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短波治疗技术

超短波治疗技术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生给予药物口服外用治疗后效果不理想,进行超短波治疗3d,症状迅速缓解。②超短波治疗技术的相关知识有哪些?超短波对浅层组织急性炎症的治疗以小剂量为宜,治疗深部内脏感染时则剂量要相应增大些,这与超短波透过人体的电场分布和耗损有关。2.电极 超短波治疗电极以电容电极为主。超短波疗法是应用超短波电流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任务2 超短波治疗技术

任务导入

李某,男,15岁。患者自3d前出现右上睑硬结伴红肿。体格检查:右上睑内眦有一个2mm×2mm的硬结,红肿,有压痛,右眼睑结膜稍充血,其余未见异常。经某医院医生检查确诊为麦粒肿。医生给予药物口服外用治疗后效果不理想,进行超短波治疗3d,症状迅速缓解。作为一名治疗师,思考下列问题:①该患者进行超短波治疗时治疗师应如何操作?②超短波治疗技术的相关知识有哪些?

技能实训7-2 超短波治疗技术

【目的】

(1)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治疗。

(2)能熟练掌握超短波治疗技术的操作要领,并能熟练完成治疗。

【素质要求】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解释清楚,交流自然;动作轻柔、正确;关心、爱护患者。

【操作流程】

超短波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见表7-2。

表7-2 超短波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

img59

释疑解惑

一、什么是超短波疗法?

应用频率在30~300MHz、波长为10~1m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疗法。由于治疗时采用电容式电极,而电容场中主要是超高频电场的作用,故又称超高频电场疗法。

二、超短波疗法有哪些治疗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对超短波电场十分敏感,中、小剂量超短波作用于头部时除有温热感外常出现嗜睡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现象。在临床上因剂量小一般不出现不良反应;大剂量则使脑脊髓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因而可能使颅内压增高。超短波作用于延脑时,直肠和口腔温度会升高。

超短波对感觉神经有抑制作用,故临床上有镇痛效果。小剂量能加速不全断离的神经纤维再生,大剂量则对其有抑制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人体用无热量和微热量的超短波作用时,即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强度可使深部内脏血管扩张增强,并可保持数小时甚至数日之久,比其他疗法扩张血管的作用更深、更久,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组织器官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对一些血管病和炎症有较好的疗效。超短波作用于颈动脉窦或颈部交感神经节能使血压病患者的血压降低,作用于头部或脊髓区能提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强某些药物的免疫物质进入脑和脊髓组织,可提高对脑炎和脊髓炎等的治疗效果。

3.对血液和免疫系统的作用 中、小剂量的作用电场使骨髓充血,增强其造血机能,促使骨髓细胞及骨髓母细胞分裂,但大剂量长时间超短波全身照射可使周围血细胞明显降低。小剂量作用后,巨噬细胞系统吞噬能力增加,48h后更显著,但大剂量长时间全身作用时(45~60min或以上),以上诸种免疫抗毒成分反而降低。

4.对结缔组织的作用 超短波治疗可加速结缔组织再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但长期作用后可使上皮细胞增殖变厚,角质层增生,发生显著的脱屑,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分裂增殖加快,故超短波有加速伤口愈合和结痂作用,但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则使伤口及周围结缔组织过度脱水老化、变坚硬,影响伤口愈合。

5.对炎症过程的影响 超短波治疗急性化脓性炎症有良好的作用。在治疗急性炎症时,证明小剂量使用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大剂量使用有时反而可使病情恶化。超短波对浅层组织急性炎症的治疗以小剂量为宜,治疗深部内脏感染时则剂量要相应增大些,这与超短波透过人体的电场分布和耗损有关。

6.对肾脏的影响 超短波电场作用肾脏后有扩张肾血管、解除肾脏血管痉挛和促进利尿的作用。

7.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超短波对垂体激素系统功能起调整作用,可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促进肾上腺分泌考地松类物质增加。对于肾上腺皮质功能良好者,则可见血液中嗜酸细胞降低50%以上。临床上可用其治疗多种疾病,对健康人的血压影响不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可见上升,但治疗结束后即见下降。超短波对性腺作用较敏感,小剂量使用有促进其功能作用,大剂量使用起抑制作用。

8.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超短波有促进胃肠分泌和增强胃肠道吸收功能的作用,并可解除胃肠道痉挛。超短波作用于肝脏时,不仅加强了免疫功能,而且加强了肝脏解毒功能,还增加了胆汁的分泌量,并可持续3~4d,比中波作用强,但大剂量使用时,胆汁分泌量先增加而后降低。

三、超短波疗法的治疗设备有哪些?

1.治疗仪 国产超短波治疗仪按输出功率分为两种规格:一种是立地式大功率(200~400W)治疗仪,另一种是手提式小功率(25~80W)治疗仪,输出电流为数安培。前者适用于大部位、深层组织和内脏疾病的治疗,后者适用于小部位、浅层组织,特别是五官科疾病的治疗。

2.电极 超短波治疗电极以电容电极为主。这些电极由金属网或金属板构成,治疗时为避免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烫伤,外面必须用绝缘物覆盖。因超短波的波长短,频率高,超短波电流很容易通过电介质,故治疗时电极无须直接接触皮肤。电极和皮肤间隙以空气或干毛巾棉垫隔开。电容电极按照其形状可分为板状电极和圆形电极。

此外,超短波治疗仪还附有直肠和阴道等体腔治疗用的金属电极,这种体腔电极一般都有玻璃外罩,治疗时经消毒后可直接插入腔道中。

四、超短波治疗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超短波治疗主要应用电容电极法,其电场的分布与电极放置方法、电极板和皮肤间距大小密切相关,常用的有双极法和体腔法。

双极法分为对置法与并置法,前者用于治疗深层或内脏病灶,后者用于治疗浅层或病变广泛而较浅表的部位,以使电场的密集电场线通过靶物为原则(图7-5~图7-8)。

img60

图7-5 左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

img61

图7-6 背部痈的治疗方法

体腔法是双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特制的体腔电极置于相应的腔道(如直肠、阴道等)内,另一个板状或带状电极可置于腹部、腰骶部或围绕骨盆周围。

img62

图7-7 阑尾炎的治疗方法

img63

图7-8 前列腺的治疗方法

五、如何设置治疗剂量?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感觉,参考氖灯管亮度和仪表读数,而将治疗剂量区分为如下几种等级。

(1)1级量(无热量):患者无温热感,氖灯管刚启动,光暗弱。

(2)2级量(微热量):患者仅稍有微温感,氖灯管全亮,光暗淡。

(3)3级量(温热量):患者有舒适温热感,氖灯管明亮。

(4)4级量(热量):患者有明显热感,但能耐受,氖灯管明亮。

临床上,对于一般急性炎症或急性病,用1级量(每次8~10min)或2级量(每次10~12min);对于慢性炎症或慢性病用3级量或4级量(每次15~20min),4级量一般少用。

其次,对神经节段反射的治疗,如一些敏感的器官(如眼、脑、心脏、睾丸和卵巢等),以及全身情况衰弱,或有明显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或贫血的患者等,均应采用小剂量治疗。对于儿童多用8~12min。

疗程应根据病情发展而定,如一般急性炎症6~8次即有明显好转或可治愈,慢性炎症则需12~24次方可好转或减轻症状。

知识拓展

超短波电流是指频率在30~300MHz、波长为10~1m的电流。超短波疗法是应用超短波电流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研究超短波电流对机体组织的作用机制、应用方法、使用强度、操作技术、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的科学,构成了超短波治疗学。

知识链接

超短波电流的电流曲线一般为连续式,电流振荡是连续的。另一种为脉冲式超短波电流,是在连续式超短波电流基础上加以低频脉冲调制和放大,形成一种间断的一般为矩形的超短波电流,其脉冲频率通常为100~1 000Hz,持续时间为1~100μs,间断时间为1~10s,脉冲最大功率为20kW,即相当于普通连续式超短波电流的数十倍。连续式超短波电流所产生的热能要比脉冲式超短波电流大得多。许多学者认为脉冲式超短波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主要基于脉冲群的振荡效应,治疗时一般无热感。此外,近年来还有大功率(输出功率为1 000W以上)超短波治疗仪出现,用以治疗恶性肿瘤。

超短波电流作用于人体产生各种生理反应的基本因素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1.热效应 由于人体是一个具有导电体和电介质的复合组织,在超短波作用下,体内同时形成了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由于其频率更高,电介质的阻力越来越小,就使得在超短波治疗时位移电流成分占优势,以介质损耗产热为主。

2.非热效应 超短波电流在用低强度作用,且用目前一切方法均不能测出温度升高时,其生物学效应仍非常明显,而同样条件的外源热作用则无类似效应。如当应用短时间无热量超短波作用于人体时,对急性炎症的消退作用比长时间温热量作用时的效果更明显,此外还可以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反应,这些统称为非热效应。发现这种非热效应在低场强(40mW/cm2以下)作用时表现特别明显,高场强作用时这种特殊作用就被热效应所掩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