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舍就有得,记住该记的东西

有舍就有得,记住该记的东西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书有舍才有得,泛览不如一精。各种感觉器官向大脑呈送的“报告”,大脑并不如数接收,而是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作为重点对象贮存起来。他在一个教室里,看见墙上贴满了数学公式,并标着“必须记住”的字样,对此他提出了不同意见。后来,他的报告就从“必须记住”谈起,使学生们学会了把单个公式变成一连串公式的推导过程。这就告诉我们,选择记忆实际上是提炼重点并予以专门记忆的过程。
有舍就有得,记住该记的东西_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你看过风靡世界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吗?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当首推《血字的研究》吧!在这个故事里,举世闻名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认为人的脑子本来像一间空空的小阁楼,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家具装进去。只有傻瓜才会把他碰到各种各样的破烂儿全部装进去。这样一来,那些对他有用的知识反而被挤了出来;或者,最多不过是和许多其他东西掺杂在一起。因此,在取用的时候也就感到困难了。所以,一个会工作的人,在他选择要把一些东西装进他的那间小阁楼似的头脑中去的时候,他确实是非常仔细小心的。”这里,福尔摩斯提出了选择学习和选择记忆的问题,确有价值,发人深省。

一、选择记忆的作用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都证明:人的记忆潜力是巨大的,但是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却又是极其有限的。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看来,这确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那么,怎样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记忆潜力呢?真应该动动脑筋。常识告诉我们:就记忆而言,人的大脑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空空如也的“小阁楼”;就学习而言,任何人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知识都一字不差地贮存进大脑中。所以,即便大脑中还有许多有待开拓的处女地,人们也不能无所不记,而应该去记忆那些最有用,最精华的知识,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各种知识正以核裂变的形式急骤增长。资料说明:全世界现有科技期刊3.5万多种,每年发表的包含新知识的科学论文约500万篇,每年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就有30多万件,怎样对待这种“知识爆炸”的形势呢?我国古代学者早就认为:天下书是读不尽的,读书先务精而后务博,有余力乃能纵横。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学习,有选择地记忆。

你知道华罗庚教授发明的“优选法”吧!优选法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地安排实验,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合理的配方、合适的条件、科学的捷径。选择记忆可以说就是在记忆领域里进行优选,即把最需要的、最实用的材料输入大脑,贮存起来,以使记忆效果更加集中和突出。

读书有舍才有得,泛览不如一精。古今许多名人学者都深谙此理,并循之行事。我国古代学者冯班说:“开卷疾读,日得数十卷,至老死不懈,可日勤矣,然而无益。此有说也:疾读则思之不审,一读而止,则不能识记其文,虽勤读书,如不读也。”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传记中记载了他的学习方法:“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的一切。”他需要的是“真正带有根本性的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可有可无的广博知识”。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针对“无所不诵”发过一番议论,他说:“……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橱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认为:“我们各门学科都有一些基本的知识要记住。基本公式、规律要记住,这是不错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七零八碎的烦琐的东西都要记住。书上都写着在那里,到时候你去查一查就行了。”综上所言,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读书必须有选择,记忆也必须有选择。

我们的大脑在履行识记职责时,本身就具有选择的特性。各种感觉器官向大脑呈送的“报告”,大脑并不如数接收,而是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作为重点对象贮存起来。比如看一部电影,尽管人物繁多、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但一般观众只记住了几个主要的人物、几段主要的情节,这就是大脑本能地进行选择的结果。两个人同时去一个风景区旅游,回来时谈到所见所闻、感受随想,肯定各不相同,这种不同就是他们大脑的选择性造成的。

学习必须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收获。宋人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这话有科学道理。一位年轻工人,他好学上进,就是有些贪大求多,眼高手低。前几年,他一心学日语,同时又自修了政治经济学,以后又学习写诗又搞篆刻,还常往刊物上投稿,去年又参加了什么函授大学,每天总要熬到深夜。可是,他长进并不太大,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他学习不得法,好高骛远,不求甚解,只求进度不求质量,所以虽然下了这么大的功夫,却没有相应的收效。可以说,这与没有运用好选择法有关。

二、如何运用选择记忆

1.确定目标

选择记忆应该首先确定自己的学习或记忆目标,然后再相应地选择各种书籍资料。有个人初中毕业,因病常年休息,促使他走上了自学的道路。开始,他盲目地拼搏,曾钻研过哲学,啃过无线电学、电机学,还涉猎过热处理工艺。后来,限于物质技术条件,他才步入了数学殿堂的大门。而选择好数学后,他又幸运地碰到一张正规大学数学系学生的必读书目,从中他选准了“概率论”作为突破点,这些选择为他自学成才拓出了扬长避短的蹊径。终于获得了喜人的成绩。可见选择好目标才能学有所成。

2.弄清关系

选择记忆要求我们必须弄清知识结构之闸的关系,以便在识记中有详有略,抓住精髓,举一反三。

一位著名数学家应邀到母校做“怎样学数学”的报告。他在一个教室里,看见墙上贴满了数学公式,并标着“必须记住”的字样,对此他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只要记住最基本的几条公式就行,其他公式推导一下就可以得出来了。后来,他的报告就从“必须记住”谈起,使学生们学会了把单个公式变成一连串公式的推导过程。

3.提炼重点

选择记忆要善于抓住材料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一本书也好,一篇文章也好,往往只有一条主线、一个主题、几段精彩论述,其余的都只起辅助作用。郑板桥曾说:“板桥居士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他举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这就告诉我们,选择记忆实际上是提炼重点并予以专门记忆的过程。

4.广博钻研

学习也好,记忆也好,不仅要“专”,而且要“博”。这一点似乎与选择记忆背道而驰,但其实不然。“闻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博”是“专”的基础,博大才能专深。知识越是高度分化,高度综合,就越要求广收博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巩固专业知识。

就以记忆研究来说吧,它本属于心理学范畴,但是,随着时代的需要,科学的发展,“应用记忆学”即将脱颖而出,应运而生。应用记忆学与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创造力学、时间学、营养学乃至逻辑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有直接的关系,是在它们基础上站立起来的新学科。只有将这些学科的广博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科学地进行记忆研究。广博为选择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广博基础上的选择,记忆才能发挥更高的效率。

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记忆,好像是一个神话里的筛子,筛去了垃圾,却保留了金沙。”让我们在生活的河床上披沙拣金、选优择华,不断向大脑输送知识的精华,以迅速提高“记忆仓库”的使用价值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