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物门类演化的几种模式

生物门类演化的几种模式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物演化史说明:各地史时期的主导生物,常常在危机中全部灭绝,而被其压制的弱小的新门类则取而代之,辐射演化,成为危机后的主导门类。例如中生代是恐龙的时代,中生代末,恐龙灭绝,而被其压制的哺乳类祖先迅速辐射,使哺乳动物成为新生代的主导门类。恐龙灭绝就表示中生代结束,哺乳动物取代其地位,辐射演化,标志地球进入了新生代。人类是当代生物界的主导生物,如果发生第六次大灭绝,人类就是生物炸弹的对象。

生命在时间中起源、发展,也将在时间中衰退、消亡。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生物,都要经历发生—发展—消亡的演化过程。人类也会经过发生、发展,达到顶峰,然后走向衰退和消亡,虽然这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许多生物门类从发展到消亡遵循正弦曲线或钟形模式(图3-1上),如鱼形超纲无颌纲,古生代出现的蕨类和两栖动物等,但并不都如此。在图3-1下中,除了B曲线所代表的钟形模式外,A曲线是在短期内高速度演化达到超过一般门类的高峰,然后在超过自然界所容许的阈限后,在灾变中迅速衰退并灭绝,恐龙属于这种模式;C曲线是在正常演化到高峰后,持续地、缓慢地降退,目前还看不到濒危的迹象,被子植物属于这种模式;D曲线没有顶峰或顶峰很低,低速演化,已经达上亿年甚至几亿年,现在仍然存在,许多活化石,如海豆芽属于这种模式。人类当然不属于D模式,其前途可能是A模式——高速度+迅速衰亡的模式,或B、C模式——正常的或持续演化的模式。可持续的模式当然应是争取的方向,但人类近期的发展,却显得与A模式相似。

生物界的消亡历来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通过全面进化而演变为新的更高的物种,而原来的物种即不复存在,这叫假灭绝;另一种可能,特别是对于主导性生物是十分普遍的可能,则为未能留下后代而灭绝。生物中的假灭绝只是少数,多数是真的灭绝,没有留下后代。

图3-1 生物门类的演化阶段(上)和演化模式(下)

A.高速演化模式;B.钟形模式;C.持续演化模式;D.低速演化模式

生物界一般的背景值(5%左右)灭绝都只涉及其一部分,通常是已进入演化衰退阶段的种类,大部分则继续生存。但是大灭绝是多数物种快速灭绝,相当于炸弹。其效果是地质时代转换,相当于历史上的是改朝换代(图3-2),如果把大灭绝比喻为生物炸弹,就产生一个问题:生物炸弹——大灭绝——首先炸谁?为什么产生了改朝换代的效果?

生物圈对环境变化有高灵敏性的反应,而同时它又是高度有序的,可以通过适应来调节自身。这就使生物界危机有一个积聚、滞后和爆发(定时炸弹)的过程。通常在危机积累过程中,生物界尤其是主导生物,由于其高度有序性而维持稳态,滞后回应,而在超过阈值后,又由于其强反馈效应而导致大灭绝。

图3-2 地质时代、各时代主导门类和大灭绝

生物演化史说明:各地史时期的主导生物,常常在危机中全部灭绝,而被其压制的弱小的新门类则取而代之,辐射演化,成为危机后的主导门类。例如中生代是恐龙的时代,中生代末,恐龙灭绝,而被其压制的哺乳类祖先(当时只有老鼠大小,以昆虫为食)迅速辐射,使哺乳动物成为新生代的主导门类。历史朝代如唐、宋、元、明、清是以帝王将相为代表的主导阶层命名的,地质时代亦是这样,例如中生代是恐龙时代。恐龙灭绝就表示中生代结束,哺乳动物取代其地位,辐射演化,标志地球进入了新生代。

在生物界,也像人类社会一样,有主导阶层——帝王将相,也有草根阶层,中生代的恐龙、菊石、裸子植物等,就是当时生物界的主导阶层,生态系统底层有真菌、细菌、原生动物等,就是草根阶层。灭绝不是突然降临的,危机不断积累,到了一个门槛——突变期,一类生物不再能适应,就会灭绝,这是个生物定时炸弹。每次大灭绝都是主导阶层灭绝,而这对于草根阶层可能是最好的时期,在几次大灭绝后,都有一段微生物繁盛的时期。当代如2005年太湖污染,鱼、虾、蟹都没有了,但是蓝藻却是最好的生长时期,得到最快的繁殖。地球历史的一个个阶段,或一个个地质时代,都有典型生物或主导生物的辐射和灭绝,将历史隔断成几个阶段,形成长期的渐变被短期的突变所打断的过程,这就是“江山代有霸主出,各领风骚亿万年”。主导生物要避免灭绝,就必须保持其向上发展的生命力,不要很快达到顶点,因为顶点一过就是衰退的趋势。而大灭绝的打击对象往往是已经衰退的主导生物。

这一点对人类有什么启示呢?人类是当代生物界的主导生物,如果发生第六次大灭绝,人类就是生物炸弹的对象。避免被生物炸弹毁灭的前提,就是保持人类演化的向上趋势,可持续发展,不要很快达到顶点。

怎样保持可持续发展呢?首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