或离开病房时,应告诉患者,并通报自己的姓名。

(2)给予患者足够的反应时间。由于患者视力差、年老或病重,对于康复治疗师所传递的信息反应较慢,康复治疗师应给予其足够的反应时间,让患者理解和回答,切忌催促患者,出现不耐烦情绪,同时要注意说话时语速要慢,语调要平稳。

(3)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患者患病后,特别是视力减退、病重或生活不能自理后,容易产生被嫌弃的心理而表现出焦虑、烦躁或郁闷的心理,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这时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4)选择合适的沟通环境和时间。

(5)与尚有残余视力的患者交谈时,应面对患者,与患者保持较近的距离,便于患者观察非语言表达的意思。

(6)其他:给视力受损患者做任何操作或行动前,都应向患者做较详尽的解释;对周围的声响,应加以说明;因此类患者的视力受损,对身体语言的感知能力下降,故应避免或尽量少用非语言表达方式。

2.与听力受损患者的沟通

(1)在与听力受损仅具有残余听力的患者进行沟通时,应面对患者,在让他看到康复治疗师的面部和口型时,才开始说话,并增加身体语言的表达比例,以弥补由于听力受损而引起的沟通障碍。

(2)在与患者进行正式交谈时,要注意选择安静的环境,避开探视时间。

(3)交谈时适当大声,但应避免吼叫,以免造成患者误解。

(4)听力下降的患者由于感知不到旁人的到来,故应轻轻触摸患者,让他知道你已经来到。

(5)交谈时应与患者距离靠近,必要时应贴近患者外耳交谈。

(6)可运用其他沟通方式以弥补口语沟通的不足,如卡片、书写等。如患者视力尚好,可用写字板、卡片写字或画一些图画、符号、标识传递信息,辅助以身体语言,如手势、面部表情等。

能力检测

1.何谓治疗关系、康复人际沟通、康复治疗性沟通?

2.简述影响治疗性关系的因素。

3.叙述与康复患者的常用沟通策略。

(陈芳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