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冠心病分型论治

冠心病分型论治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冠心病心绞痛 查某,60岁,1982年正月初六急诊,经县医院心电图确诊为冠心病月余。内科会诊拟诊急性心梗,建议急送省级医院抢救。冠心病危症 某海关关长,男,60岁。原发性高血压20年,2007年4月20日15时,突发冠心病,紧急入住山西医大二院ICU抢救。3日未能控制病势,院方邀余会诊。院方建议赴京作支架,病重尚未成行。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林某,男,76岁,已婚,家务,居处环境良好,广东人。有高血压病10余年,脑梗死史5年余。

9.2.3.1 浊阴瘀阻胸膈,夏星破格救心汤

基础方:破格救心汤中剂加生半夏45g、生南星30g。

组成:炙甘草90g,干姜90g,制附片100g,高丽参(粉冲)15g,五灵脂30g,山茱萸60g,三石(龙牡、磁石)各30g,生半夏45g,生南星30g,丹参120g,檀香、降香、沉香各10g,砂仁10g,桂枝45g,桃仁30g,麝香0.5g冲,苏合香丸2丸。

加减:痰阻胸憋甚者,合瓜蒌薤白白酒汤;邪实成积者,甘遂半夏汤破之。剧烈心绞痛,改用生附子45g,生川乌30g,麝香1g(冲服),苏合香丸3丸,缓解后回到原方(129页)。

冠心病心绞痛 查某,60岁,1982年正月初六急诊,经县医院心电图确诊为冠心病月余。14时心绞痛发作,含化硝酸甘油片,可缓解半小时,不以为意。18时许,绞痛再发,含剂及亚硝酸异戊酯吸入无效。内科会诊拟诊急性心梗,建议急送省级医院抢救。因时间紧迫,寻车不易,乃邀余诊视。见患者面青惨,唇、甲青紫,大汗而喘,肢冷,神情恐怖,脉大无伦,120次/分,舌边尖瘀斑成条成片,舌苔灰腻厚。病势凶险,危在顷刻,当分秒必争,针药并施。先冲服净麝香0.5g,冰片0.05g,含化速效救心丸5粒,苏合香丸1丸。毫针重刺素髎、左中冲,于左内关行提插捻转,约5分钟,痛止。证属真心痛重症,且亡阳厥脱诸症毕见,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变方:附子150g,高丽参(另炖浓汁兑入)、五灵脂各15g,瓜蒌30g,薤白(酒泡)15g,丹参45g,檀香、降香、砂仁各10g,山茱萸90g,生龙牡、活磁石、郁金、桂枝尖、桃仁、细辛各15g,莱菔子(生炒各半)各30g,炙甘草60g,麝香0.5g,三七粉10g(分冲),2剂。加冷水2000ml,文火煮取600ml,3次分服,2小时1次,昼夜连服。余守护病榻,20时10分,服第一次药后1刻钟汗敛喘定,四肢回温,安然入睡。至正月初七上午6时,10小时内共服药2剂,用附子300g,诸症均退,舌上瘀斑退净。为疏培元固本散一料治本(三七、琥珀、高丽参、胎盘、藏红花、黄毛茸等),追访18年未犯(12页)。

【李按】急性心肌梗死,属中医真心痛,《内经》有“朝发夕死”的记述,急予上法针药并施,迅速痛止,为辨证施治赢得宝贵时间。患者高年,肾阳久亏于下,春节劳倦内伤,又过食肥甘,致痰浊瘀血阻塞胸膈,属真心痛重症。上方以参附龙牡、磁石、山茱萸救阳敛阴固脱,红参、五灵脂同用,益气化瘀,溶解血凝。瓜蒌薤白白酒汤合莱菔子,开胸涤痰,消食健胃;丹参饮合郁金、桃仁、三七、麝香,辟秽开窍,化瘀通络,细辛散寒定痛,桂枝引诸药直达心宫。

冠心病危症 某海关关长,男,60岁。原发性高血压20年,2007年4月20日15时,突发冠心病,紧急入住山西医大二院ICU抢救。3日未能控制病势,院方邀余会诊。诊见:面色乌黯如蒙尘,体胖唇紫,大汗淋漓,六脉浮大空、迟,时一止。心动神摇,胸憋频发,发则四肢瘫软,口不能言,气短不足以息。CT、磁共振见冠状动脉左支梗阻70%,二尖瓣关闭不全。院方建议赴京作支架,病重尚未成行。愚意,患者素体阳虚湿盛,复加长期劳倦内伤,虚损非止一端,渐致元阳大伤,痰湿瘀浊盘踞胸中,势危欲脱。邪实正虚,固脱为急,并予荡涤瘀浊,助阳破阴,以冀阳光一照,阴霾尽消为幸。处方:炙甘草120g,干姜90g,制附片100g,高丽参30g,五灵脂45g,生山茱萸90g,桂枝45g,桃仁泥30g,丹参120g,檀香、降香、沉香、砂仁各10g,三石各30g,九节菖蒲10g,麝香0.3g,顿冲,苏合香丸2丸。上药日夜连服两大剂,次日诊之,诸症均退,面、唇、舌、甲转红,脉缓,脱险。嘱原方附子逐日叠加至250g,加干姜50g,余药不变,24小时内服完2剂。计前后三诊,8日内服药12剂。2007年4月27日,赴京阜外心血管医院住院,28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未见狭窄性改变。与山西二院4月20曰CT、磁共振片对照:冠脉左回旋支梗死的70%已通,二尖瓣功能恢复。2007年4月30日,冠心病心衰,经用大剂破格,完全脱险。善后处方:生黄芪250g,制黑附片200g,丹参120g,檀香、降香、沉香、砂仁各10g,粉葛根90g,干姜90g,生山茱萸90g,桃仁15g,五灵脂30g,高丽参15g(研,冲服),炙甘草120g,生姜45g,大枣20枚,加水7斤,文火煮取6两,3次服,每日7剂,服至立秋节。另长期配服11味培元固本散(《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学术论文集》8、96页)。

【李按】余以上法加减进退,治心绞痛百例,心肌梗死及后遗症数十例,均愈。特别是服培元固本散善后,经CT、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复查,其器质性病变多无异常,如一例心肌下壁梗死,服培元固本散加葛根100g,蛤蚧5对,冬虫夏草50g,百日后心电图复查无异常,CT复查3次,病灶了无痕迹,说明培元固本散有活血化瘀,推陈出新,修复重要脏器创伤的殊效(13、400页)。

9.2.3.2 浊阴厥气上逆,温氏奔豚汤

组成:制附片30~100~200g,油桂、沉香、砂仁各10g,红参30g,茯苓45g,泽泻、山药、干姜、牛膝各30g,炙甘草60g。

加减:凡见脐下有冷气上攻,气不能续,喘呼闷塞欲死,人即昏厥,加龙牡、磁石、煅紫石英各30g(372页)。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林某,男,76岁,已婚,家务,居处环境良好,广东人。因“反复胸闷痛5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2000年开始反复出现胸闷痛,后入当地医院诊为“心肌缺血,急性左心衰”,经住院给予强心、利尿、抗凝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病情时有反复,一直门诊中西医治疗。2005年8月起患者胸闷痛频繁发作,并伴有头晕,经急诊ECG、心肌酶学等检查,考虑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有高血压病10余年,脑梗死史5年余。2005年9月11日邀余会诊,证见胸闷痛,时见心悸阵作,动则气促,不能平卧,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微,时有咳嗽,咳白黏痰,痰量较多,夜间为甚,口不干,纳食及睡眠差,小便量可,大便干结。舌淡暗胖大,苔水滑,脉虚。此为大病、久病之后,脉证一派虚象,三阴经阳气虚衰,寒饮上犯之胸痹病证。法当温阳化饮为治。方拟温氏奔豚汤加减,处方:制附子100g,肉桂10g,沉香10g,砂仁10g,高丽参(另炖)15g,川牛膝30g,泽泻45g,炙甘草60g,生山药45g,生半夏45g,干姜30g,五味子30g,细辛30g,云茯苓30g,鲜生姜45g,菟丝子20g,枸杞子20g,淫羊藿20g,补骨脂20g,上方加水4000ml,文火煎至500ml,高丽参另炖兑入汤药中,分3次服用,每隔3小时服1次,每天2剂。二诊:患者第一次服药后,出现恶心欲呕,多汗,气促稍减轻,但仍半卧位,不能平卧,并大便2次。2剂后,自感胸闷、气促较前减轻,精神转佳,声音较前洪亮、清晰,可平卧,口微干,纳眠好转,四肢乏力,小便量中,大便干结。舌淡暗胖大,苔较前转干,脉虚。上方减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补骨脂、五味子及温燥之干姜、细辛,加麝香平喘,调方如下:制附子200g,肉桂10g,沉香10g,砂仁10g,高丽参15g(另炖),川牛膝30g,茯苓15g,炙甘草60g,生山药30g,生半夏45g,泽泻15g,净山茱萸120g,鲜生姜45g,麝香0.15g(冲),上方加4000ml,文火煎至500ml,高丽参另炖兑入汤药中,麝香冲服,分3次服用,每隔3小时服1次。患者服用2剂后,气促咳喘之症较前明显好转,后经综合调治善后,病情好转出院(《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学术论文集》63页)。

【按】本案胸痛、心悸气促、不能平卧,证属三阴阳衰,寒饮上犯之胸痹危重症,予以大剂温氏奔豚汤,油桂、沉香直入肝肾,破陈寒痼冷,温中降逆;佐以姜、夏、辛、味,取小青龙汤之意,温肺化饮;加肾四味纳气平喘,故投治辄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