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疾病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脉络膜下方回声的观察,不仅可以作出脉络膜脱离和脉络膜下出血的鉴别诊断,还可以了解出血吸收和变化的情况。3.诊断标准 ①成年人眼内肿瘤样光团;②肿瘤基底部与脉络膜相连,视网膜位于其表面;③光团内见异常丰富的血流信号,为小动脉频谱;④如有肿瘤局部球壁声衰减和视网膜脱离,有助于诊断。肿瘤内呈不均质回声,强弱不一,分布不均,缺乏“挖空”现象与脉络膜凹陷及声影。

病例1 脉络膜脱离

【临床资料】

患者:李某某,女,33岁,眼外伤后,视力轻度下降。

【超声所见】

图1-13 左眼球横切二维切面

注:左眼玻璃体内见多条带状回声,两端与球壁相连,凸面相对

【知识点提炼】

1.超声表现 二维灰阶超声示玻璃体内见至少2条带状回声,一般位于眼球周边部,两端与球壁相连,凸面相对(又称“对吻”),不与视盘相连,下方为无回声区。类冠状切面见光带弧形相连呈“花瓣”状,即花瓣征阳性。

2.CDFI 异常光带上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频谱为与睫状后动脉一致的低速小动脉频谱。

3.诊断标准 ①有眼外伤或手术史;②玻璃体内凸面相对的异常光带,光带下方为无回声区;③光带上血流不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延续,而与睫状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相同。

【报告书写】

双眼球对称,左侧眼轴约23.1 mm,右侧眼轴约23.4 mm。左眼玻璃体内多条强回声带,呈“花瓣”状,凸面向前,两端与球壁相连,内见较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右眼玻璃体暗区透声好,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左眼晶状体前后径4.5 mm,右眼晶状体前后径4.2 mm。双眼球壁光滑,连续性好。双眼球后组织回声均匀,视神经显示清晰。

超声提示:左眼脉络膜脱离声像。

【小结】

1.脉络膜为葡萄膜的最后部,是一层富有血管的棕色薄膜,也是营养视网膜的外层。脉络膜在视网膜外,衬覆在巩膜的内面,由视网膜锯齿缘开始,后止于视神经周围。因脉络膜借脉络膜上腔胶原纤维网与巩膜相邻,故各种眼疾均可致脉络膜上腔渗出,当出血时脉络膜与巩膜极易分离而形成脉络膜脱离。又因在赤道部稍后有涡静脉穿行,视神经周围眼球后有10~20支睫状后短动脉、2支睫状后长动脉穿过巩膜,故脉络膜在上述部位又与巩膜不易分离,因而形成相应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2.由于脉络膜脱离病人视力没有显著变化,加上外伤或眼内手术后眼底观察不清时,临床诊断较困难。而超声检查几乎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对于鉴别脉络膜下出血有重要价值,特别是暴发性脉络膜下出血为眼科非常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通过对脉络膜下方回声的观察,不仅可以作出脉络膜脱离和脉络膜下出血的鉴别诊断,还可以了解出血吸收和变化的情况。

3.由于脉络膜脱离常位于眼球前部,故探测时须注意两点:一是患眼向病变方位转动,探头应置于病变对侧;二是增加增益(分贝),以避免漏诊。

病例2 脉络膜黑色素瘤

【临床资料】

患者:章某某,女,56岁,视野缺损,玻璃体内漂浮物。

【超声所见】

图1-14 左眼球横切二维切面图

注:左眼内球形实性低回声团,边界清楚,肿块基底部与脉络膜相连;视网膜位于其表面

图1-15 左眼球横切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注:左眼内球形实性低回声团内见丰富的血流信号

图1-16 左眼球横切彩色多普勒频谱图

注:左眼低回声团周边血流为小动脉频谱

图1-17 同一患者MRI图像

注:左眼球玻璃体呈异常信号影,于T1WI时玻璃体为低信号,肿瘤为高信号;而在T2WI时,玻璃体为高信号,肿瘤为低信号

图1-18 术后眼球肿物肉眼大体图

注:左眼球肿物呈黑色,质软,切开内容物呈黑色

图1-19 术后眼球肿物镜下病理图

注:左眼球肿物镜下见含色素细胞

【知识点提炼】

1.超声表现 典型的肿瘤样声像图,极易发现。为半球形(肿瘤位于Bruch膜内)或蘑菇形(肿瘤突破Bruch膜),内部多见低回声,边界清楚,近场回声强,接近球壁处回声减弱甚至消失。

2.CDFI 显示肿瘤内极为丰富的血流信号,频谱为中高收缩期或较高的舒张期低阻小动脉频谱,与睫状后动脉血流形态一致。多伴有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浑浊。

3.诊断标准 ①成年人眼内肿瘤样光团;②肿瘤基底部与脉络膜相连,视网膜位于其表面;③光团内见异常丰富的血流信号,为小动脉频谱;④如有肿瘤局部球壁声衰减和视网膜脱离,有助于诊断。

【报告书写】

双眼球对称,左侧眼轴约23.1 mm,右侧眼轴约23.4 mm。左眼内半球形低回声团,边界清楚,近场回声强,接近球壁处回声减弱。肿物基底部与脉络膜相连,视网膜位于其表面;光团内见异常丰富的血流信号,为小动脉频谱;左眼晶状体前后径4.5 mm,右眼晶状体前后径4.2 mm。右眼玻璃体暗区透声好,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双眼球壁光滑,连续性好。双眼球后组织回声均匀,视神经显示清晰。

超声提示:左眼脉络膜黑色素瘤声像。

【小结】

1.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较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在我国,眼内肿瘤发病率中脉络膜黑色素瘤仅次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居眼内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占61.5%。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眼底检查可见半球形或蘑菇形的色素性隆起,可继发青光眼及视网膜脱离,当屈光间质不清时B超探查更有价值。

2.小于2 mm的脉络膜黑色素瘤B超难确诊时应首选MRI检查,因为黑色素有增强磁性作用。所以脉络膜黑色素瘤在MRI图像上有其特殊的表现。在T1WI(T1加权像)时,玻璃体为低信号,肿瘤为高信号;而在T2WI(T2加权像)时,玻璃体为高信号,肿瘤为低信号。无色素性肿瘤在TWI和TWI均为低信号。此外,MRI还可发现巩膜被肿瘤侵犯的程度。

3.仪器增益不能过大,以免掩盖声衰减等声像图特点。不典型病例需要与脉络膜血管瘤和转移瘤鉴别。

病例3 脉络膜血管瘤

【临床资料】

患者:王某某,女,39岁,右眼视野缺损,玻璃体内漂浮物。

【超声所见】

图1-20 右眼球横切二维切面图

注:右眼内肿块呈扁平状,自脉络膜向前隆起,基底宽,边界清楚,肿物前缘回声整齐明亮,内部点状回声较多且亮,分布均匀,缺乏“挖空”现象

图1-21 右眼球横切CDFI

注:右眼肿瘤内点状血流信号

【知识点提炼】

1.超声表现 肿物多位于视盘周围,呈扁平状自脉络膜向前隆起,大小不等。基底直径多为5~12 mm,隆起度一般不超过5 mm。肿物前缘回声整齐明亮,内部点状回声较多且亮,分布均匀,缺乏“挖空”现象,少有脉络膜凹陷,瘤体较薄,吸收声能较少,故无声影出现。很小的肿瘤,也常伴有视网膜脱离带状回声,且较严重,这是本病声像图特征之一。

2.CDFI 显示肿瘤内点状血流信号,呈高速低阻血流频谱,由基底大血管、血管池供血。

3.诊断标准 ①成年人眼内扁平状隆起,隆起度一般不超过5 mm;②肿物多位于视盘周围;③内部点状回声较多且亮,分布均匀,缺乏“挖空”现象;④很小的肿瘤,也常伴有视网膜脱离。

【报告书写】

双眼球对称,左侧眼轴约23.1 mm,右侧眼轴约23.4 mm。左眼内扁平状隆起,边界清楚,肿物前缘回声整齐明亮,内部点状回声较多且亮,分布均匀,缺乏“挖空”现象,少有脉络膜凹陷,瘤体厚度较薄,厚约3.6 cm;左眼晶状体前后径4.5 mm,右眼晶状体前后径4.2 mm。右眼球后壁见一分离强回声带,呈V字形,凹面向前,前与锯状缘相连,后连接视盘。左眼玻璃体暗区透声好,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双眼球壁光滑,连续性好。双眼球后组织回声均匀,视神经显示清晰。

超声提示:①右眼脉络膜血管瘤声像;②右眼视网膜脱离声像。

【小结】

1.本病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多见于中青年病人,男多于女。50%伴有眼睑或颜面血管瘤。本病增长缓慢,好发于眼的后极部。90%位于视盘附近。血管瘤表面相应的视网膜可发生囊样变性及萎缩,90%可伴有视网膜脱离,而引起视力下降,眼底镜检查可见橙红色或淡灰色圆形或椭圆形肿物,扁平隆起,位于视盘周围。由于肿瘤位于脱离的视网膜之后,形态上与早期黑色素瘤不易鉴别,因此超声检查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2.注意与视盘黑色素瘤、视盘水肿相鉴别。

病例4 脉络膜转移瘤

【临床资料】

患者:李某某,男,43岁,左眼视野缺损,玻璃体内漂浮物。

【超声所见】

图1-22 左眼球横切二维切面图

注:左眼内半圆状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缺乏“挖空”现象与脉络膜凹陷及声影

图1-23 左眼球横切CDFI

注:左眼肿瘤内血流信号较丰富

图1-24 左眼球横切彩色多普勒频谱图

注:左眼肿物内血流呈低速低血流频谱

【知识点提炼】

1.超声表现 肿物多位于眼底后极部,呈扁平、半圆或山峰状的表面波浪状实性肿物,范围广泛,形状不规则,厚薄不一致,隆起度多高低不等。当视网膜尚未被破坏时,前缘光滑清楚,呈波浪样带状回声。视网膜被破坏后,前缘不整齐。肿瘤内呈不均质回声,强弱不一,分布不均,缺乏“挖空”现象与脉络膜凹陷及声影。此类肿瘤可同时侵犯巩膜,向眶内蔓延,球内、眶内可连为一体。

2.CDFI 显示肿瘤内可见血流信号,呈低速低阻血流频谱,由睫状动脉供血。

3.诊断标准 ①成年人眼内扁平、半圆或山峰状的表面波浪状实性肿物;②肿物多位于眼底后极部;③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分布不均,缺乏“挖空”现象与脉络膜凹陷及声影;④此类肿瘤可同时侵犯巩膜,向眶内蔓延。

【报告书写】

双眼球对称,左侧眼轴约23.1 mm,右侧眼轴约23.4 mm。左眼内半圆状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厚薄不一致。肿瘤内呈不均质回声,强弱不一,分布不均,缺乏“挖空”现象与脉络膜凹陷及声影;左眼晶状体前后径4.5 mm,右眼晶状体前后径4.2 mm。左眼球后壁见一分离强回声带,呈V字形,凹面向前,其一端与视盘相连。左眼玻璃体暗区透声好,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双眼球壁光滑,连续性好,双眼球后组织回声均匀,视神经显示清晰。

超声提示:①左眼脉转移瘤声像;②左眼视网膜不完全脱离声像。

【小结】

1.本病的原发癌以乳腺癌最多见,约占65%,其次为肺癌,其他如肝癌、胃癌、宫颈癌、神经母细胞瘤和尤因肉瘤等。

2.由于脉络膜血管丰富,组织疏松,癌细胞多停留在眼球后极部,沿脉络膜浸润增长,呈扁平状,范围较广,厚薄不一,隆起度高低不等,边界不整齐,不清楚,常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3.癌细胞可通过血行进入颅内,故常伴颅压增高等脑瘤症状,如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眼外肌麻痹等。如为多发性转移灶,全身情况亦恶化。眼底镜可见后极部扁平隆起之癌斑,呈灰黄色,发展快,多伴有视网膜水肿和玻璃体浑浊,肿瘤发生坏死时,视网膜病变的外围可见到色素改变及炎性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