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关节疼痛什么药物好

治关节疼痛什么药物好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型、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以双手、腕、肘、膝、踝和足关节的疼痛、肿胀和晨僵为常见。④对称性关节炎。⑥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大于1∶32。伴有肥胖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应减体重,以减轻炎性关节的负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无特别禁忌食物。将上述集中方法应用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减轻疼痛过程中,起到了有效性。

【病种简介】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型、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以双手、腕、肘、膝、踝和足关节的疼痛、肿胀和晨僵为常见。患者可有发热、贫血、皮下结节、血管炎、心包炎、淋巴结肿大等关节外表现,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未经治疗的RA可反复迁延多年,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RA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发病可能是一种受抗原驱动的“激发-连锁免疫反应”的过程。感染和自身免疫是RA发病和病情迁延的中心环节,而内分泌、感染、遗传和环境因素则增加了RA的易感性。

(一)临床表现

1.起病方式

(1)慢性发病型:超过半数RA患者呈隐匿性发病。该型起病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如疲乏、不适或伴有全身肌肉疼痛;关节肿痛可出现多个部位,此起彼伏;慢性关节炎可导致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和肌无力等。

(2)急性发病型:5%~15%的患者属急性发病型,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关节肿痛等症状可在几天内出现。

(3)亚急性发病型:该型占RA的5%~15%,其受累特点与急性发病型相似,一般在1周或数周内出现,全身表现较重。

2.关节受累特点 最初受累的关节多为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其他为肘关节、颞颌关节及胸锁关节等。

3.典型的关节表现

(1)晨僵:RA患者在清晨睡醒后感到病变关节或附近肌肉发僵,翻身及下床活动不灵活,手握拳不紧,难以完成扣衣扣动作,步行困难等,需要经过肢体缓慢活动后,发僵感才能得到明显减轻。晨僵时间计算,应以患者清晨醒后出现僵硬感的时间起,至患者僵硬感明显减轻止,称为晨僵时间。一般晨僵时间超过30min有临床意义。在病变活动期晨僵时间较长,可持续2h甚至几个小时。病情好转时,晨僵时间缩短,甚至完全消失。晨僵常作为观察病情的指标之一。

(2)疼痛和触痛: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关节疼痛和按压痛,严重者可有拒按等重度疼痛表现。

(3)肿胀:主要是由于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及组织间水肿而致。

(4)关节畸形:RA患者早期如未得到及时合理治疗,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发展为关节破坏或畸形。

(5)骨质疏松:RA患者骨质疏松较常见,且随病程延长发生率上升。可能与成骨细胞功能降低,溶骨作用增加,钙吸收减少有关。

4.不同关节表现 ①手关节。梭形肿胀(图8-1),“钮孔花”样畸形,“天鹅颈”样畸形,尺侧偏移畸形(图8-2)。②腕关节。尺腕背侧半脱位、腕骨桡侧移位伴月骨尺侧移位。③膝关节。约90%RA患者有膝关节受累。④足和踝关节。约30%RA患者有足关节受累。⑤关节外表现。如血管炎、类风湿结节、心脏和胸膜受累等。

图8-1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双手梭形肿胀

图8-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双手“天鹅颈”样畸形和腕关节滑膜增厚

5.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外均引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以下1~4条必须持续出现至少6周,具备以下至少4条,可诊断。①晨僵: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关节晨僵至少1h。②关节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关节受累。③手关节炎:即腕关节、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肿胀及近端指间关节受累。④对称性关节炎。⑤皮下结节。⑥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大于1∶32。⑦手和腕关节的典型X线表现。

(二)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方案;功能锻炼。

【病种环节护理及特色】

(一)预见性护理

1.评估病史资料

(1)病因:患者有无感染、遗传、寒冷、潮湿、外伤、吸烟等因素。

(2)主要临床表现:患者有无疲乏、不适、关节肿痛、晨僵、关节畸形表现。

(3)精神情感状况。

(4)查体:触痛、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关节活动范围。

(5)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急时相反应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等。

2.判断危险因素 有本病复发或加重的危险;有关节功能障碍导致的危险;有心理情绪障碍的危险;有营养缺乏的危险。

3.预见性护理措施

(1)病因预防:①减少寒冷、潮湿因素。病室环境保持清洁、室温适宜,根据季节调试空调的挡次,保持在22~24℃。②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有吸烟、饮酒患者做好告知工作,应戒烟酒,避免服用抗风湿药物引发的加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③关节畸形的安全防范。对有关节畸形的患者,要制定日常生活安全防范措施,包括病床两侧加保护床档、如厕提供坐便器、热水瓶远离患者、水龙头开关为手臂可操作型、地面防滑防跌倒。方法多样,例如,可通过增加坐便椅高度、加高座椅等方式改善不能下蹲患者生活质量。伴有肥胖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应减体重,以减轻炎性关节的负荷。④准确掌握血液的异常指标。RA患者时常有营养不良,如食欲缺乏、贫血、氨基酸代谢异常等。尽可能给足每日所需营养,有吸收障碍者热量适当增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无特别禁忌食物。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供给,多进食含钾丰富的苹果、新鲜蔬菜等。⑤评估有无精神情感异常。心理应激和精神创伤在RA患者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其机制在于心理应激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功能。RA患者常有失望、焦虑、抑郁等不良表现。护士应通过热情关怀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措施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注重沟通,避免负性心理反应。

(2)步态观察法:疼痛步态表现为患肢支撑期缩短,健侧下肢摆动加速、步距缩短。踝关节挛缩时可出现马蹄足,患肢在摆动期以髋膝过度屈曲来代替踝背屈障碍,状如跨过门槛。腰椎关节病变时,患者常小步缓行,并使腰部处于减轻疼痛的特殊姿势。

(3)关节功能位的指导:关节疼痛的患者为了减轻疼痛,时常将关节放至最低,但不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如膝关节有渗液时也处于屈曲位,这种不正常体位可致关节囊发生粘连、挛缩、畸形。因此,护士应指导患者如何减小关节负荷,保持关节正常位置。首先,教育患者从日常生活中采用合理关节保护方法,如可用手杖或扶车减小下肢负荷,上肢可用吊带来减小肩关节、肘关节的负荷。其次用夹板、手法和增强肌肉力量的方法来改善关节的排列,从而改进关节的协调性。

(4)充分休息,减轻疲劳:反复关节运动可使关节疾患恶化。因此,患者除进行适当物理治疗外,应保证充分的休息,以保证减轻全身及局部关节的疲乏与不适。

(二)时机护理

1.疼痛护理

(1)疼痛的评估:每日评估疼痛的程度,疼痛的程度可用视觉分级评定法(VAS)进行半客观量化。以10cm长的标尺,0为不疼痛,10cm为最大疼痛。患者自行在标尺上标出疼痛得分,护士做好相应记录。

(2)疼痛干预:Melzack概括地论述了门户控制理论,认为疼痛反应归因于组织损害后释放刺激疼痛感受器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包括前列腺素、缓激肽、组胺和血清素等,一旦这些物质刺激疼痛感受器,会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疼痛。有些物理疗法如热疗法、水疗法及按摩等可起到关闭疼痛传递大门的作用,从而缓解疼痛。必要的药物治疗、音乐疗法及心理治疗均为有效的疼痛干预措施。

(3)认知-行为干预:对关节炎疼痛的管理方法,包括放松疗法、想象训练、活动-休息循环训练法、认知重建训练法等。将上述集中方法应用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减轻疼痛过程中,起到了有效性。

2.关节腔穿刺术护理 关节腔穿刺是指在无菌技术操作下,用空针刺入关节腔抽取滑液,了解滑液状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可向关节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关节疾病。

(1)术前护理:①操作前了解关节腔穿刺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局部皮肤有破溃、严重感染、严重凝血障碍、关节结构已遭破坏者应禁作穿刺术。②为便于关节内容物重新悬浮,操作前应使关节做被动或主动向各个方向运动。③嘱患者放松,紧张时关节内压力可达到49kPa(500mmHg)以上,很难顺利穿刺。④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关节感染并发症。

(2)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制动1~2d,或在关节附近用冰块和应用弹力绷带缠绕关节。

(三)特色护理

1.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

(1)评价RA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患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活动哪个动作有具体困难,以明确患者生活中需要的帮助,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助工具。如手功能评价包括手的抓、握功能2个方面,抓握功能有手握、柱状握和精细拿捏3种类型。非抓功能是指将手静态地保持伸展或屈曲的位置上的功能,如折书报、抚平床单等。

(2)个人作业训练:根据患者病情鼓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应鼓励尽量完成日常生活训练,如进食、取物、梳洗、拧毛巾、穿脱衣物等。对已出现功能障碍的患者,为达到生活自理,可改进某些生活用具结构,如桌子、椅子、轮椅等应适合患者使用。

(3)运动练习:在疾病急性期,有全身症状以及其他活动性病变者应禁止进行运动训练。亚急性期可做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和主动运动、静力运动。慢性期主要进行伸展性锻炼,等长、等张的需氧锻炼。①被动锻炼。主要用于有挛缩倾向的关节。基本要点如下。一是固定,可减少关节负重,缓解疼痛,固定时可辅助牵引。二是注意被动活动,可用摆动、震动和牵张的形式进行。②主动锻炼。关节炎症基本控制后可进行主动锻炼。主要运动形式有静力收缩(等长收缩),指只有肌肉收缩,肌肉长度保持不变,而没有关节活动。适用于保持和恢复患者的肌力。动力锻炼(等张性收缩),指肌肉收缩时伴有肢体移动、关节在正常活动范围内的活动。锻炼时注意不要引起疼痛。③耐力锻炼。如骑车、游泳、舞蹈等耐力锻炼,可增加患者的氧容量,改善心肺功能。

2.特定关节受累的护理 ①寰枢关节半脱位。发生率为25%~75%,颈部炎症使局部充血,导致寰枢关节部水肿,关节内积液,使关节囊扩大并松弛,极少数病例可发生侧方脱位或寰枢侧移后齿突向上压迫枕骨大孔,存在危险隐患。护士应嘱RA患者减少颈部活动范围,最好使用一个柔软的颈围,以减少颈椎过度活动。尤其在RA患者乘坐任何交通工具,甚至在突然停止的电梯上要特别注意。②肩关节受累可发生关节挛缩,除药物治疗和轻微的功能锻炼外,应做摆动操促进肩关节的活动,并对三角肌及内外旋肌做等长收缩训练,运动应在限制疼痛和没有抵抗功能的模式下进行。在休息时,将肩关节置于外展位以避免典型的挛缩畸形。③手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受累是RA的主要病变部位,早期应用甲板固定掌指关节,并做增强骨间肌力的训练有利于预防畸形的产生。④膝关节病变。最终可导致关节的屈曲挛缩。应尽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膝关节运动训练,步行时使用拐杖或步行辅助器以减轻负重,对膝关节极不稳定的患者使用长支具以稳定关节和缓解疼痛,弹性护膝也可起到类似作用。

3.药物治疗护理

(1)指导患者用药:口服药物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途径,应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根据RA药物治疗须早期施用、缓慢起效、长期服药以及高度个体化的特点,护理上应加强药物治疗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早期接受治疗。

(2)加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在应用抗风湿药物缓慢起效过程中,坚持在医师指导下长时程规则用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避免多处就诊,反复调换用药,延误治疗时机。

(3)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药物包括4类,即非甾体抗炎药、病变缓解性抗风湿药、免疫抑制药和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的药物。目前常用的NSAIDs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双氯酚酸、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等。不良反应主要对策有:①观察NSAIDs类。胃肠道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可见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过敏反应,神经系统症状。根据NSAIDs的不良反应应掌握合理给药时间。在患者进食前半小时给药,以减少胃部刺激症状;观察血常规检查结果,及早预防因白细胞减少引起的感染,或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观察有无神经系统症状。②观察使用免疫抑制药如甲氨蝶呤(MTX)引起的肝损害、骨髓抑制、胃肠道症状、皮疹,偶有肺纤维化。③观察使用糖皮质激素。防止使用不当出现感染及无菌性骨坏死等危害。

(四)健康教育

1.避免诱发及加重病情因素 环境潮湿、气候寒冷、过度疲劳、精神刺激及生活不规律等,都可使RA患者关节症状加重,应设法避免。

2.坚持关节功能锻炼 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炎症控制后,即应开始关节功能锻炼。关节锻炼可以增加肌力,防止关节挛缩、强直和肌肉萎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关节畸形、活动受限,个别关节可能完全不能活动因而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甚至部分晚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为防止不良后果产生,应嘱患者使病变关节尽可能处于正常功能状态。

3.定期复查 RA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到门诊复查,以便医师及时了解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疗效,随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通常在接受药物治疗前先进行有关检查,便于和治疗后做对照。以后每2~4周复查1次,如无异常,可延长至1~2个月甚至3个月或6个月复查1次。

4.合理饮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有的患者伴有发热或贫血,有的因药物治疗可诱发胃肠道不适或溃疡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饮食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糖和维生素,食物以易消化为宜,避免刺激性以及生冷硬的食物。对于服用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或皮质激素的患者,如有水肿或血压高并发症时,则需要适当控制水分和盐的摄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