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菌性发热之急性中耳炎

细菌性发热之急性中耳炎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中耳炎可单独发病,但多数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与成年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患上呼吸道感染后,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很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造成感染扩散,如乳突炎、脑脓肿、脑膜炎等,危及生命。如果耳内渗出的积液留存达3个月,就可能丧失部分听力,故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宝宝积极治疗,不可延误。

急性中耳炎可单独发病,但多数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主要与宝宝的耳部解剖特点有关。与成年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患上呼吸道感染后,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很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1)致病凶犯:细菌。

(2)主要症状

①发热。先有怕冷,继而体温上升,伴有呕吐、腹泻。

②耳痛。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剧。大孩子会主动诉说耳痛,小宝宝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加剧,患儿往往不肯吃奶或进食。

③耳朵流水。

(3)最大危害:引起耳痛、头痛、睡眠不安、听力减退。如果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造成感染扩散,如乳突炎、脑脓肿、脑膜炎等,危及生命。

(4)处理要点

①及时就医。如果耳内渗出的积液留存达3个月,就可能丧失部分听力,故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宝宝积极治疗,不可延误。

②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服用、注射或滴耳。

(5)预防策略

①母亲注意喂奶姿势。比如让小宝宝仰卧吃奶,由于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易经咽鼓管呛入中耳而引发中耳炎。正确之举是,母亲取坐位,将小宝宝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然后喂奶。

②教会宝宝擤鼻涕。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用力向外呼气,先让对侧鼻孔的鼻涕擤出来。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外一侧鼻孔里的鼻涕。如果鼻子不通气,鼻涕不易擤出来,可向鼻孔里滴入一两滴低浓度的麻黄碱滴鼻液,待鼻子肿胀减轻后再将鼻涕擤出。

③宝宝游泳要保护好耳朵,并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④外伤引起鼓膜穿孔后,不要滴入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⑤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病菌感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