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教学反思的因素

影响教学反思的因素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客观主义的知识和现象学的知识均无法有效地解释实践活动。进一步来说,在考察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中,我们首先需要将教师个人的主观倾向搁置一边,建构与分析学校层面上的各种社会结构。教学反思的形成,既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主观性,也不能仅仅依靠学校中社会结构的客观性,而是由经年累月的历史性行动产生的学校和教师之间双向关系作用的结果。

第六章 影响教学反思的因素

布迪厄(P.Bourdieu)是实践理论的重要阐释者。他认为在人为地造成社会科学分裂的所有对立之中,最基本,也最具破坏性的,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1)对立的一端是社会物理学,将社会看作纯客观的结构,可以从外部加以把握,无视居处于其间人们的看法而从客观的角度观察、测量和勾画这种结构的关联结合。尽管社会确实具有一个客观的结构,但同样千真万确的是,每个人对世界都有一种主观的感受和理解,并且都将它们运用于日常活动之中。这就需要社会现象学的透镜,重视个人的机警自觉,把社会看作是从个人的认知、决定和行动中涌现出来的产物。实践理论的精髓在于克服客观与主观的二元对立,从关系的角度形成社会哲学的一元论思想。所以,客观主义的知识和现象学的知识均无法有效地解释实践活动。实践理论不仅关注由客观主义形式的知识构建的客观关系系统,而且还要考虑这些客观结构和主观倾向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教学反思既受到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来自社会客观环境,及其它们之间互动的影响。

进一步来说,在考察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中,我们首先需要将教师个人的主观倾向搁置一边,建构与分析学校层面上的各种社会结构。其次,引入教师的直接体验,从内部构建教师行动的各种心智系统。因为教师并非被学校结构机械地推来扯去的“粒子”。正相反,她们具有一种使她们积极踊跃地行事的倾向。我们既不能把教师的反思理解成没有主体性的机械反应,也不能把教师的反思描绘成某种良知自觉之心。辩证的态度应该是,既要摆脱主体哲学的阴影,又不抛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克服结构哲学的束缚,又不忽略学校结构作用于教师,且通过教师体现出来的各种效应。(2)

本文借用布迪厄的场域(field)和习性(habitus)及其之间本体论上真正的契合来表达上述的学校、教师及其之间的关系。场域是指学校层面上关于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权力、制度、组织和文化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网络。包括学校对课改的期望,为实施课改而提供的支持环境等。而习性则由积淀于教师身上的一系列关于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的知觉、评价和行动的各种心理倾向,比如教师对教育的信念和工作的态度。习性虽有一定的稳定性,又是可变性。它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主观性,来自于学校,又寄居在教师身上。

教学反思的形成,既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主观性,也不能仅仅依靠学校中社会结构的客观性,而是由经年累月的历史性行动产生的学校和教师之间双向关系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制约的关系,作为场域的学校形塑着教师,教师的习性成了学校场域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上的产物。另一方面是认知建构的关系,教师的习性有助于把学校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得你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