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

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机、盲法和对照是设计临床试验的原则,可控制这两类误差。这是临床科研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原则之一。临床治疗性研究中对照组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在研究终点时,接受某种治疗的实验组所统计出来的“疗效”,实际上是多种因素效应的综合作用。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使用盲法治疗是不能被接受的,如在研究手术操作的外科临床试验中,使外科医生和病人完全不知情是不可能的,故有待克服这类观察偏倚。

临床上的不确定因素(uncertainty)大致可分为两类:偏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随机、盲法和对照是设计临床试验的原则,可控制这两类误差。

(一)随机化

这是临床科研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原则之一。它包含着机会均等的意思,可避免各种偏倚(bias)的影响,包括来自于研究者或被研究者的两方面人为干扰,使除研究因素以外的非研究因素在两组间分布均衡,从而保证两组间的可比性。应用随机分组后,真正的治疗作用加随机变异性,才是引起治疗差别的主要原因。随机化包括两种形式。①随机抽样:指被研究的对象从被研究的目标人群中,借助于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目标人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样的机会被选择作为研究对象。②随机分组:将随机抽样的样本应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使其都有同等的机会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接受相应的试验处理。

常用的随机方法:①可采用抽签,查随机数字表,用电子计算机或计算器随机法等,称为简单随机法。病例数不能太少,只有达到相当数量时,才能使组间达到平衡可比。②分层随机法(stratified randomization),旨在使试验组和对照组有相似而无显著性差异的临床基线状况,从而使两组间最终的试验结果有可靠的可比性。其方法是根据纳入研究对象的重要临床特点或预后因素作为分层因素,将它们进行分层后再做随机分组。如果试验为数百例或上千例的大样本课题,不需做分层随机分组。

(二)对照

临床治疗性研究中对照组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在研究终点时,接受某种治疗的实验组所统计出来的“疗效”,实际上是多种因素效应的综合作用。如某些疾病可以自行痊愈,安慰剂对许多临床疾病可能具有治疗作用,若没有对照的临床观察很容易产生错觉。对照的目的在于鉴别研究因素和非研究因素所产生的效应,减少研究误差,客观地暴露治疗措施的效应。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对照组的类别。

1.同期随机对照 在保持两组条件一致的情形下同步进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①安慰剂对照(placebo control):又称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安慰剂为不具有真正治疗或致病效应的措施,与具有治疗或致病效应的试验措施进行比较对照。②治疗药物对照:用于比较两种或几种药物对某种疾病的疗效。

2.自身对照(self control) 受试对象自身在前、后两个阶段,分别用两种不同的药物治疗或干预措施,最后对比两种药物或干预措施的疗效。

3.历史性对照(historical control) 是将新的干预措施的结果与过去的研究结果做比较。

4.配对对照 将试验组的对象按配对因素(matching factor)选择和对照组相配对,消除某些混杂因素干扰组间的可比性。

(三)盲法试验

盲法试验(blind trial)是指试验的研究者或受试者,都不知道试验对象分配的所在组,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临床试验中造成误差的来源可能是接受试验的对象,也可以是研究者。采用盲法收集资料和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与报道,可控制各种偏倚,避免被试者报道不真实的结果,或研究者可能歪曲观察结果的情况发生。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使用盲法治疗是不能被接受的,如在研究手术操作的外科临床试验中,使外科医生和病人完全不知情是不可能的,故有待克服这类观察偏倚。进行实验时由于治疗手段的疗效尚不肯定,并可能存在潜在危险性,因此一旦出现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宜早做破盲处理,以免造成更大的损伤。盲法分为单盲、双盲和三盲。

1.单盲 如果只是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在试验组还是对照组,称为“单盲”(singleblind)。

2.双盲 受试者和试验的执行者双方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受试者接受的属于哪一种干预措施,称为“双盲”(double-blind)。因伦理学不允许有假手术组,因而外科随机对照试验有时难以达到双盲,还应采取其他辅助措施。

3.三盲 受试者、观察者和资料分析或报道者都不知道参与受试的对象分在哪个组和接受哪种干预措施,全部采用编号密封,比双盲法更进一步,可避免在资料分析时的测量性偏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