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学对烧伤的认识

中医学对烧伤的认识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时烧伤的原因主要是火焰和沸汤,所以中医常称烧伤为“汤火伤”,在三因法中归于“不内外因”的范畴。中医在治疗烧伤方面历史悠久,早在晋代《肘后方》中就有汤火灼疮用“年久石灰细筛,水和涂之,干即易”,“柳白皮细切,和猪膏煎,以涂之”的记载。即使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救治,需要良好的支撑条件,如能恰当的配合使用中医治疗烧伤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也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

古时烧伤的原因主要是火焰和沸汤,所以中医常称烧伤为“汤火伤”,在三因法中归于“不内外因”的范畴。中医在治疗烧伤方面历史悠久,早在晋代《肘后方》中就有汤火灼疮用“年久石灰细筛,水和涂之,干即易”,“柳白皮细切,和猪膏煎,以涂之”的记载。

古代医家们意识到烧伤和疮疡具有相似的病理变化过程。火毒是两者共同的病理基础,故晋代《肘后方》以降,乃至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皆称烧伤为“汤火灼疮”“汤火疮”或“火疮”,这就意味着烧伤治疗可以参考疮科的理、法、方、药进行。

明代是中医外科发展的鼎盛时期,医家们在治疗烧伤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如薛已在《正体类要·汤火所伤治验》中指出:“若发热作渴,小便赤涩,用四物、山栀、连翘、甘草养阴血以消毒。若患处肉未死而作痛,用四君、芎、归、山栀、连翘、甘草健脾胃以消毒。若患处肉已死而不溃,用八珍、白芷、甘草补气血以排脓,如未应,加肉桂。若患处死肉已溃而不收敛,用四君、芎、归、黄芪健脾胃以生肌。如未应,加炮姜。……大凡初患此证,用神效当归膏敷之,轻者自愈,重者自腐,良肉易生。其色赤者,乃火毒未尽,必搽至色白为度。倘患于肢节伸屈之处,若敷此,且免生痂伤碍新肉复溃难痊。”这段文献同时论述了烧伤的内治法和外治法,重点介绍了内治法的辨证用药,确立了健脾胃、益气血、消毒、排脓生肌等内治原则,尤其突出健脾胃在烧伤治疗中的作用。

然而,烧伤毕竟不同于疮,明·申斗垣在《外科启玄卷九·汤烫疮》中指出:“凡滚汤沸油热粥等物,人常遭其害,则令人皮溻肉烂成疮,非人血气致也。”明代《普济方·诸疮肿门·汤火疮》亦称:“夫水火之气,当其势而利导之。……汤火之伤,本非血气所生之病,故不及于汤药,特在乎涂傅膏浴,专治其外而已。”可见,烧伤为火热之毒自外而内迫,不同于气血凝滞之疮毒由内发,在无内证的情况下,重在外治。

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医应用抗生素和切痂、植皮技术等治疗烧伤取得辉煌成就,总体来说中医在烧伤领域已不再担任主角,但这并非说明中医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客观地讲,古代医治烧伤的方法,对于普通烧伤患者,即烧伤面积较小或程度较轻者确有疗效,不少方法在一些医疗单位和民间也一直在沿用并有所创新。即使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救治,需要良好的支撑条件,如能恰当的配合使用中医治疗烧伤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也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尤其中医在调整机体平衡、促进愈合、改善预后、减轻瘢痕、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还是大有作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