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肾炎例

慢性肾炎例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慢性肾炎四年有余,且有贫血,长期西药治疗,并用中药益气养血补肾,还每日大量进食肉蛋等高蛋白饮食,不仅效果不佳,反而病情不断加重。慢性肾炎,脉症同前,前方加减。慢性肾炎,病情平稳,再用疏风凉血方法。慢性肾炎,病情平稳,症状及化验结果均明显改善,脉象濡滑,继用益气凉血、活血化瘀方法。本例慢性肾炎患者的病情非常复杂,既有肾炎的症状,又有贫血的症状,证候性质并非单纯的虚证或实证可以概括。

案例1

娄某,女,43岁。

[初诊]1983年11月7日。患慢性肾炎四年有余,且有贫血,长期西药治疗,并用中药益气养血补肾,还每日大量进食肉蛋等高蛋白饮食,不仅效果不佳,反而病情不断加重。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常有腰痛浮肿,化验血色素8克,尿液检查,尿蛋白(+++ ),红细胞5~7个,夜寐梦多,心烦急躁,气短而喘,两脉弦滑略数,沉取濡软,舌苔白腻。

治法:疏风凉血,活血通络。饮食宜清淡,忌高蛋白饮食。

处方:荆芥炭10克,防风10克,防己1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杏仁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二诊]1983年11月14日。慢性肾炎,脉症同前,前方加减。黄芪10克,荆芥炭10克,防风6克,防己1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杏仁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三诊]1983年11月21日。右脉寸关弦滑略数,左脉沉滑濡软,按之亦有数意,舌苔白腻,用清化湿浊方法。前胡6克,紫苏子10克,杏仁10克,生地榆10克,防风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四诊]1983年11月28日。慢性肾炎,面色苍白,舌苔白腻厚而浮黄,脉弦细略数,血虚且热,再以疏风凉血、活血化瘀之法。生地榆10克,防风6克,荆芥炭6克,杏仁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五诊]1983年12月12日。尿液检查,尿蛋白(++ ),白细胞2~3个,红细胞3~5个,腰痛浮肿减轻,舌苔白而糙老,脉濡滑,再以前方加减。防风6克,杏仁10克,半夏1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六诊]1983年12月19日。脉沉弱无力,再以前方加减。生地榆10克,生白芍10克,防风6克,杏仁10克,焦麦芽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七诊]1984年3月5日。慢性肾炎已久,脉象沉濡,面色淡白,舌苔白腻而厚,再以前方加减。荆芥炭10克,独活3克,杏仁10克,生地榆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八诊]1984年3月14日。脉沉软,面色萎黄,凉血育阴,兼以活络。生地榆10克,杏仁10克,茯苓10克,独活3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九诊]1984年9月3日。近日尿液检查,尿蛋白(++),红细胞2~3个,仍觉乏力,用益气凉血方法。旋覆花(包)10克,黄芪10克,竹茹10克,半夏10克,赤芍10克,生地榆10克,防风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十诊]1984年9月24日。慢性肾炎,病情平稳,再用疏风凉血方法。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白头翁10克,焦三仙各10克。1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十一诊]1984年10月8日。脉沉软,舌苔白滑,用益气凉血方法。生黄芪6克,生地榆10克,防风6克,焦麦芽10克,白头翁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十二诊]1984年10月29日。慢性肾炎,近日查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1~2个,血色素升至10克,左脉濡软,沉取濡滑,右脉沉细小滑,按之略数,心烦梦多,大便两日一行,仍用凉血育阴、活络化瘀方法。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片姜黄6克,杏仁10克,防风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十三诊]1984年11月5日。肾炎5年,脉沉软无力,面色萎黄不华,仍感乏力,用益气养血方法。生黄芪10克,生白术10克,熟地黄10克,生地榆10克,防风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十四诊]1984年11月12日。慢性肾炎,查尿常规,尿蛋白(±),未见红细胞,舌苔白而糙老,诸症改善,仍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法。生黄芪10克,赤芍10克,独活3克,生地榆10克,白头翁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十五诊]1984年12月24日。慢性肾炎,病情平稳,症状及化验结果均明显改善,脉象濡滑,继用益气凉血、活血化瘀方法。独活6克,黄芪10克,赤芍10克,生地榆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按语】从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来看,当属于中医学的“水肿”“虚劳”“腰痛”等病证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外邪侵袭,内伤脾肾,体内水液运化失常所致。临床上主要分脾阳虚弱、水湿停留,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脾肾亏损、气血不足,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等证型进行治疗。本例慢性肾炎患者的病情非常复杂,既有肾炎的症状,又有贫血的症状,证候性质并非单纯的虚证或实证可以概括。前医只看到其正虚的一面,没看到其邪实的存在,故单纯补益不仅难以收功,反而病情不断加重。每遇这种情况,医者往往认识不到是自己辨证不精之故,反而归咎于患者虚不受补,甚为悲哀。赵老治疗此例病患,一反前医之法,反而收效甚佳,就充分说明这一点,即补益不效者,并非患者虚不受补,而是辨证不当,治不得法所致。

赵老初诊此患时,虽知其病程已久,且见面色苍白、疲乏无力、气短而喘等虚弱之症,但并未简单地诊断为虚证而用补益之法,而是根据其夜寐梦多,心烦急躁,两脉弦滑略数,舌苔白腻等症,认为其内有湿阻热郁,致使气血瘀滞,血络受伤,精血外泄而致气血渐虚,故治疗不直接补益气血,而是先用荆芥炭、防风、防己、茜草、生地榆、杏仁等药,疏风化湿、凉血活血通络,以收祛邪扶正之效。赵老临床祛湿善用荆芥、防风等所谓的风药,即取风能胜湿之意。因风药有疏通肌表,发汗透邪之效,故有很好的祛湿作用。治疗此证不用荆芥而用荆芥炭者,意在减少其发汗解表之力,增加其收敛止血之功,以治疗尿蛋白及尿中有红细胞之症。防己既可祛风胜湿,更可利水消肿。茜草既可凉血止血,又可活血化瘀通络。生地榆重在凉血止血,善治大小便血证,但也有一定的活血作用,正如《本草纲目》说所:“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此处用生地榆而不用地榆炭者,即取其既可止血,又可活血之功,以避免单纯止血而留瘀之弊。用杏仁不在于止咳,而在于宣降肺气。肺气宣降正常,则外可以疏通卫表,使湿邪郁热透表而解;内可以通降胃肠,疏畅三焦水道,使体内邪热湿毒从大小便而去,以减轻肾脏负担。诸药合用,外透之,内清之,下导之,使湿浊除,郁热去,肾脏血络不再受伤而逐渐恢复,则肾病易愈,气血易复。

慢性肾炎确实为慢性难治之病,不像感冒发热可数日痊愈,故治疗不可急于求成,用药不可过多过重。观赵老治疗此案,虽辨证用药正确,病情不断好转,但前后一年有余,也不敢轻言痊愈,则可知其难治非同一般。然而临床上却有不少大夫,不了解这一点,总想速战速决,一见效果不佳,就认为是病重药轻之故,于是不断增加药味或增加剂量,一个方子的药物达几十味之多,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赵老常说,肾炎患者本来就排毒功能下降,而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故治疗时药味宜少而不宜多,剂量宜轻而不宜重,以免进一步增加肾脏排毒的负担。因此,赵老治疗肾炎,不仅方中用药较少,而且每味药物的用量也较轻。如治疗本案所用15个方子,每个处方用药一般都是4~5味,最多才用7味,每味药物的用量多为6~10克,就充分体现了赵老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原则。

关于慢性肾炎的饮食,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长期以来,不少医生认为慢性肾炎有尿蛋白,丢失蛋白较多,易导致体内蛋白不足,故特别重视补充蛋白,主张患者吃高蛋白饮食。一般的患者很容易接受这一观点,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尽量多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如肉蛋奶及豆制品之类。然而,赵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却认识到慢性肾炎患者吃蛋白质越多,对肾的损害越重,尿蛋白也越多,故赵老明确提出了慢性肾炎忌吃高蛋白饮食的主张。他常以漏勺捞饺子为喻,说肾炎患者的肾脏,就像已经破损的漏勺,进食的蛋白质,就像漏勺要捞的饺子。漏勺虽然已经破损,但如果小心谨慎使用,每次少捞几个饺子,那就还可以用很长时间;如果不加小心,每次捞得很多,可能很快就不能用了。这一比喻非常形象,故笔者记忆非常深刻。多年来,每治肾炎患者,就想到赵老此喻,并以此来给患者解释。凡接受并遵循这一饮食原则者,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见赵老的主张,绝非空洞的理论之谈,而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希望越来越多的肾炎患者能知道这一点。

案例2

吴某,男,48岁。

[初诊]1983年9月19日。慢性肾炎两年多,常有腰部酸痛及浮肿,心烦梦多,尿液检查,尿蛋白(++++ ),红细胞4~6个,舌绛且瘦,阴分之热,苔滑而润,湿阻中阳,脉象濡软,按之且滑,沉取弦细略数。肾病已久,阴分受伤,虚热化火,水湿中阻。

治法:虽病久体弱,仍先用疏风化湿、凉血化瘀方法。禁食生冷,适当增加活动。

处方:茯苓10克,生白术10克,防风6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二诊]1983年10月24日。肾炎两年有余,两脉濡滑且数,舌红苔白,心烦梦多,再以疏风凉血方法。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炒槐米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三诊]1983年10月31日。舌红尖绛,脉弦滑有力,全属热郁营分,消化欠佳,再以凉血育阴,疏调胃肠,兼以泄热。生地榆10克,炒槐米10克,川楝子10克,独活3克,郁金6克,杏仁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四诊]1983年12月12日。慢性肾炎,近日查尿,尿蛋白(+++),再服前方。生地榆10克,炒槐米10克,川楝子10克,独活5克,郁金6克,杏仁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五诊]1983年12月19日。慢性肾炎,诸症减轻,仍以前方加减。白头翁10克,生地榆10克,苦桔梗10克,生甘草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六诊]1984年3月5日。慢性肾炎,寸脉弦滑略数,舌红尖绛,苔白滑,再以活血化瘀通络方法。生地黄10克,赤芍10克,生地榆10克,防风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七诊]1984年3月14日。慢性肾炎,病情较稳定,舌质红绛,改用丸药,巩固疗效。生地黄30克,牡丹皮30克,赤芍30克,当归20克,茜草30克,生地榆30克,炒槐米20克,防风20克,桑枝30克,焦麦芽30克,焦山楂30克,鸡内金30克,香稻芽30克,水红花子20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或每日早、午、晚各服1丸。

[八诊]1984年9月3日。病情平稳,左脉弦细,血分不足,养血育阴,稍佐活络法。香附10克,蝉蜕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生地榆10克,防风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九诊]1984年9月20日。慢性肾炎,血分郁热,凉血宣郁。沙参10克,生地榆10克,白头翁10克,独活3克,杏仁10克。1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十诊]1984年10月8日。近日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微痕,红细胞2~3个,仍用活血化瘀方法。防风10克,独活6克,生地榆15克,白头翁15克。6剂,每日半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十一诊]1984年11月5日。慢性肾炎,近来起居不慎,感冒发热,病情增重,服感冒药,虽发热已退,但尿蛋白(++++),左脉濡软滑数,右脉滑数,湿热下迫,小溲色黄涩痛,拟清化下焦湿热。荆芥炭10克,防己10克,独活3克,赤芍10克,生地榆10克,冬瓜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十二诊]1984年11月12日。小便涩痛已除,尿蛋白(+++),脉象濡软,沉取弦细滑数,用凉血育阴、化痰通络方法。生地榆10克,防风6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小蓟10克,焦麦芽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十三诊]1984年11月26日。舌红绛,苔白糙老,口干,烦躁不安,全是热在营分,用凉血透热、活血通络方法。旋覆花(包)10克,片姜黄6克,蝉蜕6克,僵蚕6克,生地榆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十四诊]1985年1月14日。心中烦热,头沉如裹,舌红,苔白腻,用芳香清化方法。白蒺藜10克,佩兰(后下)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焦三仙各10克,白茅根10克,芦根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十五诊]1985年3月4日。心热下移膀胱,小溲赤热,少腹坠痛,两脉濡软且滑,按之略数,舌瘦尖红,夜寐不实。泻心热以利三焦,清胆火兼治胃肠。竹茹6克,枳实6克,半夏10克,生地榆10克,炒山栀6克,荆芥炭10克。1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按语】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酸或腰痛为肾虚最常见症状。因慢性肾炎患者也常有腰部酸痛之症,故长期以来,很多中医都用补肾的方法治疗,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有的反而使病情加重。此例患者虽久病体弱,有肾阴受伤之征,但赵老据其脉舌分析,导致其病的主要矛盾在于湿阻中阳,热伏阴分,络脉瘀滞,故不直接使用滋阴补肾之法,以免进一步助湿恋邪,郁阻气机,使伏热血瘀更甚,病情加重,而是先用茯苓、白术、防风等疏风祛湿,畅气机而透郁热,用茜草、生地榆凉血活血而化瘀。湿去热透,气血疏畅,腰痛尿血等症自易缓解。饮食忌生冷者,也恐其寒凉损伤脾胃阳气,助湿而遏阻气机,加重病情。

关于慢性肾炎患者的运动问题,长期以来医学界存在着片面的认识。大多数医生认为慢性肾炎患者身体虚弱,体力活动会消耗体力,不利于身体康复,特别是易使尿蛋白、尿血等症状加重,故特别要求患者注意休息,避免体力活动,甚至要求绝对卧床休息。然而,赵老长期临床发现,很多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过度休息,体力和抗病能力越来越差,非常容易感受外邪而使病情加重。而且,由于长期休息,全身气血容易瘀滞,肾的血液循环难以改善,不利于炎症的消退。有鉴于此,赵老常要求患者适当增加活动,如每日散步、快走、练气功等。很多患者遵嘱而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有的体力明显改善了,有的抗病能力增强了,感冒减少了,病情长期稳定了。

这里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肾炎患者必须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若起居、衣着不慎,吹风着凉而感冒,往往会使病情复发而急剧加重,使治疗前功尽弃。本例患者第十一诊时所出现的问题即是这样造成的,希望患者引以为鉴。

案例3

刘某,男,60岁。

[初诊]1981年3月4日。慢性肾炎日久,常有蛋白尿,两脉濡滑且数,舌红苔少,急躁易怒,夜寐不安,周身乏力,胸胁不舒,小溲色黄。

治法:疏肝泄热。

处方:旋覆花(包)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川楝子6克,泽兰10克,茜草10克,绿萼梅6克,片姜黄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二诊]1981年3月11日。慢性肾炎,今日化验尿蛋白(++ ),白细胞2~6个,胸脘痞闷,夜寐不安,口渴不欲多饮,小便短赤,大便溏而不爽,舌红,苔白腻而糙,脉象濡滑。湿热中阻,拟清化湿热,疏畅气机。旋覆花(包)10克,片姜黄6克,淡豆豉10克,炒栀子6克,滑石10克,杏仁10克,泽兰(后下)10克,生薏苡仁20克,枇杷叶15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三诊]1981年4月8日。胸脘痞闷减轻,夜寐稍安,仍自觉乏力,尿蛋白(++),白细胞1~5个,舌淡红,苔薄白,再以活血化瘀方法。旋覆花(包)10克,生黄芪10克,片姜黄6克,茯苓10克,杏仁10克,茜草10克,炒地榆10克,冬瓜皮3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按语】该患者虽年老久病,周身乏力,似为虚证,但初诊见两脉濡滑且数,舌红苔少,急躁易怒,夜寐不安,胸胁满闷不舒,小溲色黄等症,却为湿阻郁热之象,故赵老不用补益之法,而以疏肝泄热方法治之。方中用旋覆花、川楝子、绿萼梅等,理气疏肝解郁;泽兰、茜草、片姜黄等,凉血活血化瘀;黄芩清内郁之热,半夏燥中阻之湿。诸药合力,使湿热透泄,气血疏畅,则诸症易除。二诊见舌红,苔白腻而糙,湿热仍重,故仍以清化湿热为主。三诊见舌淡红而苔薄白,湿热减轻,但仍觉乏力,方在理气活血化瘀的基础上,稍佐生黄芪以益气。由此可见,赵老临床辨证,特别注重舌脉等客观症状,并非一见患者年老或乏力,就辨为虚证而用补益之法。

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见到身体乏力之症,并非皆为气虚所致,有痰湿内阻、湿热内盛或气滞血瘀的患者,也常见到困倦肢沉乏力等症,治疗须用祛除痰湿、清化痰热、理气活血之法,方可奏效,若误用壅补之法,不仅难以见效,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案例4

路某,男,16岁。

[初诊]1985年3月18日。慢性肾炎10余年不愈,反复发作,尿蛋白及尿隐血,久服补肾之品,一无成效。现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少,舌瘦尖红,苔少,根部略有白苔,两脉细弦有力。

治法:拟以疏调气机、凉血活血之法,兼顾脾胃。

处方: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茜草10克,炒槐米10克,焦三仙各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二诊]1985年4月8日。食欲增进,尿蛋白及尿隐血减少,但夜寐不安,脉象弦细滑数,舌瘦尖红,苔白,阴分不足,虚热上扰,再以活血化瘀泄热之法。蝉蜕6克,片姜黄6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竹茹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按语】长期以来,临床上很多医生存在偏见,一见慢性肾炎,不予认真辨证,就认为是肾虚,一味补肾,但鲜见收功。本例患者也是深受医生偏见之苦,故多年补肾,一无成效。赵老初诊该患者,虽见其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但并未轻易辨为肾虚而急于补肾,而是细究其舌脉,见舌瘦尖红,两脉细弦有力,认为其内有热郁气滞血瘀,络脉受损,故长期尿蛋白、尿隐血不愈。用荆芥炭、防风、生地榆、茜草、炒槐米等药,疏调气机,凉血活血,使热退瘀除,气血通畅,络脉得和,故尿蛋白及隐血很快减轻。又因患者胃纳不佳,凉血滋阴之药又易损伤脾胃,故方中加焦三仙消食导滞,以顾脾胃。

案例5

王某,女,3岁,1984年9月24日诊。慢性肾炎半年余,有蛋白尿及尿隐血,舌红,苔白微腻。

治法:疏风化湿,凉血活血。平时少食高蛋白食物。

处方:防风3克,赤芍6克,生地榆6克,蝉蜕3克。10剂,每日1剂,水煎,早、午、晚分3次,空腹服用。

【按语】该案例没有主观叙述的症状,只有客观诊察所见,这是小儿病例特别是婴幼儿病例的主要特点。因小儿患病后往往难以诉说病情,故自古又称儿科为“哑科”。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故临床上要了解小儿病情,就要求大夫有高超的望诊、闻诊、切诊等技能,而不能过多寄希望于问诊。赵老诊治该患儿即是如此。据其尿蛋白、尿隐血和舌象,辨其为湿阻热郁,血络瘀滞,故用疏风化湿、凉血活血方法治之。方中用防风、蝉蜕,疏风化湿,宣郁透热,赤芍、生地榆凉血活血。药仅四味,且用量较轻,但选药精当,配伍严谨,不求药多量重,只求切中病机,适合病情,堪为经方风范,值得我辈学习。

案例6

李某,女,21岁,1984年9月3日诊。慢性肾炎多年,常有腰痛,尿蛋白及尿隐血,脉弦细,舌红苔白,尖部起刺。

治法:疏风透热,凉血育阴。

处方:独活3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蝉蜕6克,片姜黄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按语】赵老临床诊病,患者多时,由于时间不够,往往来不及详细问诊,但特别注重切脉、望舌。赵老常说,很多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症状诉说不清,甚至容易受到医生的语言诱导而诉说不实,若轻信患者主诉,就往往诊断错误。而舌诊、脉诊是医生亲自诊察所见,所得信息比较客观准确,以此辨证就不容易出错。因此,赵老临床常常以脉舌辨证。从该患者的脉舌来看,则脉弦为气滞,脉细为阴伤,舌红,尖部起刺,为血分热盛,综合起来应辨证为血分郁热伤阴,故赵老用疏风透热、凉血育阴方法治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