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轮椅与助力器具

轮椅与助力器具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在靠背上还可有头托,用于高位脊髓损伤头颈控制不良的患者。还有几种高度可调的臂托,对脊髓损伤病人有用。电动轮椅与普通轮椅的不同之处,在于本身携带有电瓶等动力源,与各种类型的控制部分。电动轮椅的结构与功能如下:1.驱动机构 由12V或24V蓄电池提供能源,有前轮驱动式和后轮驱动式,一般以后轮驱动为多,但前轮驱动的易于越过障碍物。

一、轮  椅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一些残疾人丧失了行动能力后,为了进行各种活动,就需要自备的交通工具,这种工具就是轮椅。

(一)使用轮椅的适应证

1.步行功能减退或丧失者 如截肢、下肢骨折未愈合、截瘫、其他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引起双下肢麻痹,严重的下肢关节炎症或疾病等。

2.非运动系统本身疾病,但步行对全身状态不利者 如严重的心脏疾病或其他疾患引起的全身性功能衰竭。

3.中枢神经疾患使独立步行有危险者 如有痴呆、单侧空间失认等智能和认知能力障碍的脑血管意外患者,颅脑损伤后有类似前述症状者,严重帕金森病或脑性瘫痪难以步行者等。

4.其他 高龄老人步履困难,易出现意外者。

(二)轮椅应具备的条件

1.符合患者的病情需要,例如截肢者轮椅的重心偏后些;偏瘫者宜用由单侧手和足驱动的轮椅等。

2.结实、可靠、耐用,但结构不过于复杂。

3.规格尺寸与患者的身材相应。

4.驱动时消耗能量宜少。

5.价格应为一般患者可能承受。

6.外观应满足一般美学要求。

(三)轮椅结构与功能

1.大车轮 为主要的轮子,外面接一供手驱动的手轮圈,轮本身直径有51cm、56cm、61cm、66cm数种。在双下肢截瘫者用的轮椅中,由于前方重量减少,为了平衡,大轮要移至小轮之前,以免倾倒。

2.手轮圈 为轮椅所独有,直径一般比大轮圈小5cm。偏瘫用单手驱动时,再加一直径更小者以供选择。手轮圈一般由患者直接推动,若功能不佳,为易于驱动,可有下列方式的改动:

(1)在手轮圈表面加橡皮等以增加摩擦力。

(2)沿手轮圈四周增加推动把手。推把有以下几种:①水平推把,用于脊髓损伤时。因此时肱二头肌健全,手放在推把上,靠屈肘力可推车前进,若无水平推把,则无法推动。②垂直推把,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肩手关节活动受限时,因此时无法使用水平推把。③加粗推把,用于手指运动严重受限而不易握拳的患者,也适用于骨关节炎、心脏疾病或老年病人。

3.轮胎 有实心内胎、充气内胎和无内胎充气型三种。实心型在平地走较快且不爆破,易推动,但在不平路上振动大,且卡入与轮胎同宽的沟内时不易拔出;有充气内胎的较难推,也易刺破,但振动比实心的小;无内胎充气型因无内胎不会刺破,而且内部也充气,坐起来舒服,但比实心者较难推。

4.小(车)轮 直径有12cm、15cm、18cm、20cm数种,直径大的小轮易于越过小的障碍物和特殊的地毯,但直径太大后使整个轮椅所占空间变大,行动不便。正常小轮在大轮之前,但在下肢截瘫者用的轮椅,常将小轮放在大轮之后。操作中要注意的是小轮的方向最好可与大轮垂直,否则易倾倒。

5.刹车 大轮应每轮均有刹车,当然像偏瘫者一样只能用一只手时,只好用单手刹车,但也可装延长杆,操纵两侧刹车。刹车有两种:①凹口式刹车。此刹车安全可靠,但较费力。调整后在斜坡上也能刹住,若调到1级在平地上不能刹住则为失效。②肘节式刹车。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几个关节而后制动,其力学优点比凹口式刹车强,但失效较快。

为加大患者的刹车力,常在刹车上加延长杆,但此杆易损伤,如不经常检查会影响安全。

6.椅座 其高、深、宽取决于患者的体型,其材料质地也取决于病种。一般深为41cm、43cm,宽40cm、46cm,高45cm、50cm。

7.坐垫 为避免压疮,对垫子高度要注意,有可能尽量用蛋形或Roto垫,这种垫由一块大塑料组成,上面有大量直径5cm左右的乳头状塑胶空心柱,每个柱都柔软易动,患者坐上后受压面变成大量的受压点,而且患者稍一移动,受压点随乳头的移动而改变,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变换受压点,避免经常压迫同一部位造成压疮。如无上述垫子,则需用层型泡沫塑料,其厚应有10cm,上层为0.5cm厚的高密度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下层为中密度的同样性质的塑料,高密度者支持性强,中密度者柔软舒适。

在坐位时,坐骨结节承压很大,常超出正常毛细血管端压力的1~16倍,易于缺血形成压疮。为避免此处压力过大,常在相应处的垫子上挖去一块,让坐骨结节架空,挖时前方应在坐骨结节前2.5cm处,侧方应在该结节外侧2.5cm处,深度在7.5cm左右,挖后垫子呈“凹”字形,缺口在后,若采用上述垫子加上切口,可以相当有效地防止压疮的产生。

8.脚托及腿托 腿托可为横跨两侧式,或两侧分开式,这两种托都以采用能摇摆到一边和可以拆卸的力支;对脚托的高度要十分注意,正确的高度应是先降低脚托,让患者的足跟恰离开托面,然后再上抬1.3~1.5cm固定。因为脚托过高,则屈髋角度变大,重量就更多地加在坐骨结节上,易引出该处的压疮。有时也可以不用上述两种托,如双下肢截肢时,呼吸或心脏疾病要求用两腿助行时。也有只用一侧的,如偏瘫。

9.靠背 靠背有高矮及可倾斜和不可倾斜之分。矮或低靠背是指靠背上缘只达患者肩胛骨下缘2~3cm处,这种靠背可让患者躯干有较大的活动度,但患者的自身对躯干的平衡和控制要有一定的能力;高于上述高度的则属高靠背类,凡是对躯干平衡和控制不好者均应用高靠背。固定式靠背是不能倾斜的,可倾斜式是可以调节其倾斜度。可倾斜靠背的好处是可调成舒适角度,可使臀部受压部位发生变化,以改变受力最大点的位置,来防止压疮;另外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时,可以把靠背放平来加以克服。

在靠背上还可有头托,用于高位脊髓损伤头颈控制不良的患者。靠背上也常加安全带,用于躯干平衡控制不良的患者。

10.扶手或臂托 一般高出椅座面22.5~25cm,有几种类型。桌型是前方比后方矮15cm(约占臂托全长1/3),以便轮椅能进入桌面下而不受阻于桌面。还有几种高度可调的臂托,对脊髓损伤病人有用。在臂托上还可架上搭板,可供看书、用餐。

11.脚跟环、脚踝带、脚缓冲器 脚跟环是垂直固定于脚托后方,凹面向前托住踝部,防止踝向后滑脱的带子。脚感觉麻痹,屈膝肌痉挛等脚跟有可能后滑不自知,或被迫向后滑的情况均要用,以免滑落在脚托后方,引起足的损伤;脚踝带是将踝固定在脚托上的带子,踝有痉挛或阵挛时必须使用,以防踝脱离脚托;脚缓冲器是沿脚托外方伸出的杆,比足的长度大,一般为30cm,其用途是防止有感觉麻痹的足尖受外界物品的撞伤。

12.防倾倒杆 当轮椅后倾过度时此杆先着地,以防止倾倒,这种现象在可倾靠背倾斜过度,或将腿和脚托抬起过度时易发生。

(四)电动轮椅

当患者的手功能很弱,甚至轻型的轮椅也不能驱动时,或虽能驱动,但行动距离过大,体力不能负担时,或身体衰弱根本不宜驱动时,就需要电动轮椅来解决问题。电动轮椅与普通轮椅的不同之处,在于本身携带有电瓶等动力源,与各种类型的控制部分。电动轮椅的结构与功能如下:

1.驱动机构 由12V或24V蓄电池提供能源,有前轮驱动式和后轮驱动式,一般以后轮驱动为多,但前轮驱动的易于越过障碍物。

2.变速机构 分有级变速与无级变速两种,无级变速可自由地从4~12km/h变换,但不习惯者常不易控制。

3.刹车 大都采用马达反转的作用,但需改造,汽车高效刹车方式不宜采用,另应加有充分有效的手刹车。

4.蓄电池 14V的汽车蓄电池,充一次能连续用3~6h,且每小时可提供30~40A电流能力。若轮椅上带有呼吸机,还需有另一个充一次电能连续用24~48h,每小时供30A电流的电池以供呼吸机应用。

5.控制机构 有手控、头控、舌控、颊控、颏控、气控、声控等多种。头、颊、颏控等都需微动开关,其移动范围从开始接触到3.18cm均有效,所需的驱动力为0.31~124N不等;气控者呼气的正压需达6.6~1 066.4Pa,吸气时负压需有6.6~1 333.2Pa才能生效。除手控外,其他各种控制主要用于四肢瘫患者。胸及以下损伤,呼吸仍有功能时尽量用气控,胸以上呼吸功能差只好按情况选用头、舌、颊、颏等控制形式,但一般以颏控为多。

(五)如何选用轮椅

1.安全性 残疾者因残疾才用轮椅,如用了不安全的轮椅而造成新的残疾是很不应该的,因此要选用安全、刹车可靠,大轮不能松动易脱,座位、靠背、扶手牢固,重心稳不易倾倒的轮椅。

2.患者的操作能力 这方面很重要,患者必须无智能障碍,驱车手的力量应能推动本人体重的1/25~1/30,另两手或脚的协调亦应符合驱动的要求。

3.轮椅的重量 以结实而轻为好,如完全由患者自己驱动,并有可能自己搬运时更应选用轻型,若由辅助人员推动则重量稍大也无妨;电动型很重,但因无需患者用力操纵需要时仍可以选用。

4.使用地点 室外专用者尺寸可稍大,室内外共用或室内专用者尺寸宜稍小。住宅的宽窄、地面是否平整亦应考虑。

5.舒适性 用轮椅的患者往往一天的大半时间都在轮椅上,因此要考虑座位、靠背、扶手、脚托等是否合适和舒适。

6.价格 应在患者的经济能力可以承担的范围内考虑。

7.外观 轮椅虽不是艺术品,但常大部分时间伴随患者,不仅在室内,而且也在室外,因此外观要有一定的要求,以免加重残疾者精神压力。

二、助行器具

(一)拐杖

1.手杖 手杖为单侧手扶持以助行走的工具。有以下几种:

(1)“T”形单足手杖:适用于握力好、上肢支撑力强的病人,如偏瘫病人的健侧、老年人等。

(2)“问号”形单足手杖:基本与上同。

(3)三足手杖:由于三个足呈“品”字形,比以上两种均稳定。用于平衡能力稍欠佳而用单足手杖不安全的病人。

(4)四足手杖:由于有四足,更为稳定。用于平稳能力欠佳、用三足手杖也不够安全的病人。

2.前臂拐 可单用也可双用,适用于握力差、前臂力较弱但又不必用腋拐者。其优点为轻便、美观,而且手仍可自由应用:例如需用手开门时,手可脱离手柄去转动门把,不用担心拐杖脱手,其原因是臂套仍把拐杖持在臂上,此拐缺点为稳定性不如腋拐。

3.腋拐 腋拐可靠稳定,但笨重,外观不佳,用于截瘫或外伤等较严重情况。腋拐分:

(1)固定式:简便,但不能调整。

(2)可调式:可以调节。

(3)加拿大式:有臂套可以加强作用。

4.平台拐 又称类风湿拐。有固定带,可将前臂固定在平台式前臂托上,前臂托前方有一把手。用于类风湿患者手关节损害严重或手部有严重外伤、病变不宜负重,因此改由前臂负重,手杖起掌握方向作用。

(二)助行器

1.交互型助行器 使用时先向前移动一侧,然后再移动另一侧向前,如此来回交替移动前进。适用于立位平衡差,下肢肌力差的患者或老人,其优点是上厕所也很方便。

2.固定型 常用来减轻一侧下肢的负荷,如下肢损伤或骨折不允许负重时等,此时双手提起两侧扶手同时向前放于地面代替一足,然后健腿迈上。

3.前方有轮型 用于需用第2或第1型,但上肢肌力差,单侧或整个提起助行器困难者,此时可以前轮着地,提起助行器后脚向前推即可。

4.老年人用步行车 此车与上三种不同,一是有四个轮,移动容易;二是不用手握操纵,而是将前臂平放于垫圈上推着前进。此车适用于步行不稳的老人,但使用时要注意身体保持与地面垂直,否则易滑倒。

5.带制动器的老人步行车 此车与第4种的不同点有:改为手握控制;有手闸可防止身体倾斜时车子滑出而跌倒。但使用此车要求臂手有一定的肌力,而第4种则不必。

6.单侧助行器 很稳定,适用于偏瘫患者或用四脚手杖仍不满足的患者,缺点是比四脚手杖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