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苓五味甘草汤证

桂苓五味甘草汤证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桂苓五味甘草汤证与苓桂枣甘汤证和苓桂术甘汤证,均有气上冲证。前者为支饮阳虚,冲气上逆,证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或气下流阴股,痰多口干燥,眩晕昏冒,面翕热如醉状,小便不利,寸脉沉尺脉微。随访2年未复发。

【证象】 支饮:痰唾多而口干燥,手足逆冷,四肢麻木,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或觉气下流阴股,眩晕昏冒,其面戴阳,翕热如醉状,小便不利,寸脉沉,尺脉微。

【证质】 支饮阳虚,冲气上逆。

按:痰饮病多属本虚标实的久病痼疾。其标在饮犯肺气咳逆痰多,其本在脾肾阳气虚弱。因此,在施治时,应立方考虑标本缓急,治标不可忘本。根据服小青龙汤后的变化而知,上证原属下焦阳虚,支饮犯肺,是一种下虚上实之证,治与兼顾下焦,不可温散太过。小青龙汤辛温燥烈,发散之力颇强,用之上焦寒饮虽暂解,但势必耗散下元,诱发冲气,故致此证。痰唾多而口干燥,为寒饮将去之象;手足逆冷,四肢麻木,为阳气虚衰,失于温养之征;下元虚衰,冲脉为病,冲气时发时平,冲气上逆,则自觉气由下腹上冲胸咽;冲气降则又觉气下流阴股;阳虚随冲气而上越,故患者有时眩晕昏冒面色微红并有热感,好似喝醉酒一般;阳虚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寸脉沉,主饮伏于上焦,尺脉微,为阳衰于下焦。总之,此为支饮阳虚,冲气上逆之故。

【证治】 温阳化饮,降逆止冲。

【证方】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图11-15):

图11-15 桂苓五味甘草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4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分3次温服。

按:方中桂枝配甘草,辛甘助阳,平冲降逆;桂枝伍茯苓,通阳化气利小便,引逆气下行;五味子酸涩,收敛耗散之气,使阳虚不上浮。诸药合用,使阳气复,冲气降,虚阳潜,诸证得平。

【类证辨析】 桂苓五味甘草汤证与苓桂枣甘汤证和苓桂术甘汤证,均有气上冲证。前者为支饮阳虚,冲气上逆,证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或气下流阴股,痰多口干燥,眩晕昏冒,面翕热如醉状,小便不利,寸脉沉尺脉微。中者为肾虚水气上冲。证见:小便不利,脐下悸动,欲有气上冲但至脐而止,少腹畏寒不适。后者为脾胃气虚,水气上逆,证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临床运用】 本方证常见于肺不张,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哮喘,低血压眩晕症等。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升压作用。

【医案选例】

(1)陈某,女,23岁。患者因情志因素致阵发性脐下悸已8个月,每日发作3~5次,发作时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闷喉痒,唇及齿抖,语言不利,面色潮红,并有冷气下行,足肿腿软,步履困难,近1个月来症状加剧,头痛畏光,视力减退,发作完毕一切如常,苔薄白,脉滑数有力;此属冲气上逆,治拟平冲降气,服苓桂五甘汤21剂,诸症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划金琪医案)

(2)治低血压42例

基本方:桂枝30克,茯苓25克,五味子30克,炙甘草15克。水煎服,日1剂。

治疗结果:痊愈34例,显效6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

(张 云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