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吸收-放散试验

吸收-放散试验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吸收放散试验一般于检测完成后立即将结果上传HIS系统,对于用于溶血诊断试验中的阳性结果应同时电话通知患者经治医师。

1.检验目的

检测红细胞表面可能存在的弱血型抗原,鉴定、分离血清中可能存在的混合抗体,辅助红细胞血型及混合抗体特异性的鉴定。

2.检验原理

抗体与相应抗原在适合条件下可以发生凝集或致敏,但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如果改变某些物理条件时,抗体可以从结合的红细胞上解脱下来。表达弱血型抗原(A或B等)的红细胞与相应抗体反应不出现凝集现象,但可以吸收相应的抗体,被吸收的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放散出来,与具有对应正常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反应,检测和鉴定该放散出来的抗体,可以证明相应抗原的存在,也可以将混合抗体得到分离。

3.适用范围

3.1 弱血型抗原的鉴定(本操作规程主要选取弱A/B抗原鉴定制定相应试验流程);

3.2 混合血型抗体的分离与鉴定;

3.3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4.设备性能参数

参见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B 600-A型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使用说明书。

5.器材与试剂

5.1 器材:B 600-A型离心机、KA-2200台式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塑料试管、塑料硬质试管(75 mm×12 mm)、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5.2 试剂:生理盐水、抗A和抗B标准血清(经过筛选后)、抗人球蛋白试剂(市售单克隆或多克隆)、3%反定试剂细胞。

6.标本要求

抗凝全血经B 600-A型离心机1 760 r/min离心5 min后压积红细胞应≥2 ml。

7.校准步骤

参见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B 600-A型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使用说明书中校准要求执行。

8.操作程序

8.1 吸收试验

8.1.1 生理盐水洗涤1 ml压积红细胞至少3遍,最后一次洗涤后,尽量弃去试管中红细胞沉淀上的所有上清盐水。

8.1.2 如怀疑是弱A(或弱B)抗原红细胞,在洗涤后的红细胞中加入1 ml抗A血清(或抗B)。

8.1.3 将红细胞与抗体试剂充分混匀,在4℃条件下孵育2 h,期间不时轻摇试管,混合红细胞与抗体血清。

8.1.4 B 600-A型离心机1 760 r/min离心5 min,将所有上清(抗A或抗B试剂)转移到另一支试管中。

8.1.5 将红细胞转移到另一支洁净试管中,用较大体积4℃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至少8遍。保存最后一遍洗涤离心后上清,使用3%反定细胞检测其中是否残留游离抗体,如果有应继续洗涤,直至没有游离抗体存在。

8.1.6 将步骤8.1.4中得到的上清液与其对应的血清原液同步进行倍比稀释,测定其抗体效价的变化,具体操作参照《ABO及Rh血型抗体效价测定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8.2 热放散试验

8.2.1 取8.1.5步骤制备1体积洗涤后压积红细胞(对于只做放散试验验证红细胞表面是否结合抗体的情况,用生理盐水将其红细胞充分洗涤4~6次制备成洗涤后压积红细胞)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置56℃水浴10 min,其间不断振摇,然后在预温的离心管中以2 000 r/min,离心1 min,立即将上层红色放散液转移到另一试管中;

8.2.2 取上清放散液分成三份,于标有A、B、O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A、B、O试剂红细胞各1滴,直接离心观察结果。对于阴性结果,需将试管置37℃水浴30 min,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最后一次控干上清,然后在各管中加1滴抗人球蛋白试剂,血清学专用离心机1 000 r/min,离心15 s,判读结果。也可采用凝聚胺法或卡式抗人球法检测。

8.3 乙醚放散试验

8.3.1 取经洗涤4~6次的受检者压积红细胞1体积,另取1体积生理盐水和2体积乙醚,加入到带塞的玻璃大试管内,剧烈振荡1~2 min,然后以B 600-A白洋离心机1 760 r/min离心1 min;

8.3.2 离心后分成3层,上层是乙醚,中间是红细胞基质,下层是具有抗体的释放液,呈深红色;

8.3.3 用吸管吸出下层释放液,置37℃水浴10 min,除尽乙醚;

8.3.4 再次离心,取上清液即为释放液;

8.3.5 用经典抗人球法或卡式抗人球法检测乙醚释放液。

8.4 检验结果的输入与确认

8.4.1 启动“检验程序”,输入用户名及口令后,进入检验程序。

8.4.2 结果的输入

单击“检验”菜单,选择“检验结果录入\修改”,通过申请序号进行检验结果的录入及修改。

8.4.3 检验结果的确认

检验结果应由实验室负责人或授权人员进行确认,方法为单击“结果处理”菜单,选择“报告确认”进入结果确认,通过选择“工作单元”、“报告日期”、“单张”或“批量”后,按“提取”键提取已经传输或录入的检验结果,按“确认”键进行确认。

9.质量控制

9.1 室内质量控制

参照《手工抗人球蛋白试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9.2 室间质量评价

吸收放散试验目前尚无统一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10.干扰因素

10.1 红细胞吸收相应抗体以后,在放散之前必须经过充分洗涤并经试验证实已无游离抗体存在方可进行放散试验;

10.2 热放散以后要注意试管保温并以最快速度将放散液分离,防止放散出的抗体再次与细胞结合,造成假阴性。

11.结果计算及测量不确定度

不适用。

12.生物参考区间

不适用。

13.检验结果可报告区间

阴性、阳性。

14.警告/危急值

14.1 怀疑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如果放散试验阳性,提示存在溶血,需要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14.2 弱血型抗原检测时,放散结果阳性时,提示亚型的存在。

15.实验室解释

15.1 新生儿标本放散试验出现阳性结果,提示新生儿溶血的存在,应根据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

15.2 受检者血型结果为亚型时应遵守相应的输血原则。

16.安全性预警措施

16.1 实验室及工作人员一般安全防护措施参见《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

16.2 发生血液标本溢出时,应参照《实验室消毒与清洁程序》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16.3 操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参照《实验室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理程序》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16.4 在仪器运转过程中,勿触及样品针、移动的传输装置等,避免造成人身伤害。禁止触摸仪器密封面板内的电路,防止造成电击损伤。

16.5 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血液标本应启动特殊的安全防护程序。

17.变异潜在来源

不适用。

18.吸收-放散试验特别注意事项

18.1 ABO血型弱抗原鉴定一般采用热放散,Rh血型系统抗体分离、鉴定一般采用乙醚放散;

18.2 使用乙醚放散时要注意实验室通风,确保操作人员安全;

18.3 如果需要检测热放散后的红细胞血型,则应该用45℃代替56℃,以减少红细胞溶血,放散时间可以至少延长到15 min。

19.报告时间

吸收放散试验一般于检测完成后立即将结果上传HIS系统,对于用于溶血诊断试验中的阳性结果应同时电话通知患者经治医师。

20.参考文献

[1] 相应试剂使用说明书.

[2]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北京,2000.

[3]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天津,

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