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短波电疗法

短波电疗法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用频率为3000~30000 kHz,波长为10~100m的高频电磁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短波电疗法。短波电疗法可采用电感法和电容法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短波电疗以传导电流的热效应为主,相似于中波电疗。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波长11m的脉冲式短波可产生非热效应,对炎症、疼痛、伤口愈合均有明显治疗作用。短波电疗法可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短波电疗法的剂量一般分四级。

三、短波电疗法

应用频率为3000~30000 kHz,波长为10~100m的高频电磁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短波电疗法。这种高频交变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组织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即涡流,从而使组织产生热效应,故又称感应热疗法。

(一)作用特点

(1)短波电疗法可采用电感法和电容法两种方法进行治疗。两种方法在组织内产热不同,当用电感法治疗时,由电磁感应产生涡电流,属于传导电流,其产热公式为:

Q f2H2/

式中,f为频率,H为磁场强度,为电阻率。从式中可看出,当涡电流通过电阻低的组织,即含有丰富水分的组织,如血液、淋巴液、肌肉等组织,就会产热很多。

当用电容法治疗时,产生的电流为位移电流,其产热公式为:

img20

式中,I为电流强度,g为电导率,f为频率,为电介常数,t为作用时间。因为脂肪组织的电介常数、导电率较低,作用频率也不高,所以脂肪组织产热量较高。加上脂肪组织血液循环较差,因此,短波治疗易产生皮下脂肪过热。

(2)短波频率、波长在中波和超短波之间,故治疗作用既有相近又有不同。短波电疗以传导电流的热效应为主,相似于中波电疗。但与中波电疗相比,短波电疗穿透力强,作用均匀;引起组织局部充血时间长;消炎、镇痛作用强,甚至可用于急性炎症;但对皮肤感受器的作用不及中波。另外,短波电疗还利用了非热效应,但比超短波作用弱。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波长11m的脉冲式短波可产生非热效应,对炎症、疼痛、伤口愈合均有明显治疗作用。

(3)短波电疗法可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其可用于术后关节肿胀,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挫伤,术后瘢痕粘连。

(4)近年来,利用大剂量(通常大于常规剂量5倍)的短波产生的热效应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开始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二)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短波治疗机有两种,即波长为22m、频率为13.56MHz的治疗机和波长为11m、频率为27.12MHz的治疗机。常用的治疗方法有3种:

1.电缆法

电缆长约3m,可根据治疗需要绕成不同形状。为减小电场能量在体表集中所致的消耗,增加进入深部组织的能量,需尽量不增加电缆的线圈(一般为3圈或4圈)和减少圈间距离。为了减少由于电缆周围磁场最强而引起的浅层组织升温,使体内升温均匀,电缆与人体之间需放置厚1~1.5 cm的衬垫。

2.涡流电极法

涡流电极法是在金属管绕成的线圈两端连接一电容器,可减少线圈与人体之间,以及线圈之间所形成的电场作用,减少脂肪过热和产热不均。另外,涡流电极中的谐振电路与机器的固有频率谐振,使输出达到最大。

3.电容电极法

电容电极法与超短波疗法相似,是利用电场效应,而不是感应电效应。

短波电疗法的剂量一般分四级。一级(无温量):无温热感觉,氖管若明若暗。二级(微温量):刚有温热感觉,氖管微亮。三级(温热量):有舒适的温热感觉,氖管明亮。四级(热量):患者有可以耐受而无灼痛的热感觉,氖管辉亮。治疗时间为: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10~15次为1个疗程。急性炎症每次5~10分钟,每天1次,4~8次为1个疗程。

(三)注意事项

(1)治疗时,应去除治疗部位的金属物品,以防由于金属部位电流、电力线集中而烫伤

(2)治疗区要保持干燥。出汗或敷料湿时应擦干或更换敷料。因为湿垫可使电磁力线分布表浅而积热,引起烫伤。

(3)治疗中导线不可交叉、互碰或接触患者身体。

(4)面中上部治疗时,剂量不可太大,以避免半规管液体产热不均匀而引起眩晕。

(5)治疗中应经常询问患者感受,灵活调整剂量。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短波电疗法适用于:关节退行性变,关节炎,关节积液、积血,关节扭挫伤,神经痛,面肌痉挛,慢性骨髓炎,颌面部炎症,恶性肿瘤等。

短波电疗法禁用于:结核病及装有心脏起搏器者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