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癌症治疗的目标应针对上述三种存在形式

癌症治疗的目标应针对上述三种存在形式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癌症治疗的目标或“靶”,应该是针对癌症在人体内存在的三种形式,即治疗目标之一,针对原发病灶;治疗目标之二,针对转移癌灶;治疗目标之三,针对转移途中的癌细胞群。这种传统治疗学概念,沿用了100多年,其治疗目标或“靶”则针对这两种表现形式——原发癌灶或转移癌灶。

癌症治疗的目标或“靶”,应该是针对癌症在人体内存在的三种形式,即治疗目标之一,针对原发病灶;治疗目标之二,针对转移癌灶;治疗目标之三,针对转移途中的癌细胞群。

这项新的学说或新的理论认识,一经论证确认,将可能引一系列连锁反应样的肿瘤诊疗变革和更新,如对癌症治疗概念认识上的变革和更新,对癌症治疗目标或“靶”认识上的变革和更新,对癌症诊断方法上的变革和更新,对寻找抗癌、抗转移新药研究开发上的重大变革和更新,对癌症治疗模式和治疗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和更新,以及对癌转移、复发的研究,从细胞病理形态学的细胞水平肿瘤学走向分子生物、基因表达的分子水平肿瘤学的变革和更新。

提出癌症在人体内存在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是正在转移过程多步骤、多因素途中的癌细胞、癌细胞群及微癌栓转移,是因为这一问题迄今尚未被人们所认识,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具体探讨如何对其进行诊断、治疗的方法和对策。其实,针对转移途中的癌细胞进行围歼、阻截或干扰,切断转移途径的新治疗模式,才是抗癌转移的关键所在。

攻克癌症应当更新思维转变观念,癌症治疗应有全面的治疗学概念。

1.传统的癌症治疗学要领认为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表现形式是原发癌灶;第二种表现形式是转移癌灶。这种传统治疗学概念,沿用了100多年,其治疗目标或“靶”则针对这两种表现形式——原发癌灶或转移癌灶。孤立地对待这两个“靶”,对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果关系、从属关系则未有虑及,如原发癌灶是如何形成转移癌灶的,以及如何制止其转移等。因此,传统的癌症治疗学概念是不全面、不完善、有缺陷的,因其忽视了转移途中的癌细胞,而转移才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学行为。没有针对正在转移途中的癌细胞进行阻截,就不能控制癌细胞的转移,也就难以取得癌症治疗痊愈的可能。

2.笔者提出的癌症认识新概念认为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表现形式是原发癌灶;第二种表现形式是转移癌灶;第三种表现形式是正在转移途中的癌细胞、癌细胞群及微癌栓转移。这种新概念是比较完整和比较全面的,其阐明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果关系和从属关系,是一个完整的癌症治疗学新概念,全面解释了癌症发展的全过程及如何控制癌转移的全过程,这一新学说的提出为战胜癌症带来了新希望。

综上所述,癌症治疗不仅包括针对前两种形式而实施的手术切除原发灶、手术或放疗或免疫化疗治疗转移灶,还应包含针对第三种形式的治疗目标或靶,即针对正在转移途中的癌细胞群,进行围歼阻截,增强宿主的机体免疫监视,干扰阻止癌细胞转移。按癌细胞的转移途径、转移路线的多步骤、多因素、多环节的分子转移机制,设计新的抗转移治疗模式,对癌细胞进行干预和阻截的新的治疗方法。

转移途中的癌细胞群、微转移,虽无临床表现,但确实存在,只有进入分子生物水平、基因水平、分子免疫水平才能发现及认识,如现在已经可以开展的各种肿瘤标志物过度表达、分子免疫基因改变及微转移等的检测。单个癌细胞(ITC)在血液、骨髓中的存在,均可在分子水平检测得到,新的分子水平检测指标、分子免疫指标、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还将不断出现,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达到癌前期和微转移的早期诊断,以及分子免疫和基因水平的早期治疗。

20世纪的传统癌症基础理论及癌转移的诊断、治疗均为细胞水平,21世纪的癌症和癌转移基础理论、检测诊断、治疗必将进入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分子免疫等分子肿瘤学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