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伯苓(—)

张伯苓(—)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伯苓,天津人,南开大学创办人,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后任校长四十余年,对南开教育的发展贡献卓著。张伯苓致力教育,多次辞官不就。由此看来,张伯苓道德教育的内容注重为公、爱国和诚挚人格的培养,在今天的道德教育中也是应当提倡的。张伯苓一生致力教育事业,不蓄私产,全力兴办学校,性情率直热情,尤重师生情谊,桃李盈门,精神可嘉。

张伯苓(1876—1951)

瀚 青

img15

张伯苓,天津人,南开大学创办人,著名爱国教育家。他1891年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后弃武从文,立志教育救国。1904年随严修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创办敬业中学堂,自任监督(校长)。1907年,因学生激增,在天津南开洼另建新校,迁校后易名为南开中学堂。1917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1919年秋创办南开大学,设文、理、商三科。1923年增设南开女子中学。1928年设南开实验小学。至此形成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和女中的南开学校教育体系,学生总数达三千余人,成为国内著名学府。张伯苓先后任校长四十余年,对南开教育的发展贡献卓著。

张伯苓致力教育,多次辞官不就。1936年在重庆创办南渝中学,后改为重庆南开中学。抗战爆发,南开大学迁往昆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西南联合大学。他七十大寿时,蒋介石亲往祝贺,并书“南极辉光”条幅相赠。1949年,他谢绝蒋介石去台湾的邀请,电贺人民政府成立。晚年定居天津。

张伯苓在人才培养上主张德、智、体、美四育并进,尤其重视道德品质教育。他所主张的“德”,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爱国、爱群的品德。在道德教育上,他摒除了道德仅是个人修身的思想,把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作为道德的标准。他认为人格须通过与人合作才能表现出来,那才是真实的自我。对社会公共事业尽力越大者,道德愈高尚。由此看来,张伯苓道德教育的内容注重为公、爱国和诚挚人格的培养,在今天的道德教育中也是应当提倡的。

张伯苓重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他认为教育随社会的需要而变化,因此教育宗旨不可仿造,应该视本国国情而定。就中国教育而言,应认识中国,服务中国,即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目标。他针对中国愚、弱、贫、散、私的国民状况,希望通过教育,为中华民族培养“新人种”,为社会培训新国民。为国家培养救国的各种“领袖人才”,以御外侮,并使我中国长期屹立于世界东方。

张伯苓一生致力教育事业,不蓄私产,全力兴办学校,性情率直热情,尤重师生情谊,桃李盈门,精神可嘉。临终遗嘱曰:“凡我友好同学,尤宜竭尽所能,合群团结,为公为国,拥护人民政府,以建设富强康乐之新中国。”表现出一个教育家的崇高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