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父彭述宪学术经验管窥

家父彭述宪学术经验管窥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父彭述宪,少承家训,从祖父彭茂林习古文,奠定了古典文学基础;行年14,从师曾叔祖彭长庚老中医学医,授业四载,在桑梓执诊。二是博览,中医著作浩如烟海,据统计大约8 000多种。家父认为经方、时方是历史上医学形成的两大派别。主治肝火横逆犯胃,胃脘灼痛,呕吐、呃逆。家父临证处方,取百家之长,防偏颇之弊,根据病情,灵活运用。新定二陈汤14方,治疗因痰引起的多种见证。

(代前言)

家父彭述宪,少承家训,从祖父彭茂林古文,奠定了古典文学基础;行年14,从师曾叔祖彭长庚老中医学医,授业四载,在桑梓执诊。1954年参加医疗工作,1956年参加黔阳地区中医进修班学习,1958年参加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在黔阳地区举办的针灸师资班学习,1959年秋考取湖南中医学院修业2年,毕业后,分配在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1978年赴北京中医医院内科进修,带教老师吴静芳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的学生,对中医肝病治疗有独特的经验,处方用药多为自拟。并问业于中医学家沈仲圭门下,沈老通晓各家学说,对孟河丁甘仁学说研究极深,临床处方,平正轻灵。蒙二位名师指教,则学业日进。临床治病,临窗读书已历50载,理论深邃,经验丰富,辨证遣药,独具一格。我作为他的学术继承人,将家父的学术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一、勤奋读书 博采众长

近代医学大家张锡纯说:“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一介寒儒,伏处草莽,无所谓建树也,而愿力固不可没也。医虽小道,实济世活人之一端,故学医者为自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家父极其赞服这段话,曾多次对我言及。盖中医学术源远流长,名医辈出,著作如林,要做一个真才实学的中医师,必须持之以恒的读书,不可一曝十寒,学业荒芜。家父从医50年来,坚持日诊病人夜读书,上溯《内经》,下迄历代医学名著,旁及文史。要求对每部(或本)书的作者简历、写作年代、出版时间、内容提要、前序后跋,力求知晓。历1年半读完《医宗金鉴》,1年零8个月读完《陈修园医书48种》,1年零3个月读完《本草纲目》,4个月读完《重订通俗伤寒论》,7个月读完《医学衷中参西录》。读书一是熟读,对启蒙书《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应诵背如流;经典著作的重要原文须读熟。如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声韵和谐,语达意深,包括药物、剂量、病机、症状,若能熟读,对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裨益匪浅。二是博览,中医著作浩如烟海,据统计大约8 000多种。在业医几十年中,要读这么多医籍,时间不允许,要购这么多文献,经济上办不到。须选读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循序渐进,分步而行,日积月累,学验渐丰。历代医家各有所长,各有所偏,吾侪读其书,应取长补短,师古不泥古。对当今医家之精论,亦应吸取,广采博学,触类旁通,多有巧悟,自出新意。

二、经方时方 融会一炉

经方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时方是指汉代以后所制订的方剂。家父认为经方、时方是历史上医学形成的两大派别。时方是汉以后医家根据时代的变迁,病情变化,在经方的基础上所制订的方剂,以适应病情的需要。由于学术上有门户之见,经方家不用银翘散、桑菊饮、安宫牛黄丸等。时方家不用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等。其实敢于创新的时方家,多是善用经方之大师。如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一书,采用经方63首,加减化裁,更是得心应手。旋覆花汤,后世医家,加减化裁颇多,《临证指南医案》有9处运用本方,《吴鞠通医案》运用旋覆花汤有18处。旋覆代赭汤为《伤寒论》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表解胃虚,痰阻气逆,心下痞梗,噫气者。《通俗伤寒论》的增减旋覆代赭汤即本方去人参甘草、大枣、生姜之甘温,加香附、吴茱萸、黄连、新会皮、沉香汁、竹茹、枇杷叶疏肝解郁,清热调中。主治肝火横逆犯胃,胃脘灼痛,呕吐、呃逆。经方乃时方之源,时方乃经方之变。学者必须探源求流,知本知变,才无门户之见。

家父临证处方,取百家之长,防偏颇之弊,根据病情,灵活运用。或用经方加减,或经方与时方合用,或时方增损。芍药甘草汤功能养阴益血,濡润筋脉。肝风头痛日久,阴血不足,加钩藤、白菊花清肝息风;胁痛久而不愈,阴血受伤,与金铃子散加女贞子、生地黄益阴养血,疏肝清火;血不养筋,至夜足转筋而痛,加当归续断、大伸筋养血舒筋。小陷胸汤功能清热涤痰,利膈开胸。痰热蕴肺,咳嗽气喘,与三子养亲汤加浙贝母、桔梗、鱼腥草化痰降气,清肺止咳;痰热阻胸,痛久络瘀,与活络效灵丹加桔梗、浙贝母、丝瓜络、红花、橘络化痰散结,活血通络;痰热阻胁,气滞作痛,与柴胡疏肝散去川芎,加白芥子、橘络化痰疏络。黄连阿胶汤功能清心除烦,滋肾养阴。阴虚火旺,扰心失眠,与酸枣仁汤去川芎辛温香窜,加麦冬、夜交藤,丹参养阴安神;肾阴耗亏,火旺扰心,心悸不宁,去方中黄芩,与百合地黄汤加酸枣仁、生龙齿养血镇心;肾阴不足,火盛动血,发生衄血、齿衄、咯血、便血、尿血,加生地黄、旱莲草、藕节炭、白茅根,养阴止血。赤豆当归散功能清热除湿,活血解毒。湿热成毒,蕴于大肠,发生便血,与槐花散加薏苡仁、金银花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痔疮肿痛,或灼痒出血,加槐角、千里光、荆芥、冬瓜子清热解毒,祛风消痔;湿热痹痛,灼热而肿,与二妙散加桑枝、忍冬藤、地龙、九节茶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湿热久蕴成毒,发为湿疮或痈肿,与五味消毒饮加茵陈蒿、佩兰、千里光祛湿解毒。旋覆花汤功能宣郁散结,活血通络。肝郁胁痛,日久气滞血凝,与柴胡疏肝散去枳壳,加丹参、红花、丝瓜络活血通络。肝气犯胃作痛,痛久瘀阻胃络与金铃子加丹参、三七、丝瓜络、麦芽、甘草疏肝止痛,活血祛瘀,和中健脾。下瘀汤功能破血逐瘀。妇女瘀停胞宫,月经闭止,与四物汤加丹参、益母草逐瘀通经;腹痛日久,瘀热结聚,大便不通,加枳壳、丹参、泽兰、麦芽、甘草,活血化瘀,宽中健脾。新定四物汤16方,治妇科诸病,如金铃四物汤(四物汤与金铃子散加五灵脂、香附)治血凝胞中,小腹刺痛;银蒲四物汤(四物汤加金银花、蒲公英、香附、延胡索、薏苡仁、丹参)治湿热瘀毒,蕴滞胞宫,气滞血凝,小腹痛,甚至有块,月经不调,带多黄稠。新定二陈汤14方,治疗因痰引起的多种见证。如六子二陈汤(二陈汤加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牛蒡子、栝蒌子、葶苈子)治痰火壅肺,咳嗽气喘;珍连二陈汤(二陈汤加生珍珠母、黄连、丹参、合欢皮)治痰火扰心,心烦失眠

家父说博采众方不易,不少医业者,临床处方,多是清代汪昂所编《汤头歌诀》中的方剂。汪氏所辑为清代以前的方,是七言韵语,作为入门读本尚可,如临证局限于此书,实为削足适履。

三、不囿成规 制定新方

清代文学家赵翼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家父说:“赵翼论诗的创作要体现时代精神,反对泥古不化,提倡有自己的创见,任何学术都是一样的。祖国医药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各有发明。由于每个人所处时代不同,地理环境不同,以及个人的经历、阅历不同,加之个人的经验有限,他们的学术观点,治病方法在当时是先进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一定时期就陈旧落后了。”家父不泥于古,不薄于今,不偏执一家之言,一书之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制订新方300余首,(见《新编灵验药方》《杂病论治精要》二书)。如泻肝肃肺汤(桑白皮、地骨皮、黄芩、钩藤、白蒺藜、黛蛤散、全瓜蒌、甘草)治肝火犯肺的咳嗽;桑杏贝桔汤(桑叶、杏仁、浙贝母、桔梗、连翘、牛蒡子、前胡、瓜蒌皮、冬瓜仁、薄荷、甘草)治风热犯肺的咳嗽;清肝安神汤(钩藤、夏枯草、生珍珠母、丹参、茯神、甘草)治肝火扰心的失眠。青鳖四物汤(青蒿、鳖甲、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旱莲草、胡黄连、白薇、甘草)治阴虚火旺的五心烦热;养阴安胃煎(石斛、北沙参、麦冬、麦芽、丹参、金铃子、甘松、甘草)治胃阴不足的胃脘痛;桑蔓菊蝉煎(桑叶、蔓荆子、白菊花、蝉衣、连翘、山栀子皮、薄荷、苦丁茶、甘草)治风热犯头作痛等。家父明于审证,精于立方,既有严谨理法,又能圆机活泼。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余瀛鳌(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评云:“述宪医师,深明其理,故疗疾去病,常参酌古今名方,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拟订方药。制方不尚奇峻,其用专宏而不杂;遣方处剂如衡准物,一切以提高效验为前提”(见《杂病论治精要·余序》)。

四、广收资料 伏案笔耕

研究中医,必须有大量的资料,才能去芜存菁,总结提高。家父说,收集资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广购古今医书,余无所嗜好,惟爱书如命,缩衣节食,自觉其乐,看到需要的书,倾囊购回。二是摘录报刊上的资料,随身携带笔记本,发现自己需要的资料,立即抄录。为了系统掌握中医内科的理法方药,将每种病从《内经》至近代有关论述加摘录与整理。三是收集自己的临床资料。从1956年开始将疑难病例记录收藏,计存病案4 000余例,以备写医文之用。

附注:①新定四物汤16方,见《妙方奇用》51-63页

   ②新定二陈汤14方,见《妙方奇用》77-78页

   《妙方奇用》由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家父说,治学要一丝不苟,写文章当缜密,切忌粗制滥造。要如宋代王安石写诗那样,“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绿”字曾四易,初稿是“到”字,认为不好,改为“过”字,又圈去而改为“满”,仍不称意,最后改定为“绿”字,却将江南春色表达无遗了。

家父勤奋笔耕,历年来发表文章130篇。出版专著有《针灸歌括一百首》《温病方歌一百首》《古今名医百人赞》《新编灵验药方》《杂病论治精要》。待出版的有《妙方奇用》《医学悟新》。还参加《千家妙方》《临床中药学》的编写工作。

五、医案成册 颇多巧思

家父博览古今医籍,尤其读清代以来医案颇多。幸得名师指教,对叶吴学说、孟河医派钻研颇深,善于吸取历代医家各个流派的精华。临证知常达变,采用众家之方,精心化裁,却无呆滞之习,自订之方,悉心考究,选药精纯,配伍精良,不落旧套,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观其医案,有以下5个特点:①融经方、时方为一体,互为补充。②在叶吴学说、孟河医派的基础上,疏方遣药,具有新意。③采用方剂,范围较广,不分古今,加减增损,颇有巧思。④徒承师说,家父为全国著名老中医吴静芳、著名中医学家沈仲圭的门生,受益良多。本书内容体现了二位师祖的学术思想与方药特点。⑤医案的病证分型有所不同,如感冒有湿热素盛,外感寒邪;盗汗有心肝火炽,迫津外出;心悸有肝火偏亢,上扰于心;胸痛有营血虚滞,胸络瘀阻;齿衄有肝火上蒸,龈损血溢。吐血有湿热中阻,熏伤胃络;胃脘痛有湿热蕴胃,阻遏气机;便秘有湿热蕴结,壅塞大肠;肝火灼肠,传导失常。眩晕有肝风挟湿,上蒙清窍;肝风挟痰,上遏清空,肝风食浊,上逆于头;肝风与瘀,阻塞脑络。水肿有木郁乘土,水湿外溢。腰痛有湿热化燥,营血虚滞;肝经风火,走窜腰络。痹痛有肝风湿热,痹阻节络;风湿化燥,血热伤阴。证型太多,难以尽述,略举其要。

六、年将古稀 壮心不已

家父淡泊名利,不尚虚荣,芸窗苦读,学有所成。勤勤恳恳为病人解去疾苦,兢兢业业为中医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胸襟豁达,性情乐观。他认为生长壮老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有的人到了老年,往往叹人生之短暂,意志消沉,不图进取。杜甫有诗谓:“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表现出伤春、叹老之感。老年人如果只感叹韶华易过,而不奋发学习,辛勤笔耕,怎能大器晚成。人将古稀,来日渐短,应加倍努力读书与写作,将个人的读书心得,临证体会,笔之于书,对后学者,有所启发。兹附家父诗二首,以作结语。

笔耕感赋

医籍诗文满室藏,一支秃笔日耕忙。

平生总结新经验,国粹弘扬学术昌。

抒  怀

目视欠明发少青,行年将入古稀龄。

医林乏绩勤能补,学理求精步不停。

学术继承人彭巍

2005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