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氯沙坦()

氯沙坦()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氯沙坦为合成的、强效口服活性药物。氯沙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分别在1h及3~4h达到峰值。氯沙坦及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尿液排泄。使用氯沙坦治疗也有类似报道。尽管没有怀孕妇女使用本品的经验,但使用氯沙坦钾进行的动物研究已证明有胎儿及新生儿损伤和死亡。其机制被认为是通过药物介导而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所致。

(别名:罗沙藤,洛沙坦)

【药理作用】

氯沙坦为合成的、强效口服活性药物。结合试验和药理学生物检测证明它能与AT1受体选择性结合。体内外研究表明:氯沙坦及其具有药理活性的羧酸代谢产物(E-3174)可以阻断任何来源或任何途径合成的血管紧张素Ⅱ所产生的相应的生理作用,与其他肽类的血管紧张素Ⅱ拮抗药相比,氯沙坦无激动作用。氯沙坦可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不影响其他激素受体或心血管中重要的离子通道的功能,也不抑制降解缓激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激肽酶Ⅱ)。所以,与阻断AT1受体无直接关系的作用如缓激肽介导的效应或水肿与氯沙坦无关。服用本品或服用没有ACEI类致咳作用的药物(氢氯噻嗪),患者主诉咳嗽的发生率近似,显著低于使用ACEI类药物的患者。

生物利用度为33%。氯沙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分别在1h及3~4h达到峰值。氯沙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99%,终末半衰期分别为2h和6~9h。氯沙坦及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尿液排泄。雄性小鼠口服氯沙坦钾其LD50为2 248mg/kg(6 744mg/m2)(是推荐的成人每天最大剂量的1 124倍)。小鼠和大鼠口服本品其显著的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 000mg/kg(3 000mg/m2)和2 000mg/kg(11 800mg/m2),分别是推荐成人每天最大剂量的500倍和1 000倍。通过对猴子进行3个月,大鼠和犬进行一年的多次口服给药的一系列毒性实验来评价氯沙坦钾的潜在毒性,未发现会阻碍在治疗剂量水平上服药。

【诊断要点】

●有服药史。

●临床表现:关于人类用药过量的资料很少,用药过量最可能的表现将是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头晕、直立性低血压较常见;由于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兴奋,也可发生心动过缓。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治疗可引起少尿和(或)进行性氮质血症以及(罕有)急性肾衰竭和(或)死亡。使用氯沙坦治疗也有类似报道。尽管皮疹在对照临床试验中的发生率较安慰剂低,但也有个别报道。

●实验室检查:该药理化鉴别试验阳性。

【急救措施】

●停用药物;如果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应该给予支持疗法。

●氯沙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都不能通过血液透析而清除。

【特别提示】

●对血管容量不足的病人(例如应用大剂量利尿药治疗的病人),可考虑采用每天1次25mg的起始剂量(见注意事项)。对老年病人或肾损害病人包括透析的病人,不必调整起始剂量。对有肝功能损害病史的病人应考虑使用较低剂量。

●不良反应:临床试验发现本品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一般不需中止治疗。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见不良反应低血压及电解质/体液平衡失调血管容量不足的病人(例如应用大剂量利尿药治疗的病人)。可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在使用本品治疗前应该纠正这些情况。或使用较低的起始剂量。应当注意,在肾功能不全,伴或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常见电解质平衡失衡。在2型糖尿病伴蛋白尿的患者中进行临床研究,氯沙坦钾治疗组高钾血症的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然而,几乎没有患者因高钾血症中断治疗(见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肝功能损害:药动学资料表明,肝硬化病人氯沙坦的血浆浓度明显增加。故对有肝功能损害病史的病人应该考虑使用较低剂量。

●肾功能损害:由于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已有关于敏感个体出现包括肾衰竭在内的肾功能的变化的报道;停止治疗后,这些肾功能的变化可以恢复。对于肾功能依赖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病人(如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治疗可引起少尿和(或)进行性氮质血症以及(罕有)急性肾衰竭和(或)死亡。使用氯沙坦治疗也有类似报道。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只有单侧肾脏而肾动脉狭窄的病人,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其他药物可增加其血尿素和血清肌酐含量,使用本品也有类似的报道,停止治疗后,这些肾功能的变化可以恢复。

当孕妇在怀孕中期和后期用药时,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可引起正在发育的胎儿损伤,甚至死亡。当发现怀孕时,应该尽早停用本品。尽管没有怀孕妇女使用本品的经验,但使用氯沙坦钾进行的动物研究已证明有胎儿及新生儿损伤和死亡。其机制被认为是通过药物介导而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所致。人类胎儿从怀孕中期开始的肾灌注,取决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发育。因此,如果在怀孕的中期和后期应用本品,对胎儿的危险会增加。尚不知道氯沙坦是否经人乳分泌,由于许多药物可经人乳分泌,而对哺乳婴儿产生不良作用,故应该从对母体重要性的考虑来决定是停止哺乳还是停用药物。在儿童中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老年患者用药,在临床研究中本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没有年龄差异。

●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药动学的研究中,已确认和氢氯噻嗪、地高辛、华法林、西咪替丁、苯巴比妥、酮康唑和红霉素不具有临床意义上的药物相互作用。已有报道利福平和氟康唑可降低活性代谢产物水平。这些相互作用的临床结果还没有得到评价。与其他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及其作用的药物一样,本品与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补钾剂,或含钾的盐代用品合用时,可导致血钾升高。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一样,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可降低氯沙坦的抗高血压作用。

(郭诗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