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测验结果的分析

测验结果的分析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被测者在测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通常有两个目的和意义。一是评价本次测验的有效性,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真实水平;二是对被测者在测验过程中的反应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思维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准确、全面地评估被测者的智力特点和水平。在现代智力测验中,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对被测对象的智力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一、测验过程中的行为分析

对被测者在测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通常有两个目的和意义。一是评价本次测验的有效性,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真实水平;二是对被测者在测验过程中的反应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思维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准确、全面地评估被测者的智力特点和水平。另外,对于被测者在测验过程中的一些特殊行为和某些回答的特殊含义也有必要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测验分数的分析和解释

(一)测验分数与常模总体比较

将被测者在测验中所得分数与常模进行比较,可以评估被测者在同龄人群中的相对水平及其特征。

1.各分测验量表分与常模比较 将被测者各个分测验的量表分与相应的年龄常模进行比较,用于评价被测者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这里应当使用年龄量表分,如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幼儿智力量表粗分等值量表分转换表是按年龄组编制,因此可以用于直接比较;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用于计算智商的量表分是所有年龄组共用同一张转换表,所以不是年龄量表分,应当先根据测验手册所附的粗分等值年龄量表分转换表换算出各分测验的年龄量表分,然后再进行比较。

百分位是心理测验结果报告中用来表示某被测者成绩在常模中所处水平的一个常用指标,例如某人的测验成绩相当于常模群体成绩70的百分位,表明他的成绩比常模样本70%的人高,而比30%(100–70)的人低。百分位的计算并不复杂,利用正态分布下Z(标准差)和P(概率)的关系,通过正态分布数学用表就可以推算出被测者成绩在常模中所处的位置(百分位)。

2.智商的比较及评价 运用正态分布下Z和P的关系,同样可以评估被测者在同年龄人中所处的位置(百分位)。研究者也会制定自己的分类标准,表49-4是韦氏智力量表的常用划分方法。

表49-4 智商的分等

3.智商和测验分数的可信区间 心理测验也像其他测量工具如称、尺一样,或大或小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被测者从标准化心理测验中实际得到的分数只是他的“真实分数”的一个估计值,为了判断被测者“真实分数”的波动范围,需要计算被测者实际测验得分的可信区间。

利用智商或分测验的测量标准误来计算它们的可信区间,其公式如下:

式中:XT为“真实分数”的波动区间

   X为被测者实际得分

   Z为可信区间的概率水平

   SEm为该项测验的测量标准误

例如某个10岁儿童(城市)在C-WISC中FIQ为112,问95%的可信区间是多少?从C-WISC手册中查到城市10岁组FIQ的测量标准误是3.45,当概率水平为95%时,Z值为1.96,代入上式计算。真分数波动下限=X-Z × SEm=112-1.96×3.45≈105.2,真分数波动上限=X+Z × SEm=112+1.96×3.45≈118.8。因此,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力评定时,该儿童的“真实”全量表智商落在105.2~118.8范围内。

(二)智力结构特点的分析

现代智力测验中,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对被测对象的智力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无论是智力水平高于平常还是智力水平一般的人,甚至智力发育迟滞者,他们各方面能力发育的程度可能存在差异,某些方面可能发展得相对好些、快些,另一些方面可能发展得相对缓慢、差些。清楚地了解被试者智力结构方面的差异,能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许多信息和帮助。

由于心理测验工具本身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测验使用者不能单凭各测验成绩之间的差异就判断存在能力差异,例如某位17岁被测者在WAIS-RC(城市)中得到的言语智商为105,操作智商116,是否说明他的操作能力发展的比言语能力更好?要得到准确的结论,必须运用心理统计方法来分析这个差异,看这两个智商之间的11分差异是否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心理测量学用离散分析来解决这类问题。

1.V-P差异分析 V-P是比较被测者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

(1)分析方法

计算公式:

式中:r11和r22分别为两个测验的信度系数

   SD为该测验量表分的标准差(两个测验量表分标准差必须相等才可比较)

   Z为显著性水平

以前面的例子来说明分析过程,先从测验手册中查到该年龄组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的分半信度分别是0.94和0.88,当显著性水平取P=0.05时,Z为1.96,代入公式9,最小差异。本例言语和操作智商实际差异为11分,小于最小差异分(12.5),因此P>0.05,差异不显著。我们不能排除被测者的实际差异是由测验误差所造成的,据此也不能做出被测者操作能力发展得比言语能力更好的结论。

(2)分析V-P差异的意义:自韦氏智力量表诞生后,使用者就非常重视分析V-P差异以及探讨其在临床和实际工作中的意义,不但一些神经精神科疾病可能影响V-P差异,许多文化、职业等社会因素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各分测验之间的比较 运用该差异分析也可以分析任意两个分测验量表分之间的差异是否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

3.相对强弱点分析 是通过比较某个分测验量表分与分量表或全量表平均量表分之间的差异来实现的。

(1)分析方法

式中:Z为显著性水平,当P=0.05时,Z=1.96;当P=0.01时,Z=2.58。

   为某分测验量表分与分量表或全量表若干分测验(包括其本身)平均量表分之间差异的测量标准误,它从公式11计算得到。

式中:m为构成分量表或全量表分测验的数目

   SEm2T为m个分测验测量标准误的平方之和

   SEm2Zi为进行比较的分测验测量标准误的平方

运用这两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每一分测验与分量表或全量表分测验平均量表分的最小差异分。具体操作方法请参照有关专著。

(2)相对强、弱点分析的种类和意义:相对强、弱点分析包括言语分量表、操作分量表和全量表相对强弱点分析3种类型。言语分量表相对强、弱点分析是将构成该分量表的每个言语分测验量表分与平均言语量表分进行比较,计算出5%和1%显著性水平的最小差异分,从而判断被测者与言语有关的智力中哪些能力发育得相对较好或较差;操作分量表相对强、弱点分析则用于判断被测者与操作有关的智力中哪些能力发育得相对较好或较差;而全量表相对强、弱点分析则用于被测者的整个智力结构中,什么能力发育相对较好,什么能力发育相对较差。应当强调的是,所有这些分析中发现的智力方面强点或弱点是相对被测者本人而言,而不是与他人比较的结果。换句话说,即使是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也可能某方面的能力发育得相对其他方面落后点,而某方面的能力则发育的更好些;另一方面,即使被诊断为智力发育迟滞者,也可能某方面能力比其他方面发育的相对较好。

相对强、弱点分析能为临床心理学家提供更多的有关被测者智力结构特点方面的信息,为实施教育、心理干预、职业咨询、康复治疗等方面提供有用的参考。

(戴晓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