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忧思难成眠

忧思难成眠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经》中也有多篇作品记载了古人夜不成眠的史实。[1]这是一个女子矢志不渝的爱情怨歌,她与一男子倾心相爱,却遭父兄的干涉阻挠,内心深处的痛苦忧伤让她愁苦不安,难以成眠。[23]宋玉传世的作品,被人们公认的也只有《九辨》一篇,而唐勒、景差的作品早已散失。[2]可以看得出来,《楚辞》的作者真实地记载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切感受,对于由于忧思愤闷等情绪引起失眠及其所造成的痛苦,更是有着深刻的体验。

(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305篇,这些作品大部分是产生于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歌谣,其内容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中也有多篇作品记载了古人夜不成眠的史实。

如《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1]这首作品描述了一个青年因为爱上了一个温柔美丽的姑娘,日夜思慕让他夜不成寐。

又如《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1]这是一个女子矢志不渝的爱情怨歌,她与一男子倾心相爱,却遭父兄的干涉阻挠,内心深处的痛苦忧伤让她愁苦不安,难以成眠。

《邶风·终风》:“……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1]这首乐歌描写了一个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使她不能安眠。

《小雅·小宛》则记载了由于怀念父母而致的醒而失眠:“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1]

(二)《楚辞》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的前身是流行于楚地的民间乐歌——楚歌。楚歌作为一种在南方的民歌,产生也很早,大约在西周末年到春秋中期就已广为流传,只是没有像北方的民歌那样被人们较早地搜集成书而已。楚辞是在楚歌的基础上形成的,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是这种新体诗的奠基人。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大约生于楚威王元前(公元前339年),卒于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85年),他生活的时代正值楚国贵族政权由盛转衰,他个人的命运也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早年曾得到楚怀王重用,后竟遭放逐,最后含恨而死。因此他的25篇作品之中,在忠君、爱国、执著追求自己完美政治理想的高昂基调下,又充分体现了诗人面对坎坷遭遇,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忧愤难平的愤闷情怀。在这种悲伤、愤慨、思索、迷茫的状态下,睡眠的问题自然就出现了。

正如他在《远游》中所述:“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2];又《九章·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2]孤独、悲忧、愤闷的心绪,让诗人彻夜难眠。

据《史记·屈原列传》所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23]宋玉传世的作品,被人们公认的也只有《九辨》一篇,而唐勒、景差的作品早已散失。宋玉的《九辨》以悲秋为主线,风格、基调大致和屈原的《离骚》相似,文中也不乏因悲伤忧烦而失眠的记载:“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2]

可以看得出来,《楚辞》的作者真实地记载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切感受,对于由于忧思愤闷等情绪引起失眠及其所造成的痛苦,更是有着深刻的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