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机相守,形神并治

神机相守,形神并治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最基本的特点之一是其超卓的整体观念,在体内而言,则主要体现在形神相使的认识中,而形神相使在治疗过程中,又强调神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振腹疗法特别重视对于神气的调治。指出神喜静恶扰之性,这也是中医养生学“静以养神、动以养形”的理论基础所在。针灸、推拿,殊途而同归,振腹疗法亦是如此,治疗过程中患者精神平静、意念集中于指下,体会腹部的震动、温热等细微变化,以及在医生诱导下体会振动向远端传导的感觉。

中医最基本的特点之一是其超卓的整体观念,在体内而言,则主要体现在形神相使的认识中,而形神相使在治疗过程中,又强调神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如林珮琴的《类证治裁》所云:“神生于气……气化神……形者神之宅。”明代医家徐春圃在《古今医统》中又云:“将全角者也,先在调神,神怡心清,则形无累也。”指出形为神之宅,神无形则不活,神为形之根本,形无神则不灵。病理方面,形体和心理相互影响,喜、怒、忧、思、悲、恐、惊可致五脏之病,五脏之病亦易发七情之扰。振腹疗法秉持中医学整体观念,以形神相使为诊治基础,治疗时对身体的调整与对心灵的调整并重,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一)调体与调心结合

医者仁术,先具父母之心,接待病人应如《素问•针解》所言:“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通过《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的:“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体恤病患之所苦,获得病人信任。在临床上,《灵枢•师传》云:要让医者“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苦”。医者要耐心为患者解释病情,稳定病人的情绪,对病人的生活环境、发病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状态等都要有较全面的了解,以便取得患者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再确立治疗方案,争取患者的密切配合,使患者消除顾虑,克服紧张、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使其呼吸均匀、气机平稳,心无挂碍,主动配合治疗,这样疾病虽未治已好一半。

振腹疗法的“调神”是指在手法操作过程中专注医患双方的“神”。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者是对于患者“神”的调治,确保机体“技为神使”以奏却病全形之功,即所谓“守神以御形”。另一方面则是对医者的严格要求,强调在临床诊治全程,尤其推拿操作过程中“守神”的重要性,非“守神”不能领悟其“意”,意之不在,气机不从,则力不随心。

《素问•汤液醪醴论》载:“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张介宾注曰:“神不使,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针药,行药在乎神气,故施治于外,神应于中,使之升则升,使之降则降,是其神可使也。若药剂治其内,而脏气不应,针艾治其外,而经气不应,此其神气已失,而无可使也。”说明神是针药之使,针药等各种治疗必须仰赖神气充足为基础发挥疗效,如若神气不济,不能正常发挥其驱动针药效力,则机体对各种治疗方法都没有反应,疾病就难以治愈。尤其对于推拿治疗内脏病而言,等诸以四两外治之法拨内在千斤之疾厄,非守神使技不足以成养身却病之功。

(二)守神与守机并重

振腹疗法特别重视对于神气的调治。而神气的调治,重在一个“静”字。《素问•痹论》中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指出神喜静恶扰之性,这也是中医养生学“静以养神、动以养形”的理论基础所在。中国气功学对此有更加深刻细致的理解,从调身、调息、调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振腹疗法取其大义,强调在治疗时保持治疗室安静,患者衣带宽松,采用自然呼吸,平心静气,心无杂念,凝心静意于医者手下,即神阙穴及其附近区域,意守丹田。随着手法操作和术者的诱导,术者之手与患者腹部逐渐进入“共振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患者精神更加放松,心无挂碍,呼吸平稳,即进入所谓的入静状态。通过医患之间的相互配合逐渐达到调身、调息、调心直至调神,最终达到内养真元,外达周身而技为神使的状态。

振腹疗法以单一手法为主调治内、外、妇科诸多疾病,譬之蚍蜉强撼大树不遑多让,其中须得种种缘因相合方有其效,如患者神气有无,气机顺逆,局部经络畅通痹阻,推拿用力时机等,非医者守神静心以对不可,若不一一明察,了然于心,绝难取效。如《灵枢•本神》云:“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又如前文曾引用的《素问•针解》言:“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治疗前,医者要留意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面目表情、形体动作、反应能力等各个方面,察知患者神气有无、强弱,明了脏腑精气之盛衰和病情轻重与预后。此外,医者还应体恤病患之所苦,并耐心为患者解释病情,稳定病人的情绪,以便取得患者的信任,再使其呼吸均匀、气机平稳,心无挂碍,安然接受治疗,为进一步手法治疗创造有利条件。这些在治疗前的准备工作,若医者不能凝心静意于虚无恬淡之中,患者神气疾苦脏腑盛衰不能知,必难取效于侥幸万一。

在治疗中,振腹疗法也要求医者须“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窦杰的《标幽赋》又云:“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即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指出医者要体察患者各种细微变化而随时调整,针刺须待患者心无杂念、心性安定,这样针刺后气血才能被引导至病灶,医者才可施行手法补泻。当病患心绪不宁时,暂且不要针刺、不要施行手法补泻。针灸、推拿,殊途而同归,振腹疗法亦是如此,治疗过程中患者精神平静、意念集中于指下,体会腹部的震动、温热等细微变化,以及在医生诱导下体会振动向远端传导的感觉。医者自身精神集中,心志专一,全神贯注,不为外界刺激所干扰,专心致志地体察手下感觉及病人表情,并根据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方法,使病人气机通行顺畅,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东汉名医郭玉所言:“神在于心手之际。”

此外,疾病新久虚实不同,体质强弱不一,病邪位置深浅各异,手下感觉松紧僵硬大小长短不一,只有意集指下、精神集中才能体察到这些细微的变化,才能触到这些疾病之机,才能巧生于内、因证施治,治疗手法轻重缓急,纵横顺逆方能随机而动、随心而发、随势而变,亦即“意之所至、气之相随、力由之生”。

振腹疗法以守神为基本要求,以神为使,以振为法,法施于外,神应于中,精神内守,真气从之,使人体气机升降有常,疾病未治而愈其大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