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人角色的转化及调整

病人角色的转化及调整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务人员期望病人的行为完全符合其角色的要求,但在临床中实际角色和期望角色有一定的距离。常见的角色适应不良有以下几种:1.角色冲突 主要发生在常态角色向病人角色转化时,多见于突然患病的病人。虽然意识到自己有病但不接受病人的身份,从而出现心理冲突。医护人员要及时制止以防病情恶化或转变成慢性病。3.角色强化 多发生在由病人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化时。

医务人员期望病人的行为完全符合其角色的要求,但在临床中实际角色和期望角色有一定的距离。就是说,从生病以前的常态向病人角色或病愈后向常态转变,都有一个角色的适应过程,适应不良往往影响治疗的效果。常见的角色适应不良有以下几种:

1.角色冲突 主要发生在常态角色向病人角色转化时,多见于突然患病的病人。虽然意识到自己有病但不接受病人的身份,从而出现心理冲突。又由于患病和不适应医院的新环境而产生睡眠失调、食欲下降,表现出愤怒、激动、焦躁、茫然和委屈,这种病人认为患病是受到了挫折,是社会对自己的不公平。

针对这些特点,医护人员首先要体谅病人的心情,护理时要冷静、耐心,用细语轻声安抚病人,用娴熟的技术,清晰的语言表达,让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其次,要帮助病人掌握一定的疾病治疗知识,消除焦虑感、恐惧感,减轻心理冲突。第三,护士要以热情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来接待病人,主动地帮助病人适应新环境,帮助病人熟悉医院的生活特点,放松他们的紧张情绪,使他们解除心理冲突和负担,配合医疗工作。

2.角色缺如 也发生在常态角色向病人角色转化时,或发生在疾病突然加重时。表现为意识不到自己有病,或否认自己有病,其原因主要是病人不能忍受现实状况和不能认识自己已患严重疾病。而对精神病病人和老年性痴呆的病人则要注意不强调诊断的结果,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不用病人及其亲属相信什么,而是遵循科学的治疗原则进行工作,促进病人的康复。但在医疗和护理过程中,特别值得警惕的是病人亲属否认病人有病和拒绝治疗,他们往往采取自己的治疗方法,依赖江湖术士。医护人员要及时制止以防病情恶化或转变成慢性病

3.角色强化 多发生在由病人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化时。由于适应了病人的生活,产生了对疾病的习惯性心理,即按时打针、吃药,按医嘱办事,成了自己的行为模式。虽然躯体疾病已康复,但病人的依赖性加强和自信心减弱,心理上产生了“虚弱感”,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对承担原来的社会角色恐慌不安,安心于已适应的病人生活模式,故不愿出院,不愿重返原来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对疾病产生了习惯性心理的病人,要以科学的态度给予耐心地解释说明病情已好转,基本稳定,并尽力给病人介绍护理常识,如出院后如何服药,如何巩固疗效等,主动帮助病人制定休养计划,以增强其自信心;鼓励病人为其他病人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以增强其责任感,使之愉快出院。对不能恢复病前状态的病人,也要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使之承认现实,心情愉快地掌握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对一些家中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和家庭人际关系不好而不愿出院的病人,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要求家属给病人提供帮助,使其早日康复。

4.角色恐惧 病人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表现为过多考虑疾病的后果,对自身健康过度悲观而无法摆脱,产生焦虑和恐惧,导致“乱求医”或拒绝就医的行为。

针对病人角色恐惧,医护人员要用自己的权威对这些病人进行心平气和的、有目的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耐心地讲解病因及机制,必要时用各种方法来驱逐焦虑和恐惧,如从人道主义出发主动给病人以帮助,细心地倾听他们的抱怨,尽可能地排除不良刺激,甚至自觉地守护病人入睡。也可让病人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劳动,以培养其自尊心、价值感并调动病人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