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整体医疗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

整体医疗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与原始医学阶段相对应;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与经验医学阶段相对应;机械论医学模式与实验医学阶段相对应。如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认为人体的生命和健康是神所赐予的,而疾病则是鬼神作祟,是上天对人的惩罚,而且医学被僧侣所统治,治疗疾病主要是靠魔法和宗教礼仪,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医学模式又称“医学观”,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总的特征及其本质的高度概括,是医学整体上的思维方式或方法,与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学科学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和处理医学领域中的各种问题的思维与方法,是人类对生命、健康、防病、治病、保健、康复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指导着医疗卫生工作的实践。

医学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人类医学的历史经历了原始医学、经验医学、实验医学和现代医学4个发展阶段,而医学模式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几个阶段。以上几种医学模式已被世界医学界所认同。

医学模式受着当时社会物质条件、生产水平、生产关系和科学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与原始医学阶段相对应;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与经验医学阶段相对应;机械论医学模式与实验医学阶段相对应。各种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医学历史上发挥过相应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偏颇和弊端。如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认为人体的生命和健康是神所赐予的,而疾病则是鬼神作祟,是上天对人的惩罚,而且医学被僧侣所统治,治疗疾病主要是靠魔法和宗教礼仪,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较神灵主义医学模式有了很大进步,如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摒弃了疾病是神灵魔鬼的观念。但是,在欧洲封建社会期间,历史上作为中世纪黑暗时代,宗教代表着贵族的利益,医学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机械论医学模式时期解剖学得到了发展。维萨留斯(Audreas Vesalius)出版了第一部解剖学《论人体构造》。此后,有的学者提出了“卫生保健、治疗疾病和延年益寿是医学的主要任务”的观点,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但是,机械论医学模式把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解释为机械运动,法国一名医生还出版了《人是机械》一书。机械论医学模式把治疗疾病等同于维修机械,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生理、心理变化的复杂性,具有明显的机械性、片面性和局限性。自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许多生命现象和疾病本质被揭示,生物医学得到迅速发展,随之产生了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以生物个体的生理、解剖、病理、药理、微生物、寄生虫、免疫、理化诊疗技术等为基础,主要从个体的生物属性去观察和分析健康和疾病,把人的健康和疾病理解为纯生物过程。生物医学模式对医学向现代医学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生物医学模式显现出其片面性和局限性。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侧重于人的生物属性,把“病”与“病人”割裂开来,忽视了人具有整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忽视了社会、精神、心理等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影响,不能很好地解决心理、社会因素所导致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用一种更科学的、新的医学模式代替生物医学模式就成为医学发展、变化的必然。

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Engle)发表了《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并阐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迅速为世界医学界所接受,标志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诞生。这一现代医学模式的出现,是人类医学史上重要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进步,是20世纪医学最重大的进步之一。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医学整体观出发,强调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不仅要重视疾病的生物学致病因素,还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不仅有人体内部的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还要有外部的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生态平衡。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它们之间一旦失调,机体就会出现病理状态。如果群体对社会环境的平衡失调,可产生“社会易患性疾病”;如果对自然环境平衡失调,则可产生“社会相关病”。希波克拉底指出:“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因此,医务工作者面对的不仅是人的疾病,而是患有疾病的人和社会全体人群。随着人类社会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生活环境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已明显减少,但仍不能掉以轻心,如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则是有力的例证。近些年来,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疾病呈上升趋势。精神刺激、过度紧张、心理压力、不恰当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家庭不和、环境污染等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心理上的失常是重要的病态和不健康,对社会不适应是最重要的心理失常。目前,发达国家居前3位的死因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肿瘤,我国的情况与发达国家大体相似。这3种疾病的致病原因均与心理紧张、工作压力、环境、吸烟、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体力活动等心理、社会因素有着重要关系。据文献报道,至少有30%的身心疾病与社会因素有关;85%的内科病人有情绪低落;75%的病人存在社会心理问题。上述资料表明,在医疗服务工作中,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注重人的整体性,人与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方法上的整体性,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时代呼唤新的医疗观念,时代需要新的医疗模式。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健康是人的基本需求和权利,健康的价值正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升。医疗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医疗模式应当适应和体现人的这种双重属性和时代的要求。而推行整体医疗,实现医疗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从“以病人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为患病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生活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促进、行为干预等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低消耗的服务,既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也符合时代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