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脊液蛋白检查

脑脊液蛋白检查

时间:2022-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到血浆蛋白的1%,主要是清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和病变时,脑脊液蛋白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多为球蛋白。检测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可以协助对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和诊断。早产儿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可达2g/L,出生2个月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5.药物及其他影响 阿司匹林、氯丙嗪、水杨酸盐、青霉素、磺胺等药物可干扰试验,建议停药后再进行脑脊液蛋白质的检查。

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不到血浆蛋白的1%,主要是清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和病变时,脑脊液蛋白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多为球蛋白。检测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可以协助对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和诊断。

【测定方法】

脑脊液蛋白的测定方法有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两类。

1.蛋白定性试验 潘氏试验(Pandy test)是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检测脑脊液中球蛋白。操作简便、标本量少、易于观察,部分正常脑脊液可出现极弱的阳性结果。

2.蛋白定量试验 常用的有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法,线性范围0~1 000mg/L。染料结合比色法,常用的有邻苯三酚红钼法,灵敏度及精密度均优于比浊法,线性范围0~2 000mg/L。色素不吸附器材,可用于自动化分析。也可使用生化分析仪测定。

【参考范围】

1.蛋白定性 正常人为阴性或极弱阳性。

2.蛋白定量

成人腰池:0.15~0.45g/L;小脑延髓池:0.15~0.25g/L;侧脑室:0.05~0.15g/L

新生儿:0.40~1.20g/L

幼儿:0.40~0.80g/L

儿童:0.16~0.56g/L

老年人:0.30~0.60g/L

【临床应用价值】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 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3.蛋白定量试验 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见表5-18。

表5-18 各类中枢神经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脑屏障受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炎症、肿瘤、出血等,也见于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等,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g/L以上时,穿刺引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还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

【影响因素】

1.年龄 婴幼儿血脑屏障机构尚未发育完善,血浆中蛋白质易进入脑脊液,导致其含量明显增高。早产儿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可达2g/L,出生2个月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老年人则比青壮年略高。

2.标本运送和保存 脑脊液中化学成分性质不稳定,因此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最好不超过1h,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冷藏(细菌培养标本除外),但4℃条件下,冷藏不得超过4h。

3.试验干扰因素 下列情况蛋白定性试验易出现假阳性结果:红细胞过多未经离心沉淀、试验中所用试管和滴管不洁净、苯酚试剂纯度不高、室温低于10℃引起苯酚饱和度低。不同蛋白质与染料的结合力不一致,各种蛋白质形成的浊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染料结合法与比浊法检测结果都受标本中清蛋白/球蛋白比值的影响。定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一般为0~1 000mg/L,脑脊液蛋白含量过高时应用生理盐水稀释标本。影响蛋白定量比浊法浊度大小的因素很多,包括加入试剂的手法、混匀技术、反应温度等。表面活性剂如Triton X-100、Tween 80等对邻苯三酚红钼法均有干扰,因此采集标本及试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污染表面活性剂。

4.血性脑脊液的蛋白含量应校正

(1)计算法:根据患者脑脊液和血液里红细胞数、血细胞比容(HCT)、血清蛋白、脑脊液蛋白的结果,计算出因出血增加的脑脊液蛋白含量TP,再用未校正脑脊液蛋白含量减去TP,就是校正后脑脊液蛋白含量TP,公式如下:

TP=[TP血清×(1-HCT)]×RBCCSF/RBC血液

TP=TPCSF-TP

(2)估算法:如果HCT正常,可以按80mg/L蛋白质与10× 109/L RBC相当的比例,估算出因出血增加的脑脊液蛋白含量TP,再用未校正脑脊液蛋白含量减去TP,就是脑脊液蛋白校正含量TP

5.药物及其他影响 阿司匹林氯丙嗪、水杨酸盐、青霉素、磺胺等药物可干扰试验,建议停药后再进行脑脊液蛋白质的检查。多次电休克治疗后可见脑脊液总蛋白增高。

(孙宏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