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及对世界的认识

语言及对世界的认识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而高度变化的物体,我们称之为高的或者低的。

第6章 语言及对世界的认识

导读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听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就在于,它与讲话的感觉器官息息相关,因此,训练孩子留意并区分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甚至是噪音,就是在帮助孩子们为学习语言的准确发音做好准备。教师对孩子说话时要注意发音清晰完整,即使声音很小,好像耳语一般,发音也必须准确。儿童歌曲是帮助孩子学习准确发音的好方法,老师在教时,要慢慢地发音,把所说单词的音节拆开来读。

教孩子们准确发音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前面提到的感官练习。在每次练习中,孩子们先学会区分不同物品的差异,老师再用一个词描述这一差异。比如,在孩子们反复搭建粉色积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找个适当的时机接近孩子,拿起最大和最小的两块积木给孩子看,并且说:“这是大的,这是小的。”“大”和“小”这两个词要单独重复几次,而且要用非常清晰的发音强调“这是大的,大的,大的”,说完之后要停顿片刻,然后看看孩子是否理解了。他可以进行这样的测试,“把大的给我,把小的给我”,然后再说“给我大的”,“现在,给我小的”,“给我大的”,接着再重复一次:“给我大的”,“现在给我小的”,“给我一个大的”,然后再停一会儿。最后,老师轮流指着大小两个物体提问:“这是什么?”如果孩子们已经掌握所学的内容,就会正确地回答出“大”或“小”。接着老师督促孩子清晰且尽可能准确地重复单词。

老师:“这是什么样的?”

孩子:“大的。”

老师:“什么样的?”

孩子:“大的。”

老师:“清楚地告诉我,这是什么样的?”

孩子:“大的。”

教学时使用的两个物品只是尺寸大小不同,形状要相同,也就是说,两个物品的三维结构是相同的。我们可以说一栋房子是“大的”,一个小茅屋是“小的”。 当同一物体被两张照片以不同大小展现时,你可以说一张是另一张的放大版。

当物体长度不变,只有截面的大小发生变化,物体就有了粗细之分。对于这样两个物体,我们可以说一个是粗的,一个是细的。老师教孩子区分棕色棱柱粗细的方法,与教孩子区分积木大小的方法一样,我将它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命名。“这是粗的,这是细的。”

第二阶段,识别。“给我粗的那个,给我细的那个。”

第三阶段,单词的发音。“这是什么样的?”

这里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教孩子们辨别物体尺寸的差异,并且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物品。上述课程结束之后,老师可以把棕色棱柱打乱放在地上,然后对孩子说“把最粗的那个给我”,把孩子挑出的那个棱柱放在桌子上,再让孩子们从地上的棱柱里面选出最粗的一个,每次都把挑出来的棱柱紧挨之前的那一个按次序摆放好。这样,孩子们就会习惯性地在剩余的棱柱中挑选最粗或者最细的,从而轻松学会如何按大小顺序摆放物品。

当某个物品只有一维变化时,例如木棒,它只有长度变化,我们可以说它是长的或短的。而高度变化的物体,我们称之为高的或者低的。宽度的变化,就出现了宽的和窄的。

在物体的三种维度里,我们只选择长度变化作为孩子的入门课程,并且运用前面提到的三阶段法来教他们区分物体,让他们从成堆的物品里总是选出最长的,或者总是选出最短的。

孩子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了准确地使用单词。有一天老师在黑板上画了许多线条。一个孩子说:“多么小的线啊!”“线不能说小,”另一个孩子纠正道,“线是细的。”

当老师教孩子们颜色或形状的名称时,没有必要强调物体大小的对比。老师一次可以说出两个以上的名称,比如,“这是红色”,“这是蓝色”,“这是黄色”,或者“这是正方形”,“这是三角形”,“这是圆形”。但在进行按序排列的训练时,比如关于颜色的练习,老师就应该让孩子选出最深和最浅的两个颜色,并且总是让孩子们在所有的颜色中选出最深和最浅的那一个。

这里介绍的很多课程都可以在教学影片中看到,教学内容包括触摸平面几何图形和矩形板的不同表面、沿线走、辨别颜色、学习积木和长木棒的名称、组合词语、阅读和写作等。

通过这些课程,孩子们完全掌握了很多词汇,比如大、小、粗、细、长、短、深、浅、粗糙、光滑、重、轻、热、冷等,也学到了各种颜色和几何图形的名称。这样的词汇并不涉及任何具体实物,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更多是一种心智上的收获。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先训练孩子们集中精力观察物体间的差异,然后经过比较、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他才会最终获得前所未有的辨别能力。在这一系列长期训练之后,老师才能教孩子们物体的名称。总之,在整个过程中,孩子锻炼了感知能力,并逐渐培养出透彻、基本的观察能力。

孩子们发现自己在面对所处世界时,心智变得更加成熟,思维更加敏捷,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进一步说,他们会了解到自己头脑里储存的各种图像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分门别类的——物体的形状因维度的变化而不同。

所有的事物都因为细小的差别而不同,颜色根据色调及饱和度而区分,安静区别于有声,噪音区别于一般的声音,每个事物都有各自准确而恰当的名字。孩子不仅提高了观察力和判断力,而且把观察到的事物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了自己的头脑中,而这种分类正是孩子们通过学习建立的。

科学实验的学生不正是以这种方式做好准备去观察外面世界的吗?面对自然界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他可能觉得自己像一个从未受过教育的文盲,但与文盲不同的是,他具有独特的观察能力。如果用显微镜工作,他就能看到显微镜下常人无法看到的诸多微小细节。如果他是一个天文学家,也会和好奇的游客或者业余天文爱好者一样使用望远镜观察太空,但他一定会看得更加清楚。如果他是个植物学家,也会和普通路人一样种着同样的植物,但因为对植物有系统的研究,他会留意观察那些植物特性,并把这些特性分门别类,给每棵植物找到它所属的类别,说出它的学名,正是这种从纷繁复杂的植物种类中认出某种植物的能力,把植物学家和一般的园丁区分开来。同样的道理,也正是由于准确的科学语言,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鹤立鸡群。

只有那些受过训练,培养了特殊的观察能力,并且掌握了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能力的人,才能在科学领域有所发现。那些没有受过训练,不知道如何给事物分类的人,是不会有所建树的,他们整日闲逛,无所事事,盲目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能在所处的环境里不断地有新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他们从这个世界里获取的是有序的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热情,使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极大的喜悦感。


教育小贴士:学会倾听与表达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教育建议:

1. 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2. 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

3. 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如: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教育建议:

1. 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让他们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 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如:


目标3 养成文明的语言习惯

教育建议:

1. 成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

2.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