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小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小关节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痛风性关节炎主要侵犯人体的小关节,尤其是四肢远端的小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导致关节结构和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关节损害不断加重,累及的关节增多,形成痛风石。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和功能障碍,此时称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因此,一旦出现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应尽早采用有效治疗,尽量避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而转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1.以肢体远端小关节为主 痛风性关节炎时血尿酸增高,尿酸盐在关节组织沉积,刺激关节并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最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有60%的患者第一跖趾关节为首发关节。在整个痛风病程中,90%以上的患者均有跖趾关节受累,称为足痛风。其次是其他跖趾、跖、踝、足跟、指及腕、膝、肘关节等。较大的关节如髋、肩、骶髂关节受累较少。而下颌、胸锁、脊柱等发生痛风性关节炎的机会极小。可以说,痛风性关节炎主要侵犯人体的小关节,尤其是四肢远端的小关节。这是因为:

(1)末端小关节血液循环差,组织相对缺氧,局部的pH低,使得尿酸易于沉积。而躯干的大关节,血供丰富,局部的pH不低,尿酸不易沉积,发生痛风性关节炎的概率就低。

(2)末端小关节皮下脂肪少、皮肤温度较低,容易受寒潮、湿冷的影响,关节负重程度大,且受冷时局部血管发生痉挛,血供进一步减少。躯干大关节,如髋、脊柱、胸胁等血供丰富,周围均有肌肉和脂肪的包围,温度比末端小关节高,负重程度相对轻,尿酸不易沉积。

因此,痛风性关节炎的好发部位与尿酸盐溶解度、人体内pH、局部温度、血液循环及关节负重情况相关。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首次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多侵犯一个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为最常见,常于夜间发病,起病急骤,甚至呈暴发性,在数小时内关节即可出现明显的红、肿、热、剧痛和压痛,关节活动障碍。患者多在夜间因关节疼痛而惊醒,或清晨起床发觉不能行走。疼痛剧烈者可似刀割或咬噬,无法忍受,也有疼痛较轻、关节微红而能照常活动者。较大关节受侵犯时既可出现关节腔积液,又可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如发麻、针刺感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后,局部症状在24h内达到高峰,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后关节的红、肿、热、痛逐渐消退至完全恢复,此时病变关节局部的皮肤可出现脱屑和轻度瘙痒。此时用药可迅速缓解症状,治疗越早,则效果越好。一般服药1~2次后症状会迅速缓解。初次发作者通常有自限性,且不留后遗症,数日内可自行恢复。

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患者也有个体差异,与是否用药、用何种药均有关。一般来说,发作期持续2~ 10日,短的只有1~2日,关节炎症即消退,少数可长达月余,最长的可持续2个月以上。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导致关节结构和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关节损害不断加重,累及的关节增多,形成痛风石。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和功能障碍,此时称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因此,一旦出现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应尽早采用有效治疗,尽量避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而转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3.哪些因素可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1)高嘌呤饮食:高嘌呤饮食和疲劳是最常见的痛风性关节炎诱因。临床上,患者往往在佳节婚宴上饱食大量鱼、肉类食物、大量饮酒后发病。如既多食海鲜、肉类,又饮酒,特别是啤酒。大量饮酒可使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再加上暴食高嘌呤食物,则血尿酸水平波动。有人认为,不吃肉只饮汤就没事,殊不知肉汤中的嘌呤比正常饮食要高出30倍!

(2)疲劳:连续加班加点工作,或长途出差,或搬迁新居,或长时间驾车、步行等情况下,因全身或局部疲劳过度而发病。少数患者也会因性生活过度而诱发关节炎急性发作。

(3)关节受凉、受潮:双足本身温度偏低,受凉机会最多,尤其是在冬春寒冷季节,如果穿的鞋子不保暖则极易受凉。双足受潮的机会也较多,尤其是在雨雪天气。关节在受凉、受潮的状态下,皮肤温度可进一步降低,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关节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血液循环处于不良状态,有利于促使血中尿酸在局部沉积,从而诱发关节炎发作。

(4)关节受损:行走、扭伤、鞋子过紧等情况下,关节局部受到挤压、摩擦或撞击等,可引起关节炎急性发作。

(5)药物影响:平时使用药物能有效控制血尿酸而长期无关节炎发作的患者,在停止服药后也可引起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在临床上,往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诱因同时存在,如饮酒同时进食大量的高嘌呤食物;疲劳加受凉;精神刺激加饮酒;运动过度加关节劳损或扭伤等。也有为数不少的痛风患者找不到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诱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