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血管病手术病人健康教育

脑血管病手术病人健康教育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祖国医学称为“中风”,是一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总称。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们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防止和治疗此类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和恢复正常的脑血流供应是脑血管手术的目的。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病人残废或死亡,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施行动脉瘤根治术后,80%以上的病人能恢复正常或仅有轻微的神经功能缺失。告知病人在出血后或有动脉瘤破裂危险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祖国医学称为“中风”,是一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总称。可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两大类。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颈动脉海绵窦瘘、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等,其中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最为常见。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们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头颈部血管狭窄、闭塞是缺血性脑病的重要原因。防止和治疗此类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和恢复正常的脑血流供应是脑血管手术的目的。

【疾病特点】

1.脑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瘤体一般很小,在其破裂出血之前很少发现。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病人残废或死亡,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40~60岁是本病的高发年龄。绝大多数动脉瘤在未破裂之前不出现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因动脉瘤破裂,引起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出现症状,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呕吐、畏光、烦躁不安,随后有短暂的意识丧失,清醒后有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和脑膜刺激症状。动脉瘤夹闭或结扎仍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目的在于阻断动脉瘤的血液供应,避免发生再出血,保持载瘤及供血动脉通畅,维持脑组织正常血运。施行动脉瘤根治术后,80%以上的病人能恢复正常或仅有轻微的神经功能缺失。

2.脑动脉畸形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已有半个多世纪,近年来由于显微手术的开展及栓塞技术的问世,目前倾向于积极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阻断供血动脉及切除畸形血管团,解决及预防出血,治疗癫,消除头痛,解决缺血,恢复神经功能。

3.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西方国家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8%~15%,我国则高达21%~48%。1997年我国被世界卫生组织监测方案列为脑卒中高发国家。高血压传统的治疗观念是采取内科疗法,但疗效不满意。手术目的在于切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不是破坏)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避免发生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

【健康教育要点】

1.手术前健康教育

(1)心理调适指导:对神志清醒病人,心理指导的重点是告知其避免一切可引起血压或颅压增高的因素,如用力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便秘等。因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小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诱发或加重脑出血,危及生命。告知家属尽量安慰病人,给予心理支持,避免不良因素的激惹。尽量少搬动病人,避免震动其头部,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声光刺激,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药,保证休息质量,以利于自然止血和脑血管修复。病人常因剧烈头痛而焦躁不安,应鼓励其保持情绪稳定,创造安静休息的环境,为明确诊断需行腰穿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病人常因惧怕而失眠,担心操作是否顺利,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使其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检查。

(2)术前准备指导:脑血管手术治疗多为紧急手术,告知家属应密切配合观察病情和术前准备,重点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意识不清、肢体活动障碍等。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30min内血肿已形成,血肿周围的组织1~2h已出现一系列可逆性病理生理变化,6~7h后变为不可逆性损害,因此,抓住手术时机,超早期手术,有利于手术预后的康复。指导家属积极配合各种检查、术前用药及皮肤准备等。告知病人在出血后或有动脉瘤破裂危险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2.手术后健康教育

(1)监护知识指导:告诉家属病人手术后需安置在监护病房,采用各种监护仪器进行24h持续心电、脑压监测,为避免感染,监护室原则上不允许陪护和探视,家属需要了解病情可直接与手术医生咨询,并做好配合工作。在监护室期间,为防止病人躁动而引起监测管路脱落,需用约束带束缚病人手脚,护士每2h要为病人翻身、叩背一次;观察病情时,医护人员可能会用针头或手指刺激病人皮肤,以判断意识状况,这些刺激可能会在皮肤上留下痕迹,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情况,取得理解和配合。注意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瘀斑及血肿,肢体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波动情况。股动脉入路者术后8h卧床制动,24h后方可下床活动。

(2)护理知识指导:病人由监护室搬至普通病房后,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术后危险期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有情绪激动、饮酒、不按时服用降压药等。并指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避免紧张、激动,以保持血压的稳定,防止因血压过高造成再出血、颅内压增高等不良后果。介绍恢复期的有关知识,包括饮食、休息与活动、预防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等。

(3)饮食指导:告知术后应给予低渣饮食,有助于减少大便次数和大便量,但应富含营养,多食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强调进食速度不宜过快,进流质饮食时防止呛咳,避免用力致颅内压增高,进食后需准确记录每天的出入水量。

(4)用药指导:告知病人术后常用药物的名称、治疗作用、服药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输入降压药时强调不可自行调节输液滴数,静脉给药过快时可导致低血压等,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胃肠道反应、早搏、皮疹及结膜充血等异常情况。

(5)并发症预防指导:告知脑血管意外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早期征象,重点做好肺内感染、尿路感染、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病后留有功能障碍者,指导进行早期语言、肢体等康复功能锻炼。教会皮肤护理、翻身、叩背、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告诫病人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用力咳嗽、情绪过分激动等,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药。

3.出院健康教育

(1)家庭护理指导:脑血管病人大都遗留各种后遗症,如偏瘫、失语、昏迷或植物生存。告知医院抢救生命及特殊治疗是阶段性的,而后遗症的康复则需要出院后长期的功能锻炼,强调家属应学会康复期功能锻炼及鼻饲护理方法,掌握血压自我监测方法,注意稳定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导致血压增高,减少再出血诱发因素。脑动脉瘤是脑内动脉壁的结构发育不良或因脑外伤、动脉硬化造成动脉壁损伤或老化,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形成的囊状瘤体,极易在突发的紧张、用力、疲劳等血压升高的过程中突然破裂,引起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而病人再次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可达75%~80%。告知一旦发生再次出血应立即急诊就医,争取抢救时机。

(2)饮食与用药指导:告知应合理饮食,少食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食量适度,不可进食过饱,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防止便秘。应在医生指导下用抗高血压药物,不可随便改药或换药。

(3)复诊指导:动脉瘤病人行直接显微手术后,15%的病人可出现癫,多半在术后6~12个月开始发作。告知应警惕癫的发作,提前做好必要的防范及应急准备,发作时应及时就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出院后按医生要求定期到医院复诊,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再出血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