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间断抽搐天

间断抽搐天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以腹泻4天、间断抽搐1天为主症。本患儿发育正常,抽搐表现与此病不同,分析本病可能性小,提检脑电图检查进一步明确。④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惊厥或手足搐搦,常数天或数周发作1次,多见于较大儿童,本病不支持。住院医师:患儿无再次抽搐,腹泻减轻,昨日排3次稀便,不含脓血,无发热,无呕吐,尿量正常。无腹胀,腹软,肠鸣音活跃,面神经征阳性,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病历摘要】 患儿,女,4个月。因“腹泻4天、间断抽搐1天”于2009年3月14日入院。缘于入院前4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为黄绿色稀便,无脓血,每日8~10次,每次量不多。入院前1天患儿出现间断抽搐,表现为双眼球上翻,四肢抽动,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口周发绀及尿便失禁,每次持续约1分钟自行缓解,缓解后活泼如常,共抽搐6次。病程中患儿食欲缺乏,无发热及呕吐,尿量正常。既往史:系1胎1产,母孕足月剖宫产分娩,无宫内窘迫及新生儿出生窒息史。生后奶粉喂养,未系统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无户外活动,体重增长良好,发育正常,2个月会笑,3个月能抬头,现能翻身,近1个月有睡眠不安、夜间啼哭、易激惹、多汗。母亲孕期有腓肠肌痉挛史。否认遗传病史及癫家族史。

体格检查:T 36.8℃,P 110次/分,R 34次/分,BP 80/50mmHg。一般状态良好,无脱水貌,皮肤弹性正常。头围42cm,前囟2.5cm×2.5cm,平坦,无紧张,枕部及颞部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有枕秃。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应正常,球结膜无水肿。咽部无充血,无项强。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10次/分,节律规整,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触之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每分钟15次。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面神经征阳性,双侧膝反射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8.9×109/L,中性粒细胞0.45,淋巴细胞0.50,红细胞计数3.88×1012/L,血红蛋白134g/L,血小板计数250×109/L;便常规脂肪滴阳性;外院头部CT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①腹泻病;②抽搐原因待查。

【第一次查房】 (入院后第2天)

实习医师:汇报病史如上。

住院医师:本患儿的临床特点有①4个月婴儿,春季发病,起病急,病程短。②以腹泻4天、间断抽搐1天为主症。无发热,大便次数及量多,为黄绿色稀便,无脓血,抽搐时表现为双眼球上翻,四肢抽动,无意识丧失及尿便失禁,持续时间短,抽搐间歇期正常。③近1个月有睡眠不安、夜间啼哭、易激惹、多汗。④母亲孕晚期有腓肠肌痉挛史,生后人工喂养,未系统补充维生素D及钙。⑤查体:颅骨软化,有枕秃,肠鸣音活跃,面神经征阳性,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⑥外院头部CT未见异常,便常规脂肪滴阳性,入院后急检血钙1.7mmol/L,血钠137.0mmol/L,血钾4.0mmol/L,血糖5.0mmol/L。初步诊断为腹泻病、低钙血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给予补钙治疗。患儿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和处理,请上级医师会诊。

主治医师:根据以上临床特点考虑疾病有如下。①腹泻病:根据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为黄绿色稀便,无脓血,查体肠鸣音活跃,便常规脂肪滴阳性,本诊断成立。②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患儿为4个月小婴儿,春季发病,有维生素D摄入不足病史,腹泻后出现抽搐,抽搐缓解后活泼如常,有睡眠不安、夜间啼哭、易激惹、多汗等佝偻病表现,有颅骨软化、枕秃、面神经征阳性等佝偻病体征,母孕期有腓肠肌痉挛史,血钙低,考虑本病可能性大,有待除外其他导致抽搐的原因。③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4个月小婴儿,冬季出生,无户外活动,人工喂养,生后未系统补充维生素D,近1个月出现睡眠不安、夜间啼哭、易激惹、多汗等佝偻病表现,有颅骨软化、枕秃等佝偻病体征,考虑本病存在。④癫:患儿无抽搐家族病史,出生无窒息,发育正常,抽搐缓解后患儿如常,分析本病可能性小,需行脑电图检查明确。⑤低血糖症:本病惊厥常发生于清晨空腹时,有进食不足及腹泻病史,本患儿血糖正常,本病可以除外。⑥低钠血症:患儿腹泻不重,血钠正常,可除外本病。⑦低镁血症:可以出现抽搐,本患儿存在腹泻病史,需注意本病。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抽搐间歇期正常,无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颅内高压体征,头部CT可有异常改变,故本病可除外。本患儿需进一步提检血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镁、24小时动态脑电图、腕关节X线片。治疗继续补钙,减少每次哺乳量,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改善肠道微生态及胃黏膜保护药蒙脱石散。请上级医师进一步指导诊治方案。

教授:婴幼儿抽搐原因可分为感染性的及非感染性的。感染性病因如颅内感染、热性惊厥、感染中毒性脑病等,本患儿抽搐间歇期正常,无感染中毒症状,一般状态好,首先即可排除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有①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痉挛,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病以春季多见。其直接原因为低钙血症。血钙降低的主要原因有:a.佝偻病初期时血钙吸收差,血钙下降而甲状旁腺反应迟钝,使血钙进一步下降;b.维生素D治疗初期大量血钙沉积于骨骼,而肠道吸收钙相对不足,使血钙降低而诱发本病;c.感染、发热、饥饿时组织细胞分解释放磷,血磷升高,血钙降低而发病。本患儿为4个月小婴儿,冬季出生在北方,目前无户外活动,日光照射不足,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人工喂养,未补充维生素D,近1个月出现睡眠不安、夜间啼哭、易激惹、多汗等佝偻病表现,查体见颅骨软化、枕秃等佝偻病体征,结合患儿春季发病,腹泻后出现抽搐,抽搐后活泼如常,面神经征阳性,神经系统未见异常体征,血钙低,考虑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可能性大,需除外其他原因导致抽搐。②低镁血症:多有长期腹泻史,也常表现为惊厥,血镁常低于0.58mmol/L,本病不能除外。③婴儿痉挛症:于1岁内起病,呈突然发作,头及躯干及四肢均屈曲,手握拳,下肢弯曲至腹部,伴点头样抽搐及意识障碍,发作数秒及数十秒后自停,常伴有智力异常,脑电图有高频异常节律。本患儿发育正常,抽搐表现与此病不同,分析本病可能性小,提检脑电图检查进一步明确。④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惊厥或手足搐搦,常数天或数周发作1次,多见于较大儿童,本病不支持。

【第二次查房】 (入院后第3天)

住院医师:患儿无再次抽搐,腹泻减轻,昨日排3次稀便,不含脓血,无发热,无呕吐,尿量正常。查体:一般状态好,前囟平坦,无紧张,枕部及颞部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有枕秃,心、肺听诊未见异常。无腹胀,腹软,肠鸣音活跃,面神经征阳性,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磷1.91mmol/L,碱性磷酸酶650U/L,便常规、尿常规、血镁均正常,左侧腕关节X线片未见异常。24小时动态脑电图正常。

主治医师:本患儿血镁正常,未补充镁患儿抽搐缓解,因此,可以除外低镁血症。患儿抽搐表现与婴儿痉挛症不同,24小时动态脑电图正常,因此,可以除外婴儿痉挛症。本患儿系4个月婴儿,病史典型,面神经症阳性,颅骨软化,枕秃阳性,血钙低,血磷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补钙治疗有效,因此,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可下临床诊断。其治疗原则有:①首先应控制惊厥或喉痉挛,给予镇静,惊厥或喉痉挛应立即给予吸氧,喉痉挛者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②其次尽快补充钙剂,提高血钙水平,使症状不再反复,可以给予10%葡萄糖酸钙1~2ml/kg静脉滴注,惊厥反复发作可6小时后重复给药;③补充维生素D,治疗给予口服维生素D,剂量开始为维生素D 50μg/d,2~4周后改为维生素D预防量10μg/d。本患儿现继续给予补钙、止泻、对症治疗,暂不加维生素D。

教授: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伴发症状之一,目前因预防维生素D缺乏工作的普遍开展,本病已较少发生。预防维生素D缺乏应从围生期开始,1岁以内婴儿为重点。充足的日光照射即可保证体内维生素D浓度正常,孕妇应多作户外活动,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防止胎儿宫内维生素D储存不足。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婴儿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既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和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和钙剂并及时补充辅食。新生儿生后2周应每日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 10μg至2岁;夏季阳光充足、户外活动增多,可暂停服用或减量。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双胎每日应给予维生素D 20μg,3个月后改预防量。本患儿入院5天后腹泻治愈,无再次抽搐,改为口服碳酸钙300mg/d,同时口服维生素D 50μg/d,患儿未再出现抽搐,住院10天后出院。

【出院诊断】 ①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②腹泻病。

预后及随访】 出院后继续口服碳酸钙及服维生素D。出院1个月随访,患儿未再出现抽搐,睡眠好转,颅骨软化好转,复查血碱性磷酸酶460U/L,嘱继续口服碳酸钙300mg/d,维生素D 10μg/d。出院2个月随访,患儿无明显佝偻病症状,无颅骨软化,复查血碱性磷酸酶300U/L,嘱注意增加户外活动,给予维生素D 10μg/d。

【评述及相关进展】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导致血清钙降低,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惊厥、手足搐搦及喉痉挛。本病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冬、春季多发。其发病机制有:①在春季或维生素D治疗之初大量血钙沉积于骨骼导致血钙下降;②长期腹泻导致血钙降低;③在维生素缺乏初期,血钙降低,甲状旁腺反应迟钝,甲状旁腺激素降低,导致血钙降低;④感染、发热、饥饿时,组织分解释放磷,血磷升高,导致血钙降低。惊厥多见于小婴儿,表现为:突然发生四肢抽动,两眼上窜,面肌颤抖,神志清楚,发作时间可短至数秒钟,或长达数分钟以上,发作时间长者可伴口周发绀;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精神委靡而入睡,醒后活泼如常,发作次数可数日1次或1日数次,甚至多至1日数十次;发作轻时仅有短暂的双眼上窜和面肌抽动,神志清楚。婴幼儿突发无热惊厥,且反复发作,发作后神志清醒、无神经系统体征,存在佝偻病史及体征,总钙小于1.75~1.88mmol/L,或离子钙小于1.0mmol/L,应首先考虑本病。但血清钙正常并不能否定此病,因低钙惊厥的发生,与低钙离子水平的相关性强于低血清钙水平,血离子钙才能直接反映体内活性钙的状况,故血清钙正常者,仍需结合病史,体征做出正确诊断。此病人工喂养儿常见,提示我们要提倡母乳喂养。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预防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同。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其完全可以通过科学营养及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新的《婴幼儿及少年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佝偻病的预防》建议:①母乳喂养儿应在生后数天即补充维生素D 400U/d,并应持续给予,直到婴儿转奶后每日能摄入1L以上的维生素D强化配方奶粉或全奶时为止。全奶应在儿童满12月龄以后才能给予。②所有非母乳喂养儿以及每日摄入强化奶粉或牛奶不足1L的较大儿童,应补充维生素D 400U/d。每日饮食中应包含强化维生素D食物。③青春期儿童每日通过维生素D强化奶或强化食品不能达到400U维生素D摄入量者,应补充维生素D,以达到400U/d。④基于已有的证据,应维持婴儿和儿童血清25-OH-D浓度≥50nmol/L。⑤具有维生素D缺乏危险因素的儿童,如慢性脂类代谢异常以及长期服用抗癫药物者,400U/d的维生素D可能不足,应摄入更高剂量的维生素D,并通过25-OH-D或甲状旁腺素浓度或骨密度测定来指导用量。补充维生素D时,应每3个月测1次25-OH-D浓度,每6个月测1次甲状旁腺激素或者骨矿物质含量,直到测定指标值达正常范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维生素D每日供给量:0~6岁400U/d,7岁以上为200U/d。2008年美国儿科学会的最新指南建议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或每日摄入维生素D强化配方奶不足1L的婴儿应在出生后几天就开始补充维生素D 400U/d,直至补充到青少年时期,以预防婴幼儿的佝偻病,提高免疫力,进一步还可能预防成人后可能发生的糖尿病、癌症、骨质疏松等。

参考文献

[1] Roth DE,Martz P,Yeo R,et al.Are national vitamin D guidelines sufficient to maintain adequate blood levels in children?[J].Can J Public Health,2005,96(6):443-449.

[2]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Committee on Environmental Health.Ultraviolet light:a hazard to children[J].Pediatrics,1999,104(2pt 1):328-333.

[3] 郝雅玲.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270例分析.医药世界,2009,11(7):338.

[4] W agner CL,Greer FR.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ection on B reastfeeding,American Acadany of Pediatrics Conam ittce on Nutrition Prevention of rickets and vitaminD deficiency in infants,children,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2008,122:1142-1152.

(穆志红 王宝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