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剂量 毒物摄取量、作用时间与中毒症状一般呈正相关,即摄取愈多,作用时间愈长,中毒越重。而给药途径的不同,中毒强弱也不同,如蟾酥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静脉注射41.0,皮下注射为96.6。3.机体功能状态 毒物吸收后的作用强弱与机体的功能状态有关。在解毒过程中,肝脏作用最大,肾脏次之,再次如肠黏膜等。

一、毒物因素

1.剂量 毒物摄取量、作用时间与中毒症状一般呈正相关,即摄取愈多,作用时间愈长,中毒越重。剂量的增加常常是逐渐地累及较多的器官和系统。在一个致死性毒效应中,多数器官相继死亡。但决定中毒作用的不是摄取量而是机体的对毒物的吸收量,即生物有效量,如有的毒物不能被吸收或被呕吐出来,则会减少其对机体的毒性效应。

一般来说,毒物作用的增加较毒物剂量的增加为快。

2.毒物进入途径和给药速度 毒性出现速度按以下顺序由快到慢进行,静脉注射呼吸道吸入、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给药及皮肤吸收。而给药途径的不同,中毒强弱也不同,如蟾酥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mg/kg),静脉注射41.0,皮下注射为96.6。

某些药物行静脉注射时,缓慢注射对病人毫无影响,而快速推注则可能易致心脏停搏,如葡萄糖酸钙等。

3.物理状态 一般来说,溶解度,分散度越大,吸收越快。气体状态或挥发性大的毒物从呼吸器官吸收,速度快作用强烈。液体状态的毒物吸收速度大于固体状态毒物,而热液较冷液更易吸收。汤剂较散剂吸收快,散剂较丸剂吸收快。溶剂为油的毒物作用慢,为乙醇则易吸收,溶剂为水则介于两者之间。

4.化学结构 一般低价化合物较高价化合物的毒性强。如三价砷的毒性较五价砷强,一氧化碳较二氧化碳强。

5.配伍 当两种以上一毒物同时进入体内时,需从多方面考虑,有时一种毒物能增加另一种毒物的毒性,有时则可减弱其毒性,如曼陀罗与有机磷酸酯类同时存在时,曼陀罗可拮抗有机磷酸酯类的毒性。分析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做出正确诊断,以便进治疗、抢救。

二、机体因素

1.年龄和性别

(1)新生儿和婴幼儿:新生儿出生后前8周,因肝脏的微粒体代谢酶系尚未成熟,故对某些靠微粒体代谢酶灭活的物质特别敏感。又因为新生儿的氧化还原能力低,故对某些靠氧化还原灭活的物质也特别敏感。婴幼儿神经系统不稳定、体重轻、机体代谢旺盛,对吗啡、烟碱和某些皮肤刺激物均较成人敏感。

(2)老年人中枢系统反应迟钝、代谢功能低、分泌及排泄器官功能减退,防毒能力差,中毒症状严重,恢复慢,对催吐药及泻药耐受性小。

(3)妇女对毒物较敏感,尤其在月经期、妊娠期、授乳期及更年期。在妊娠期和授乳期,对胎儿的发育和喂奶的婴儿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2.耐受性和积蓄性 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易产生耐受性,这是由于药物本身可以刺激诱导酶的生成,使药物代谢酶系活性增加,代谢转化加快。同样剂量的药物,对他不会引起毒性反应,对别人则可能引起中毒。

某些药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缓慢,生物半衰期长,如长期连续应用,给药间隔时间比生物半寿期短,吸收量远远大于排泄量,使药物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超出最高有效治疗量,则导致毒性反应。

3.机体功能状态 毒物吸收后的作用强弱与机体的功能状态有关。一般情况下,许多毒物经过生物转化,毒性均能减少;患糖尿病时,血糖波动很大,当血糖浓度高时,由于胰岛素分泌障碍,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减少,肝糖原合成降低;当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原又易分解成葡萄糖以补充血糖浓度,结果造成细胞内代谢能量不足,解毒能力减弱。肝硬化、慢性肝炎、阻塞性黄疸等病人,由于肝细胞损害,使毒物在肝细胞内质网中进行的结合解毒反应(耗能反应)受到阻碍,加上肝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P450含量亦降低,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受阻。因些,虽然是非致死剂量或浓度较低的毒物,对糖尿病病人,肝脏损害者有可能引起严重反应,甚至死亡。

再者,当神经系统处于抑制,深睡或麻醉状态时,机体对毒物的敏感性降低。寒冷、饥饿、过度疲劳、脾胃虚弱及胃内容物的性状都影响着中毒的程度。

在解毒过程中,肝脏作用最大,肾脏次之,再次如肠黏膜等。故在抢救中,必须注意保护机体及各脏器的功能,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