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短波电疗法

超短波电疗法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超短波电疗的后作用是指超短波电场停止照射后,其治疗作用仍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超短波电疗中,电极与皮肤间的距离称为间隙。虽然超短波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目前尚无准确确定其治疗剂量的方法。超短波电疗法的注意事项与短波电疗法相似,不同点在于用小剂量的超短波治疗时,治疗部位及附近的金属物品可不去除。因此,脉冲式超短波疗法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连续超短波。

四、超短波电疗法

应用波长为1~10m,频率为30~300 MHz的电磁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电疗法。它的作用主要由电容电极形成的电场能产生(而非磁场能),故又称为超短波电场疗法。

(一)作用特点

1.超短波电疗法的作用基础

(1)热效应:人体内既有电解质(导体),也有电介质(非导体)。当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时,电介质也可导电,此电流称为位移电流;而电解质产生的电流为传导电流。传导电流的产热机制为欧姆耗损,位移电流产热的机制为介质耗损。电磁振荡频率越高,传导电流越小,位移电流越大。所以超短波电疗以位移电流产热为主,即人体内电介质的偶极子转动克服介质中阻力和相互摩擦而产热。由于超短波频率高,所以它比短波产热分布更均匀(短波产热多分布于血管、淋巴管、肌肉等体液丰富的组织)。

(2)非热效应:非热效应在超短波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超高频电场的特点。其机制为在超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其位移电流小到不足以产生热效应时,体内组织、细胞间离子、偶极子等各种成分,通过转动、摆动、振动增加交换,从而引起一系列物理学和化学变化,产生非热的治疗效应。

2.消炎作用

超短波作用于机体,可改善局部血液、淋巴液循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病理产物、毒素的排除,使病灶pH值向碱性方向移动,从而消除酸中毒;增加巨噬细胞系统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渗出,促进水肿吸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伤口愈合,从而达到消炎目的。一般小剂量超短波电疗有良好的消炎作用,特别对于急性炎症仅用小剂量超短波即可见效。

3.对神经组织的作用

小剂量超短波可抑制处于兴奋期的神经,所以可用于镇痛;但对处于抑制期的神经,超短波可提高其兴奋性。小剂量超短波还可促进切断神经的再生,大剂量时则抑制再生。

4.相位作用和后作用

超短波电疗的相位作用是指作用时间不同而作用效果截然不同的现象。有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超短波作用于被切断坐骨神经的猫的脊髓时,先刺激其再生,继而抑制其再生。超短波电疗的后作用是指超短波电场停止照射后,其治疗作用仍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例如,超短波电场停止作用机体后,其热效应可以持续数小时,甚至1~2天。

(二)操作方法

国产超短波电疗机的波长有6 cm、7.374 cm、7.7 cm等多种。口腔颌面部多用小功率的机器,常用的有两种:一种输出功率为30~50W,用于治疗普通牙病;另一种输出功率为80~250 W,可应用于颌面部各种炎症。治疗电极一般分长方形和圆形两种,每种均有大、中、小三套,根据病灶大小来选择。电极放置方法可影响电力线的分布,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放置方法有两种:

1.单极法

电极放在需要治疗的部位,此时电场强度最大的部位为电极下浅层组织。例如,治疗面神经麻痹时,治疗电极放置于患侧乳突处,距皮2 cm;另一极放置于对侧面颊部,距皮3~4 cm。

2.双极法

双极法又分对置法和并置法。

(1)对置法:指两电极分别位于治疗部位的两侧。此时电场的电力线大部集中于两极板的空间,因此可作用于较深组织。为使电力线分布均匀,两电极应与体表平行。颞颌关节治疗时,两电极应与两侧面部外形平行,放置于双侧颞颌关节区,距皮1~1. 5 c m(图2-15)。

img21

图2-15 电极与体表平行

(2)并置法:指两电极放置在同一平面上,电力线向四周扩散,此时电力线主要集中于两电极相邻边缘之间浅层组织。并置法要求两电极间距离必须大于电极的直径。

在超短波电疗中,电极与皮肤间的距离称为间隙。间隙的大小影响电力线的分布,因而影响治疗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间隙可使体表和深层组织所受的电场作用较均匀也可避免鼻端的尖端效应(图2-16)。在口腔科使用的超短波治疗机多为小功率治疗机,所以间隙一般为1~2 cm。

img22

图2-16 加大电极间隙避免鼻尖尖端效应

虽然超短波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目前尚无准确确定其治疗剂量的方法。由于机器输出功率、电极种类、间隙、治疗部位、时间均可影响剂量大小,因此目前确定剂量大小一般从患者的感觉、机器上仪表的读数和氖光管的亮度几方面来判断。一般讲,对于急性炎症或儿童患者,以无温量或微温量治疗,每次治疗5~10分钟,每天1次或2次。对慢性炎症以微温量或温热量治疗,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其他疾病,一般用温热量治疗,每次10~20分钟,每天1次或隔天1次。

(三)注意事项

超短波电疗法的注意事项与短波电疗法相似,不同点在于用小剂量的超短波治疗时,治疗部位及附近的金属物品可不去除。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超短波电疗法适用于:急慢性根尖周炎、第三磨牙冠周炎、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骨骨髓炎、腮腺炎等。炎症早期,可用小剂量(无温量)超短波促进炎症消散吸收;化脓后,可促进脓肿局限;脓肿破溃切开后引流不畅,可采用大剂量(温热量)超短波使脓液变稀,易于排出;伤口愈合时,可使用小剂量超短波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颞颌关节病、面神经麻痹,适度剂量的超短波可促进唾液分泌,从而可用于唾液腺分泌障碍的治疗,还可用于腮腺、颞颌关节碘油造影后的镇痛和消肿。

超短波电疗法禁用于: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病、出血倾向及装有心脏起搏器者。

(五)脉冲式超短波疗法

脉冲式超短波疗法不同于前述的超短波疗法(即连续超短波),脉冲式超短波的特性是脉冲瞬间功率很高,脉冲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所以它增强了非热效应,排除了热效应。因此,脉冲式超短波疗法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连续超短波。例如,对于急性化脓性炎症的治疗,不会像连续超短波治疗时,由于剂量偏大而引起炎症恶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