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占全部急性白血病的70%左右。这些治疗虽然明显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对继发性白血病发生的危险性估计应成为制定总体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对有致白血病作用的治疗方案应予充分的考虑。当治疗某一疾病时若疗效相当致白血病弱的药物应取代烷化剂;当患者原发病复发的风险较低时,辅助性化疗的选择应慎重,尽量不用烷化剂类药物。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是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占全部急性白血病的70%左右。一般认为,遗传缺陷、环境因子(吸烟、饮食)、辐射、化学物质(如苯)及其他职业上的暴露(如浓烟、颜料、杀虫剂等)与AML的发生有关,一些细胞毒素的剂量累积、诱导型化学疗法的组合(如烷化剂、拓扑异构酶Ⅱ抑制药等)也可能诱导相关的AML(T-AML)。

【临床表现】 T-AML的临床症状一般与原发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类似。患者往往出现嗜睡、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贫血(如苍白、无力、心悸、气短)、出血、白血病浸润表现等也很常见。烷化剂引发的AML与伴多系病态造血AML极其相似,但前者能够确定一个已知的易感致病因素。拓扑异构酶Ⅱ抑制药常在与鬼臼毒素、多柔比星(阿霉素)等蒽环类抗生素合用时引起的AML,从接受治疗到发病可有2~3年的潜伏期。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AML没有原则上的区别,但是在特定亚群,某些症状和体征可能更常见。

【致病机制】 烷化剂通过烷基部分的碳和亲核DNA基之间形成共价键,作用于细胞的DNA,诱导DNA内外链交联并断裂,破坏DNA完整性,导致DNA的误读,从而抑制基本核酸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以上这些过程,可以激活原癌基因和灭活肿瘤抑制基因,进而导致AML的发生。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等非嵌入型拓扑异构酶Ⅱ抑制药,当蒽环类抗生素嵌入到的DNA中时,它们会占据并干扰DNA拓扑异构酶的活动从而引发AML。

【致病药物】 主要包括烷化剂如白消安、环磷酰胺、氮芥、美法仑、卡莫司汀、苯丁酸氮芥等。拓扑异构酶Ⅱ抑制药,主要有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蒽环类抗生素,主要是多柔比星(阿霉素)和柔红霉素。

【防治措施】 有证据显示烷化剂型AML的发生可能与累积剂量有关,但是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型AML与累积剂量或给药时间长短的关系不能确定。大剂量化疗或放疗后给予造血干细胞支持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多,治疗后生存期延长,因而,继发性白血病的发生率可能会相应地增加。这些治疗虽然明显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对继发性白血病发生的危险性估计应成为制定总体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对有致白血病作用的治疗方案应予充分的考虑。当治疗某一疾病时若疗效相当致白血病弱的药物应取代烷化剂;当患者原发病复发的风险较低时,辅助性化疗的选择应慎重,尽量不用烷化剂类药物。有几种在儿童期已出现基因突变易于发展为继发性白血病的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范科尼贫血和神经纤维母细胞瘤,应选用抗代谢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