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灾区儿科急症的诊治

灾区儿科急症的诊治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为小儿高热惊厥。止惊药用量不宜过大,查明原因后给予病因治疗。对口腔严重创伤和牙关紧闭的患儿,可捏闭口腔,采取口对鼻吹气。挤压次数和力量视患儿年龄而异。重型胃肠道症状明显,伴有明显脱水,出现酸中毒、低血钾。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严重烈性传染病。患者很快陷入脱水症状,出现口渴、尿少、烦躁不安、血压下降,

一、惊  厥

惊厥是指全身性或身体某一局部肌肉运动性抽搐,是由骨骼肌不自主地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发作时的脑电图可以正常或异常。凡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为小儿高热惊厥。

(一)临床表现

1.惊厥伴高热 常见高热惊厥,婴幼儿容易发生;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h之内;在体温骤升之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伴有意识丧失;惊厥发作后恢复较快;神经系统检查和EEG正常。冰水敷额或用退热药即可控制发作。

2.惊厥伴暂时性意识障碍但不伴发热 惊厥停止后神志很快清醒,一般情况好。常见于低钙血症、低钠血症、低血糖等代谢紊乱。止惊药用量不宜过大,查明原因后给予病因治疗。

3.惊厥持续,意识障碍程度较浅,呼吸循环功能良好 可见于热性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中毒性脑病等。止惊药用量要充足,在短时间内控制或减少惊厥发作。

4.惊厥持续,意识障碍程度较深,呼吸循环功能差 多伴有发热,惊厥严重,呼吸浅表,伴有末梢循环衰竭。常见于中毒性菌痢、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等。止惊药要求作用快、足量、方便、毒性小,对呼吸和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在短时间内控制或减少惊厥发作。

(二)急救措施

1.一般处理

(1)将患儿平卧,取头侧位;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

(2)保持呼吸道通畅,窒息时行人工呼吸

(3)控制高热,物理降温。

(4)维持营养及体液平衡。

(5)持续惊厥者,避免脑水肿,总液量控制在60~80ml/(kg·d)。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抗惊厥药物应用

(1)地西泮:对于较轻的惊厥,可用地西泮灌肠,0.5mg/kg,一般不超过5mg。较重者用地西泮静脉注射,剂量每次0.3~0.5mg/kg,最大剂量10mg,注射速度每分钟1~2mg。

(2)苯妥英钠:剂量每次6~10mg/kg,肌内注射。

3.急救后注意事项 惊厥经急救停止发作后,要及时查明引起惊厥的原因,以进行对因治疗。

二、心搏呼吸骤停

1.病因 窒息、溺水、气管异物;颅脑或胸部外伤、烧伤、电击伤;严重低血压、电解质平衡失调、中毒等。

2.临床表现 突然昏迷;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年幼儿可直接触摸心尖部确定有无心跳;心音消失,心率缓慢;呼吸停止等。

3.复苏方法

(1)通畅呼吸道:用手指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呕吐物及异物,使头呈后仰位,伸展头颈部,并抬高下颌角防止舌根后坠压迫咽后壁而阻塞气道。

(2)人工呼吸

①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取平卧位,术者可采用托下颌法或抬颈法,使头后仰以保持气道平直;术者用另一手拇指和示指捏紧患儿鼻孔,深吸气后对准患儿口腔用力将气吹入,吹气压力应以能使胸廓隆起为合适;停止吹气后立即放开患儿鼻孔;重复上述步骤,儿童18~20/min,婴儿30~40/min。对口腔严重创伤和牙关紧闭的患儿,可捏闭口腔,采取口对鼻吹气。

②复苏器人工呼吸法:术者一手节律性地挤压、放松气囊;另一手固定口罩使与患儿面部呈密闭状并托举患儿下颌。挤压次数和力量视患儿年龄而异。

③气管内人工呼吸法:通过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若患儿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弱,不足以维持通气时,需用复苏器或人工呼吸机加压人工呼吸。

(3)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患儿仰卧在硬板上(或地上),头部不要高于心脏平面,否则因重力关系,脑血流减少;术者将手掌重叠置于患儿胸骨中下1/3交界处,亦可置于乳头连线下方1cm处;术者肘关节伸直,用双臂和体重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2~3cm,下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频率为同该年龄儿小儿正常心率或其3/4,复苏时小儿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之比值为15∶2。年幼儿及婴儿若选用胸骨中下1/3为按压点,肝脏损伤危险较大,年长儿若选胸骨中下1/3,则用一只手按压,使胸骨下陷2~3cm;婴儿则用两个拇指按压胸骨,使患儿胸廓下陷1.5~2cm。

心脏按压有效的表现是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发绀消失,皮肤转为红润;散大瞳孔开始缩小,对光反应恢复;肌张力增强或有不自主运动;甚至出现自主呼吸。

(4)治疗

①吸氧。

②肾上腺素:首剂静脉给药0.01~0.1mg/kg。2~3次后若无效,可持续静脉滴注肾上腺素,速度为20μg/(kg·min),直到心跳恢复,然后减量至0.1~1μg/(kg·min)。

4.复苏后处理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酸中毒,防止脑水肿,预防感染等。

三、急性感染性喉炎

急性感染性喉炎为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

1.病因 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亦可并发于麻疹、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2.临床表现 起病急,症状重;可有发热,犬吠样咳嗽、声嘶、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严重者可出现发绀,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加快。

3.分度 Ⅰ度:患儿仅于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喉鸣和呼吸困难,肺部呼吸音清晰,心率无改变。Ⅱ度:患儿于安静时亦出现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心率增快。Ⅲ度:除上述喉梗阻症状外,患儿因缺氧而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及指(趾)发绀,肺部呼吸音明显降低,心音低钝,心率快。Ⅳ度:患儿渐显衰竭、昏睡状态,面色苍白发灰,肺部呼吸音几乎消失,心音钝弱,心律不齐。

4.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控制感染。头孢呋辛钠50~100mg/(kg·d),分次静脉滴注。

(3)肾上腺皮质激素。轻症:泼尼松,1~2mg/kg,分次口服;重症:地塞米松,每次2~5mg,肌内注射。

(4)对症治疗。烦躁不安者,异丙嗪每次0.5~1mg,口服。

(5)气管切开术。经上述处理如有严重缺氧征象或有Ⅲ度喉梗阻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

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病因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见。

2.临床表现 婴幼儿起病急、高热、咳嗽、食欲差,伴有呕吐、腹泻、烦躁;年长儿多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痛等。发病早期可有阵发性脐周疼痛,与发热所致阵发性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3.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流行病学分析诊断。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4.治疗

(1)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的清淡食品。

(2)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分次静脉滴注。

(3)抗细菌治疗:注射用青霉素钠,5万~20万U/(kg·d),分次静脉滴注。

(4)对症治疗:赖氨酸阿司匹林注射液,每次15~25mg/kg,肌内注射。

五、支气管肺炎

1.病因 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均可致病。

2.临床表现 主要为发热、咳嗽、咯痰、气促,小于2个月的幼婴儿,呼吸≥60/min;2~12个月的婴儿,≥50/min;1~5岁,≥40/min。轻度缺氧表现为烦躁、嗜睡;脑水肿时出现意识障碍、惊厥等。

听诊:早期双肺呼吸音粗糙,固定的中、细湿啰音。

3.治疗

(1)对症处理

①退热:赖氨酸阿司匹林注射液,每次15~25mg/kg,肌内注射。

②镇静: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每次5~10mg/kg,肌内注射。

③止咳、化痰:止咳糖浆、甘草合剂。

④平喘:氢化可的松,5~10mg/(kg·d),分次静脉滴注。

(2)抗感染:注射用青霉素钠,5万~20万U/(kg·d),分次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50~100mg/(kg·d),分次静脉滴注。

(3)纠正心力衰竭

①吸氧。

②镇静: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每次5~10mg/kg,肌内注射。

③强心:毛花苷C(西地兰):0.02~0.04mg/kg,首次给总量的1/2,酌情每隔6~8h给1/4,24h症状改善后以1/4饱和量维持。

④利尿:呋塞米每次0.5~1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六、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 是误食含有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根据中毒原因可分为病原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中毒。

2.流行病学史 有进食变质或未经煮熟食物历史

3.临床表现 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热。吐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昏迷、休克。

4.治疗

(1)补液,轻者能口服者可服补液盐,重者应尽快静脉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衡。

(2)催吐、导泻以利毒物排出。

(3)病原治疗,细菌性食物中毒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真菌性食物中毒可选抗真菌药治疗。

七、腹  泻

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腹泻和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1.临床表现 轻型脱水不明显,精神尚好,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在10次之内,为黄绿色,伴少量黏液或呈蛋花汤样。重型胃肠道症状明显,伴有明显脱水,出现酸中毒、低血钾。

2.实验室检查 镜检可见少量黏液、脂肪滴或红、白细胞。

3.治疗

(1)补液:口服补液盐、米汤或糖盐水。

(2)止泻:思密达,1袋/次,3/d,口服。

(3)抗感染:头孢曲松,每次20~80mg/kg,每天1次静脉滴注。

八、霍  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严重烈性传染病。夏秋季发病,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的吐泻物可通过水、人手和苍蝇污染了饮料和食物传染给他人,造成流行,潜伏期平均为5d。

1.临床表现 为突然出现剧烈腹泻,大便开始为黄色稀便,后为米泔样便,个别有血水样便;继以呕吐,为喷射性,初始可混有胃内容物,后与大便性状相同。患者很快陷入脱水症状,出现口渴、尿少、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患儿可因失水性休克而死亡

2.实验室检查 对可疑患者及时取粪便送检,按法定程序完成霍乱弧菌检验。对首发病例临床征象典型尚未病原证实者,流行期间有腹泻但不能用其他感染解释者,可诊断为疑似霍乱。

3.治疗

(1)补液。

(2)抗生素治疗:多西环素(强力霉素),8岁以上儿童,每次300mg,每日1次;小儿首剂4mg/kg,以后2mg/(kg·d),顿服,疗程3d。诺氟沙星,10~15mg/(kg·d),分3次口服,疗程3d。

(3)停用抗菌药物后每日1次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九、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发病,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食物、水源或借苍蝇传播,经口感染。潜伏期为1~3d。

1.临床表现 典型菌痢起病急,发热、腹泻,大便每日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常有里急后重感,伴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可并发水和电解质紊乱。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突发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开始可无肠道症状,以后出现脓血便。

2.实验室检查 粪便为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脓细胞。粪便培养明确诊断。

3.治疗

(1)抗感染:头孢曲松,每次20~80mg/kg,每天1次静脉滴注。

(2)补液。

(3)对症治疗。

(4)停用抗菌药物3d后做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