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坦山岩劝农

坦山岩劝农

时间:2022-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春,考卜西畴,得此坦山焉。坦山岩,即万华岩,位于现湖南郴州万华岩镇坦山脚下。碑文23行,约630字,横额篆刻“坦山岩劝农记”,正文正楷,阴刻。两年前由朝奉郎任郴州知军的赵不退,当时带领部属、官员、门人等到郴州各处巡查,进行劝农活动。路经坦山时,见此处风景秀丽,奇石甚良,不禁陶醉,遂命门人安世隆撰文并书,在大石上为记,载承旨劝农之事。今年春天,经实地考察占卜,发现宜在坦山举行劝农典礼。

宋·安世隆

建炎天子即位之十九年B,眷怀南亩,无以慰其勤,乃诏郡国司牧臣C,每岁之春,奉将德意,躬行阡陌,敦劝农桑,以昭示务农重谷,天下之本之义行。

郴郡太守玉牒赵侯既别乘庐侯D,钦承制旨,夙夜惟寅E,民事之宜,率古是振。当视政之明年春,南至于会胜F。今年春,考卜西畴,得此坦山焉。于时,原人举趾G,嘉种荐H陈,庞眉鹤发之叟,接武I来会者数十辈。于是傧相揖进于庭,对扬王之休命,言喻详复,使人人咸知,君上无一念不在斯民。盖所以谨敦劝之方,申归美之志J,礼也。劳酒既加,抚存既备K,以手加额L者,不约而齐曰:“孰谓二三太平遗老,复睹中兴圣政之行,天或假以须臾,尚冀拭目以见东都之会。虽然,今日之事,仲叔季弟、幼子童孙,敢不竭力耕田,以供五民M之职。”已而宾既醉止N,事协礼成,秣马巾车还辕。

趣戎幕下,诸公相与升阶而请曰:“昔人或为山林之游,或为园囿之赏,且得托文琬琰以歆艳来世O。今使君此行,王命也;礼文之举,政典也。抚迹前闻,实惧有阙。况岩石甚良,可磨可镌,僚佐多贤,其文可述。敢告执事。”侯曰:“诺。”遂命门人缀缉P其语,书以代记。时统元绍兴龙集Q戊辰月应夹钟蓂余三荚R也。

同官S会者九人。

【注释】

A此文载清同治《湖南通志》卷二八四,艺文志四0。坦山岩,即万华岩,位于现湖南郴州万华岩镇(原安和乡)坦山脚下。今万华岩溶洞口存宋碑一块,上刻南宋赵不退劝农文,高2.5米,宽1.73米,厚0.54米,碑身为一天然巨石。据清嘉庆《郴州总志》载:此碑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二月二十七日镌刻。碑文23行,约630字,横额篆刻“坦山岩劝农记”,正文正楷,阴刻。两年前由朝奉郎任郴州知军的赵不退,当时带领部属、官员、门人等到郴州各处巡查,进行劝农活动。路经坦山时,见此处风景秀丽,奇石甚良,不禁陶醉,遂命门人安世隆撰文并书,在大石上为记,载承旨劝农之事。劝,勉励。B[建炎天子即位之十九年]即绍兴十五年(1145年),高宗继皇帝位后19年。C[“眷”起三句]南亩,农田,这里指农事。勤,担心,切盼。郡国,泛称地方行政区域。司牧,官吏。D[太守玉牒赵侯既别乘庐侯]太守,这里指知军,沿用旧名。玉牒,帝王族谱。这里表明赵不退是皇帝赵构的同姓。侯,古代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犹言君。别乘,即别驾,官职名,汉制,为州刺史的佐吏,又称别驾从事,宋时已改称通判,此沿用故名。庐侯,指庐迥。E[夙夜惟寅]整日思虑政务,形容官吏勤政。语出《尚书·尧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这是夏朝统治者提出的勤政廉政思想。F[会胜]会胜寺,又名寿佛寺,在郴州城南15里的坳上镇。G[举趾]意为开始春耕。语出《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举趾。”朱熹注“举趾”:举足而耕也。H[]频仍,屡次。I[接武]紧接着脚步,意为相继而行。武,足迹。J[谨敦劝之方,申归美之志]谨,谨慎,重视,这里指认真从事。敦劝,指第一段的“敦劝农桑”。申,重复、加上,指反复说明。归美,称许,赞美。K[劳酒既加,抚存既备]劳酒,古时天子设宴慰劳群臣谓劳酒。指赵不退所设的宴席。抚存,抚恤救济。语出范晔《后汉书·张纯传》:“修复祖宗,抚存万姓。”指在敬酒时说一些安抚劝慰的话。L[以手加额]把手放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M[五民]指士、农、商、工、贾,也指五方之民。这里特指农民。N[宾既醉止]语出《诗经·小雅·宾之物筵》,言宾客已醉。此处形容劝农酒宴上众宾欢悦之状。止,语助词,不译。O[托文琬琰(wǎn yǎn)以歆艳来世]琬琰,琬圭和琰圭,泛指美玉,这里比喻文词之美。歆艳,犹“歆羡”,羡慕。P[缀缉]也作“缀辑”,编辑、汇集。Q[统元绍兴龙集]纪年法。统元,绍兴六年颁行统元历。龙集,犹言岁次。龙,指岁星,古人认识到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其轨道与黄道相近,因将周天分为十二分,称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即以其所在星次来纪年,故称岁星。集,次,止。R[夹钟蓂(míng)余三荚(jiá)]纪日。夹钟,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第四为夹钟。夹钟也是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和计时单位。蓂余三荚,意为距离月末还有三天。蓂荚,即蓂,传说中的一种瑞草。据班固《白虎通·符瑞·》载,帝尧时有一种奇异的小草生于帝庭,每月头一天起每天生一片叶子,十五天后每天落一片叶子,至月末刚好落尽,如果此月为小月(少一天),最后的那片叶子就只凋零而不落下。“故夹阶而生,以明日月也。”帝尧奇之,呼为“蓂荚”,又名“历草”。S[同官]在同一官署任职的人,同僚。

【翻译】

建炎天子即位的第十九年,圣心垂念天下的农事,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可以告慰他急盼的苦心,于是诏令全国各地方官吏,每年的春天,承奉皇帝的美好意愿,亲自到田间地头去,敦促劝勉农耕蚕桑之事,以便昭示全国民众,大力从事农业,重视粮食生产,是关乎国家的根本的重大举措。

郴州知军皇姓赵大人和通判庐大人,恭敬地承领皇上的命令,整日思虑政务,认为天下民生的当务之急,应当沿用劝农的古法来整治。正当大人任职郴州的第二年春天,就在南郊视察来到会胜寺。今年春天,经实地考察占卜,发现宜在坦山举行劝农典礼。在这个时候,当地居民要开始春耕了,优良的种子不断地拿出来献上,眉发花白的老人,陆陆续续而来与会的有几十批人。于是迎接宾客的人将客人恭敬地请进庭院中,大人当众宣扬君王的美好诏命,详细反复地向大家阐述明白,使人人都知道,君王没有一念不在老百姓身上。之所以要认真宣讲督促勉励农桑的道理,反复表达称赞皇上好生之德的意思,是出于礼仪啊。宴会已经开始,该添的酒都添了,该说的劝慰话都说了,这些欢欣庆幸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说:“谁知道几位处在太平盛世的饱阅世变的老人,又能看到大宋重新振兴的时代美政的推行,老天或许有意让我等多活些时日,还希望能够拭目以待,看到以后东郊劝农大会的盛况。即使这样,今日劝农之事,不论长幼,没有敢不竭力耕种,以尽自己作为农民的职责。”不久,宾客们都酒酣欢悦,事情办妥了,仪式结束了,大家纷纷备马备车,打道回府。

骑马驾车回到幕府中,各位官员一同登上议事厅并请求道:“古人游山玩水之后,或欣赏了园林之后,尚且能够借助优美的文辞描绘盛况,使后人羡慕不已。现今,知军大人的这次行动,是奉皇上旨意而做的;相关礼仪的举办,是符合国家政治制度的。回顾这些往事,我们实在是害怕这事有所缺漏。况且这里的岩石质地优良,适合打磨雕刻,而您的同僚助手中有很多能人,他们的文章足可用来记述此事。在此冒昧地向您汇报。”赵大人说:“行啊。”于是命令门人把他的话语汇集起来,写下来代他作记。当时正是绍兴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参加这次劝农大会的同僚共有九人。

【赏析】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文明成为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篇章。几千年来,传统帝制国家以重本抑末为国策,推行劝农之政。中国历史上的劝农制度也起源颇早,但历代时行时废,文献记载也颇零散。直到北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二月,朝廷令地方官以劝农使入衔,从此形成制度,直至清末行之不辍,影响深远。

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多于承平之际,在宫苑或京郊举行开春“籍田”(籍田,又称藉田,古代帝王亲自耕作的小块农田,用于宗庙祭祀)仪式,皇帝亲自扶持耒耜,以示劝农重农,并视为国之大典。但宋代历朝举行亲耕藉田之礼的,见诸记载仅有四次。本文所记述就是以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正月所举行的大典为背景的。

首段即由此背景切入,点名题旨,意在劝农。从诏令和国本两方面阐明了君王此举的本意,一是为了劝勉诱导天下民众以农为本,力田南亩,表示国家政策的重农导向;一是为了表明君王亦有爱民之心。同时还交代了君王劝农的主要形式:一是诏令各地方官,仿照皇帝玉趾亲耕籍田的形式,“躬行阡陌”;一是设官列职,动员官僚机构的力量,于每春二月农作初兴之时,守令出郊劝农。此段既交代了劝农的重要历史背景,也是赵不退劝农之行的重要依据。

第二段重点记述赵不退劝农典礼的整个过程。首先交代了赵不退贵为“皇亲”的重要身份,并且钦奉旨意;再经考察占卜,找到山清水秀的坦山这样一个非常适宜举行劝农大典的重要地址,使得整个大典更具神圣庄严之感。接着提到参加劝农大典的人物,主要是赵不退带领的部属、官员、门人以及当地一些略有头脸的人物。然后描述了大典的过程:迎客入庭,告示王命,设宴款客,众宾称贺,勉言谆谆,直到“事协礼成”。从这里看来,大典本意是为“劝农”,但从参与的人和大典的过程来看,未免流于形式,此番南郊劝农盛会则主要成为了地方官们的春日郊游活动。

第三段指出了成文的原因。两宋劝农之制中,一般官员在春季二月出东郊劝农之时,还须作劝农文一首,以宣告君王“德意”。本文也不例外,先指出古人有托文记事寄情之习惯,此次劝农更是得天时,符国策,更须留文,以传后世,才能不留遗憾。借幕僚之口既赞君王,又抬升了赵不退的名誉。于是在众人劝说之下,赵不退命门人安世隆撰写此文,在万华岩就地取石,刻碑记事,以此记载自己在郴州进行劝农的活动。

现存宋人别集中数量不少的劝农文,大多是地方官东郊劝农时的官样文章,且卖弄文词,佶屈聱牙,“古语杂奇字,田夫莫能读,况乃识其意”。本文虽未脱官样文章的风格,文中不介绍相关农事技术,但用语相对浅白,且善于烘托气氛,既有较强的可读性,颇具感人之艺术力量,又有效地宣示了举办劝农大典的用心,在于“布告天下”,申明“尊本镇浮”之意。

立于郴州万华岩的这块劝农碑,是现存最为完好的最早的劝农碑,被誉为“中国第一劝农碑”。它是记叙敦劝农桑以昭示务农重谷为天下之本的重要标志,说明我国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同时也是地方官员重视农业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文,此碑,此岩,此山,此城,此地,必将与我农业大国古老而永垂的劝农风尚一道,渐渐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知晓。

(邓君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