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会计制度时应充分使用信息方法,揭示会计系统的共同属性及规律性,以提高会计系统的可靠性,调整会计人员的行为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首先应根据系统哲学思想规划制度,以便于建立系统、完整与有效的会计制度。作为整体制度,会计制度是通过对环境的作用表现其功能的;作为个别制度,会计制度是通过与其他制度协调而表现其功能的。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应运用系统分析设计制度结构。

第五节 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根据内部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要求,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应遵循信息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一、信息化原则

单位会计制度应有助于会计信息的产生、加工、处理、存贮、传输、反馈与利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充分使用信息方法,揭示会计系统的共同属性及规律性,以提高会计系统的可靠性,调整会计人员的行为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从会计制度上保证有效使用会计信息资料,保证会计信息的畅通,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反馈。任何单位设计会计制度,都要根据信息反馈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实行职能分立、职责分工、事务分管,以明确职责,保证信息提供与使用的正确与及时。企业应建立业务处理与凭证传递的合理程序,以保证反馈过程的流畅,防止阻塞与呆滞;在反馈过程的关键点或平衡点实行最严格的控制手续,并建立经常性的核对制度,以避免和及时发现差错;建立报告、分析制度,便于采取纠正措施,调整人的行为。

二、系统化原则

单位会计制度是一个系统,它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首先应根据系统哲学思想规划制度,以便于建立系统、完整与有效的会计制度。首先要考虑到单位整体的需要,任何单位都是一个系统整体,只有系统的制度,才能有利于适应其共性需要;其次要考虑各子系统的需要与协调,因为每个单位的整体均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与各个环节所组成的,各个组成因素既体现整体共性,又顽固地表现自己的个性,而且都以特定的方式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再次要考虑整体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因为任何单位均是以整体的方式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单位的制度体系应有利于抗干扰与自我适应。

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应根据系统管理观点设计制度功能。无论是整体制度功能,还是个别制度功能,均应有利于系统管理的实现。作为整体制度,会计制度是通过对环境的作用表现其功能的;作为个别制度,会计制度是通过与其他制度协调而表现其功能的。要使个别制度的功能与整体制度的功能均能有益于系统管理,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制度整体的优化,根据单位管理一般规律和发展的总趋势,勾画出整体制度的功能与应达到的目标,并根据多级递阶性结构的框架,按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目标和程序;其次是应考虑制度个体的优化,根据需要来确立制度的等级区域、元素与具体内容,根据任何一个元素管理层次与制度体系的变化或故障都会影响其他元素和整体的道理,采取各个制度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协调方式,使系统内的每一项制度既能保证个别目标的实现,又能通过协调,促进整体目标的实现。制度系统趋近目标的行为是在一定的、有规律的过程中进行的。

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应运用系统分析设计制度结构。结构合理的制度体系不仅使制度整体具有较好的功能,而且有助于其功能的发挥。合理的制度结构是通过系统分析建立起来的。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单位的整体管理需要与整体联系,不能只顾及个别管理需要与个别联系;不仅要分析个别制度的作用与其结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到整体制度的作用与其效应;不仅要分析内部变化和外部环境影响对合理制度的需要,而且要通过对行为和功能关系的分析来确定制度层次、制度元素、制度内容、制度联系及其整合。总之,在会计制度设计中,应遵循系统化原则,也就是运用系统观点与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全面性、结构层次性、相关性、动态平衡性和综合分析统一性等特征,设计出纵横交错的牵制网络与点面结合的控制线路。

三、标准化原则

如果说信息化原则是一种目标性原则,那么系统化原则就是一种方法性原则,标准化原则则是一种应用性原则。也就是说,会计制度要想在特定的组织中能够有效应用,在设计时就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一)统一性

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切微观经济的活动必须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不得违反国家规定的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财经制度,必须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否则,会计工作就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企业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工作的恰当标准,是会计核算工作规范的高度概括,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遵循会计准则的统一性,在制度中具体体现有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如要体现会计的社会性,会计的个体的原则,会计分期原则,体现会计在反映方式方面的客观性、一贯性、重要性、按实际成本计价、充分反映,费用与收入相配合,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的收付实现制等原则。

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还必须满足国家统一会计指标的需要,即是要满足综合性指标和专项指标的需要,以利于国民经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汇总,便于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考核;同时,在设计为微观管理服务的具体指标时,应考虑到国家统一指标的需要,并且要与之相衔接、相一致,不要搞成多套指标或真假指标。

(二)适用性

会计制度是核算单位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会计管理的章程,如不从实际出发,不反映工作的本质和需要,就不能满足管理和控制的需要,也就失去了使用价值。企事业单位可根据一般要求和针对内部管理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制定会计制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所有制性质的特点。即会计制度设计要考虑是全民所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或者是股份制及私营等。

(2)经营性质特点。即会计制度设计要考虑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

(3)部门、行业判别特点。即会计制度设计要考虑不同部门的特点和同一部门不同行业的特点。

(4)企业、单位差别的特点。即会计制度设计要考虑单位规模的大小,组织机构经营的业务范围和性质,工艺技术过程,人员配备和业务水平,管理上的特殊要求等等。

(三)正确性

会计制度所要求的正确性,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事项要与事实切实相符,并且要求各种会计资料之间的相关记录也应该是相互衔接、相符一致的。因此,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全部经济业务事项要得到真实、及时的记录,能为单位管理提供充分、正确的会计信息。

(2)各种会计处理方法要力求如实反映情况,有助于客观地提供经济业务资料。

(3)能体现管理会计的要求。如在设计时,可在成本项目和费用明细项目中,按成本性态进行反映(即按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半固定成本反映),就有可能为经营决策和确定投资方案提供更加详细而适用的数据资料。

(4)要体现会计控制的要求。即在设计程序方法和手续时,应明确经办部门和人员的各自职责,应尽量多设计核对点和平衡点,以便于交叉核对和相互牵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以利于对潜在偏差的制约对已经发生的错弊及时得到反映和纠正。

(5)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会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一经制定就不要轻易变动,特别要使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保持相对稳定,否则就会使会计人员难以掌握,甚至会造成核算混乱。要想使会计制度在较长时间内能够保持稳定,设计时就应该多作调查研究,深入地分析问题,特别要注意经济活动发展趋势的分析,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同时,制度的有关条文也要有一定的弹性,既要说明问题,又不能过死过细。

(四)有效性

制度有效性,一是指制度内容是有效的,二是指制度实施后能有好的成效。因此,在制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制度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促进增产节约,合理使用资金和克服损失浪费现象;同时,要尽量做到手续简化,力避繁琐。会计制度是实践结果的总结,并且要用来指导会计实践,只有容易被人掌握、简便易行,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才能收到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