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肠造口的发展历史

肠造口的发展历史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50年英国医生William Cheselden为一位有自然性肠造口的50岁妇女进行诊治,该妇女自诉因绞窄性脐疝发生自发性穿孔,在脐部形成结肠造口而存活。1757年Lorenz Heister提出肠外伤后肠黏膜可以和腹部伤口皮肤发生粘连,因此可以采用肠造口术治疗腹部外伤,同时可将肠管外置。肠造口术的成功促进了直肠切除术的发展。随着肠造口技术的进展,更证实了结肠造口在治疗直肠癌中的地位。

对肠造口记载最早的是公元前4世纪,Praxagoras第一个施行了肠管减压术,他将结肠切开,排空肠内容物,使结肠减压后封闭,但未进行肠造口。

16世纪以后,有人开始采用肠造口术治疗腹部外伤及肠梗阻,开创了腹部肠造口治疗的历史。

18世纪有人提出了肠造口术的概念,肠造口治疗逐渐开展。1710年Alexis Littre医生在一具死于先天性肛门闭锁6d的男婴尸体上试行了左髂窝经腹行结肠造口术以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由于未获得皇家科学基金支持,试验中止,未用于临床。

这个时期人们观察到肠道疾病或外伤患者在自然形成永久性肠瘘后可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1750年英国医生William Cheselden为一位有自然性肠造口的50岁妇女进行诊治,该妇女自诉因绞窄性脐疝发生自发性穿孔,在脐部形成结肠造口而存活。1757年Lorenz Heister提出肠外伤后肠黏膜可以和腹部伤口皮肤发生粘连,因此可以采用肠造口术治疗腹部外伤,同时可将肠管外置。但这类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且手术方法简单的治疗方法并未被当时的外科医生所接受。

外科造口治疗的正式开始是1776年H.Pillore医生为1例直肠癌所致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施行的选择性盲肠造口术。但不幸的是造口术后发生了粪性腹膜炎,且由于患者术前服用大量水银,导致部分小肠因水银重力挤压而并发坏疽,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结肠造口术是由法国医生C.Duret完成的。C.Duret于1793年首先为一个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婴儿施行了选择性髂腰部结肠造口术,手术完全成功,术后患者带着人工肛门生存了45年。1797年瑞士医生Finit 为1例乙状结肠癌伴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于脐上正中施行横结肠造口,术后肠梗阻缓解,但由于患者已有肝转移,术后28d患者死于恶病质。

19世纪肠造口术得到了迅速发展。1839年法国医生Jean Zulenma Amussat收集了29例结肠造口病例进行文献回顾,其中21例为先天性肛门闭锁,8例为成人恶性肿瘤。术后存活者9例,其中婴儿4例,成人5例。分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为腹膜炎,因此Amussat提出了在左腰部腹膜外行降结肠造口术,被誉为腰部结肠造口之父。1850年英国医生James Luke施行首例左侧切口乙状结肠造口术。1855年德国医生Karl Thiersch为一位患者施行了失功能性横结肠造口术以保护远端结肠吻合口,但患者于术后不幸死于腹膜炎。1879年德国医生Schede为结肠肿瘤患者行双管腹膜外结肠造口术,但易发生肠脱垂,而且不能完全使粪便改道。

末端结肠造口术始于1881年,Schitsinger和Madelung医生发明了单腔造口术,即将近端结肠做人工肛门,远端结肠缝闭后送回腹腔。目前此术式仍是外科治疗直结肠恶性肿瘤、外伤、梗阻等疾病最常实施的手术之一。

随着造口治疗的不断实践,新的造口术式不断产生。1884年英国医生Moydi提出经腹襻式结肠造口术,并用鹅羽支持结肠造口。1887年英国医生Allingham主张在肠腔切开前,先将结肠浆膜层与腹膜及皮肤缝合,以预防造口回缩。此种方法于1951年才得以推广应用。1905年英国医生Patey主张结肠造口后立即打开肠壁,并将结肠黏膜和皮肤一期缝合以预防造口狭窄和内陷。

肠造口术的成功促进了直肠切除术的发展。从1793年Faget进行的第一例直肠切除术至今,直肠手术不断改进。1908年英国医生William Ernest Miles改进了Charles Mayor的腹部会阴手术,将腹部及会阴部两组独立的手术一期完成,用于治疗直肠癌,并做永久性乙状结肠末端造口,手术原则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下段直肠癌的标准术式,同时被称为直肠癌手术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23年法国医生Hartmann提出了治疗乙状结肠癌的Hartmann术,即将乙状结肠和直肠上段切除,缝合直肠远端的残端,并做降结肠造口,此种手术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手术操作不难,老年人耐受好。1939年美国医生Dixon采用乙状结肠直肠低位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它使部分高位直肠癌患者摆脱了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直肠癌手术治疗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随着肠造口技术的进展,更证实了结肠造口在治疗直肠癌中的地位。

结肠造口术也应用于其他疾病,如肠憩室炎、急腹症等。1907年Mayo第一个用右横结肠造口来治疗乙状结肠肠憩室炎。

随着结肠造口技术逐步发展、成熟和稳定,回肠造口技术开始发展。1879年德国医生Baum为1例右结肠癌伴梗阻的患者施行了回肠造口,但因发生吻合口漏而不幸导致患者死亡。1883年维也纳医生Maydl在联合结肠切除吻合术中成功地施行了回肠造口术。早期回肠造口技术粗糙,缺少合适的造口用品,皮肤并发症较多,因此回肠造口技术在当时并未被广泛应用。1912年Brown医生总结了10例失败的回肠造口术的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回肠造口技术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此技术被广泛应用了40年。直至20世纪50年代,Crile和Turnbull两位医生对回肠造口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指出回肠浆膜炎是由于回肠液中具有腐蚀性的物质引起,浆膜炎导致造口水肿及最终的狭窄。1952年英国伦敦伯明翰大学的Bryan Brooke医生发表文章,对回肠造口的手术治疗和造口人的生活指出“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手术时把回肠末端翻转出来,将黏膜和皮肤缝合,这样就避免了并发症”,即将回肠外翻并立即行黏膜皮肤缝合,建立回肠单口造口,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回肠造口中所看到的“玫瑰蕾”,Bryan Brooke医生也因此在回肠造口手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造口治疗经过19-20世纪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盲肠造口术、横结肠襻式造口术、乙状结肠襻式造口术、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隐性结肠造口术(皮下人工肛门)、结肠造口关闭术、回肠造口术等术式,用于治疗结肠、直肠的肿瘤、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的憩室炎、大便失禁和广泛的肛周炎等。目前尽管肠造口治疗的术式变化不大,但造口专业人员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如可控性结肠造口、造口栓和皮下装置、造口用品等,试图改变造口人的窘境,提高其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