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替米沙坦()

替米沙坦()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品与AT1亚型有高亲和力,通过选择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并降低血醛固酮水平,从而产生降压作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相比,其干咳的发生率明显低。单次给药作用可持续24h以上;连续用药4周后停药,降压作用仍可持续1周左右。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抗高血压药通常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无效,故不推荐本品用于该类患者。

【适应证】 原发性血压

【药理作用】 本品为特异性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亚型)拮抗药。本品与AT1亚型有高亲和力,通过选择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并降低血醛固酮水平,从而产生降压作用。本品可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降低而不影响心率,受体位点无部分激动药效应,也无抑制血浆肾素及阻断离子通道的作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相比,其干咳的发生率明显低。

【药动学】 本品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42%,可随剂量增加而增加,肝功能不全时,其生物利用度可达100%。口服本品后3h起降压作用。单次给药作用可持续24h以上;连续用药4周后停药,降压作用仍可持续1周左右。蛋白结合率大于99.5%,平均稳态表观分布容积为500L。通过母体化合物与葡萄糖苷酸结合代谢。几乎完全以原形经肠道随粪便排出(97%),从尿液排出的不足1%,消除半衰期>20h,临床未见有蓄积作用。本品不能经血液透析清除。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给药每次40~80mg,每日1次。可与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合用。

(2)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每日用量不应超过40mg。

(3)肝功能不全患者应在严密监测下应用本品。

不良反应】 可引起腹泻,极少数发生血管性水肿、瘙痒、皮疹、荨麻疹等。

国外资料有下列不良反应报告,但发生率低,其与用药的相关性还不确定。

(1)心血管系统:可能在麻醉诱导患者发生低血压;也可引起胸痛、高血压、水肿、心悸、心绞痛、心动过速及心电图异常等。

(2)精神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失眠嗜睡、眩晕、感觉异常、不随意的肌肉收缩、焦虑、抑郁及神经质等。

(3)胃肠道:口干、牙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胃肠胀气、便秘、痔疮、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等。

(4)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路感染等。

(5)眼:视觉异常及结膜炎。

(6)呼吸系统:咳嗽、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及咽炎,流感样症状、哮喘、支气管炎、鼻炎、呼吸困难及鼻血。

(7)皮肤:可有多汗、皮炎、皮疹、湿疹、瘙痒等。

(8)肌肉骨骼系统:背痛、肌痛、关节痛、关节炎及小腿抽筋。

(9)耳:耳鸣及耳痛。

【禁忌证】

(1)对本品任一成分过敏者。

(2)对其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过敏者。

(3)胆道阻塞性疾病患者。

(4)严重肝功能不全者。

(5)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6)孕妇哺乳妇女。

【慎用】 下列情况慎用:①双侧或单侧功能肾动脉狭窄者;②血容量不足(包括因强利尿药治疗、限盐饮食、恶心或呕吐引起血容量不足或血钠水平过低)者;③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能引起急性低血压、氮质血症、少尿或罕见急性肾衰竭)者。

国外资料提出下列情况慎用:①主动脉瓣狭窄或左房室瓣狭窄;②肥厚型心肌病;③冠状动脉疾病患者;④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⑤需进行全身麻醉手术者;⑥老年患者。

【注意事项】

(1)对儿童的影响:儿童应用本品的安全性及疗效尚未确定。

(2)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钾水平及血肌酐值。

(3)治疗期间如发生低血压,应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

(4)本品不能经血液透析清除,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初期应注意监测,以防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5)突然停药,血压可在数日后逐渐恢复到治疗前水平,而不出现反弹性高血压。

(6)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抗高血压药通常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无效,故不推荐本品用于该类患者。

(7)应用本品4~8周后才发挥最大药效,在加大剂量时应注意此点。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可加强其他降压药的降压效果。

(2)本药品升高地高辛血药浓度而致地高辛中毒,二者合用时应监测后者血浆浓度。

(3)有本品与锂剂合用引起血钾水平升高和毒性反应的个案报道。

(4)麻黄碱及伪麻黄碱的拟交感活性可使本品的降压作用减弱。

(5)与华法林联用,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谷值轻微降低。

(6)对乙酰氨基酚、氨氯地平、格列本脲、氢氯噻嗪、布洛芬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