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管重构与生物活性分子

血管重构与生物活性分子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生物活性分子是整个血管重构过程中的执行者和调节者,占据核心地位。近年来,对于参与血管重构的生物活性分子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知较为重要的参与血管重构的生物活性分子有以下几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主要来源于血小板,亦可来源于VSMC,EC和单核巨噬细胞。在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灌注bFGF抗体可引起大鼠颈动脉模型上血管VSMC增生减轻,从而减轻内膜增生。总之,PCI后血管重构相关的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是复杂的。

如前所述,血管重构是血管对刺激的复杂的动态反应过程,包括信号的感受、转导和调节因子的合成、释放,最后通过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以及基质成分合成、降解及重新排列等过程产生结构变化。而生物活性分子是整个血管重构过程中的执行者和调节者,占据核心地位。近年来,对于参与血管重构的生物活性分子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知较为重要的参与血管重构的生物活性分子有以下几种:

(一)内皮素

见第一节。

(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主要来源于血小板,亦可来源于VSMC,EC和单核巨噬细胞。PDGF作为一种功能启动因子,使细胞从静止状态进入活动的细胞周期,具有强大的促VSMC增殖和向内膜下迁移作用。Ross等发现,球囊损伤后培养的中膜VSMC,PDGF样活性物质分泌增加,PDGF-B受体和PDGF A链mRNA表达增加。Cereck等发现球囊损伤后,PDGF-B链表达增加,第7d达到高峰,2周后恢复到基础状态。在损伤动脉局部导入PDGF-B受体的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内膜增殖,说明在内膜损伤和血管重构形成中,PDGF-B可能是主要成分,其作用是通过PDGF-B受体来实现。VSMC产生的PDGF-B可能在VSMC增生的自分泌和旁分泌控制中起重要作用。

(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可由EC,VSMC及单核巨噬细胞等分泌和合成。有酸性(aFGF)和碱性(bFGF)两种分子形式。二者都对EC和VSMC有很强的致分裂作用,也都通过各类细胞的高亲和性受体发挥影响。实验显示,球囊损伤后长时间灌注bFGF引起明显的内膜增厚,bFGF对内皮无损伤的动脉几乎无作用。在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灌注bFGF抗体可引起大鼠颈动脉模型上血管VSMC增生减轻,从而减轻内膜增生。

(四)转化生长因子β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体内所有细胞均产生和分泌TGF-β。TGF-β是细胞外基质产生的主要调节剂,促进基质成分(胶原、纤粘连蛋白、黏附分子等)的生成,抑制基质降解;抑制或刺激VSMC增殖,从而在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Battegay等的实验显示,细胞培养中低密度的TGF-β刺激VSMC生长,高密度的TGF-β抑制细胞增生。TGF-β刺激或抑制细胞增殖,调节细胞生长因子的结合以及和其他生长因子发挥协同或拮抗作用。

(五)血管表皮生长因子

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由EC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也是VSMC的促有丝分裂原,VEGF可促进内皮新生和血管生长。有的实验研究,用球囊损伤SD大鼠颈动脉内膜后VEGF促进新鲜损伤内膜的内皮化,抑制内膜增厚。

(六)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在血管壁局部表达的血管收缩剂,也控制VSMC的生长,AngⅡ还促进细胞基质的合成。体内AngⅡ促细胞增殖作用取决于与其他因子的共同作用。AngⅡ与多种生长因子相互作用,通过PDGF调节增殖作用;同TGF-β相互作用,产生抗增殖作用;bFGF也同AngⅡ发生相互作用,AngⅡ可诱导ET的基因表达,使ET合成增加,从而促进VSMC的增殖。

(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VEGF作为启动因子,使VSMC在受到PDGF刺激时增加DNA合成。IGF-1可能控制VSMC接触PDGF后增生的速率。实验性球囊损伤引起IGF-1水平增高,局部组织IGF-1水平也受到生长激素的刺激。

(八)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NO)是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具有强大的舒血管作用,抑制VSMC增殖作用。NO对血管重构也有一定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局部嵌入NO合酶(NOS)基因可抑制损伤后新内膜增生。另有实验发现,气囊损伤和致动脉粥样硬化饮食,可使大鼠血管VSMC因释放高水平的NO,导致自身凋亡。PCI后,与血管损伤修复和再狭窄过程相关的血管活性物质还有很多,如白细胞介素(IL-1,IL-6,IL-8)、整合素、糖蛋白、胶原等细胞基质成分,它们彼此协同或拮抗,共同作用于血管重构过程。总之,PCI后血管重构相关的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是复杂的。在体外出现的作用,亦可能不适用体内的生物学系统。近年来,正努力研究生长因子对增生的VSMC基因激活的作用,希望能确定特殊生长因子与相关基因激活的联系。为PCI后再狭窄的防治提供有效途径。

(陈 曦 朱伟铨 窦克非)

参考文献

1徐大立,陶以嘉,范永华等.心力衰竭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增刊:114

2曲秀芬,宋 颖,李晶洁等.急性心肌梗死后溶血磷脂酸水平与心肌重塑的关系.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1005

3孙根义.慢性心力衰竭心脏间质重塑.天津医学,2005;31(1):59

4吴远华,董江川,朱广旗.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6):599

5卜聪亚,陈运贞.若干细胞因子在心室重塑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28(51):668

6石湘云,唐朝枢.心血管活性肽或其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现状与展望.海军总医院学报,2002;15(2):104

7杨晓云、陈 曦.溶血磷脂酸及其病理生理作用.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23(2):196

8唐朝枢,齐永芬.生物活性肽与微循环.微循环学杂志,2004;14(3):1

9朱艳楣,耿排力.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衰.青海医学院学报,2003;24(3):187

10杨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其防治.见:陈在嘉,高润霖主编.冠心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34-1047

11潘文晶,高血压病与左室重构.广西医学,1999;21(2):89

12王卫明.C-反应蛋白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26(1):73

13符佳佳,刘培庆.一氧化氮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机制.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5):451

14江海龙,吴宏超.内源性硫化氢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高血压杂志,2005;13(8):459

15何兰杰,韩变梅,陈 曦等.溶血磷脂酸及受体在心肌重塑中的作用.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7):615

16党红波,王克强,葛均波.PCI后血管重构相关的血管活性物质.医学综述,2004;10(4):152

17李中言,关 青.高血压的血管重构及其逆转.吉林医学,1997;12(18):321

18张 梅,张 运,戴晓华等.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及其后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5):334

19董现锋,洪华山.心血管病时冠状动脉微血管重构研究进展.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1):116

20蔡 煦.血管重构,血管外膜与冠状动脉介入后再狭窄的关系.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26(2):54

21高东升,孙晓斐,张善同.高血压病的血管重构及其逆转.泰山医学院学报,2000;21(1):78

22孙炤瑛,徐鹏霄.转化生长因子β与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关系研究进展.武警医学院学报,2003;12(3):226

23Jianjun Li,Chenhong Fang.C-reactive protein is not only an inflammatory marker but also a direct caus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Med Hypothese,2004;62:499

24Chen X,Yang XY,Wang ND,et al.Serum lysophosphatidic acid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by 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03;63(7~8):497

25Gerasimos F,John TP,Stamatis A.Chemokines in cardiovascular remodeling:clinical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Current Molecular Medicines,2003;3:139

26Hope DI,Ernesto LS.Vascular remodeling in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2001;38:581

27Masafumi K,Akihisa Iguchi.Rol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vascular remodeling.J Atheroscler Thromb,2003;10:275

28Paul S,Steven EN,Murat T.Coronary arterial remodeling:from bench to bedside.Current Atherosclerosis Reports,2003;5:150

29Hope DI,Ernesto LS.Vascular remodeling in hypertension roles of apoptosis,inflammation,and fibrosis.Hypertension,2001;38:581

30Shayn MP,Thomas CS.Microvascular remodeling:a complex continuum spanning angiogenesis to arteriogenesis.Microcirculation,2003;10:99

31Chen Jinghai,Han Yu,Zhu Weiquan,et al.Specific receptor subtype mediation of LPA-induced dual effects in cardiac fibroblasts.FEBS Lett,2006;580(19):47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