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肿瘤治疗期间肿瘤指标升高

肿瘤治疗期间肿瘤指标升高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颅内压增高是由颅内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引起的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候群。颅内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肿瘤本身体积增大及占位病变、脑实质受压发生液化、坏死引起容积增大。位于脑干的肿瘤,可扰乱脑脊液的吸收,造成颅内压增高。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多为肿瘤晚期,治疗的目的以姑息治疗为主。颅内压增高经治疗后颅内压降低至正常,症状减轻或消失。

颅内压增高是由颅内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引起的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候群。侧卧位测量成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kPa(200mmH2O)时,称为颅内压增高。以颅内转移性肿瘤引起的较多见。

【病因】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很多,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主要由颅内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引起。转移性肿瘤中以肺癌、黑色素瘤及乳腺癌脑转移发生率较高。颅内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肿瘤本身体积增大及占位病变、脑实质受压发生液化、坏死引起容积增大。肿瘤破坏了血-脑屏障,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脑水肿。肿瘤位于脑室附近或位于室间孔区致中脑导水管狭窄,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位于脑干的肿瘤,可扰乱脑脊液的吸收,造成颅内压增高。脑内无淋巴引流,使水肿液易于积聚。

【诊断】

(一)临床表现

颅内高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和视觉障碍,具有突然发作的特点。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80%~90%。其特点为初期时症状较轻,以后加重,并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呕吐为喷射状,常与饮食无关,与头痛的剧烈程度无关。

15%~30%的脑肿瘤病人早期为癫样症状,以后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同时合并出血和梗死可出现急性脑卒中样症状,偏瘫、失语,甚至昏迷、死亡。有的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还有精神不振、昏迷、嗜睡、神志错乱及记忆丧失等精神症状。

(二)特殊检查

1.CT或MRI检查 脑CT或MRI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轮廓、数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可以了解有无脑室积液及脑水肿的情况等。

2.眼底检查 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较多出现视盘水肿。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最客观的重要体征。

(三)诊断

根据病人有持续加重的头痛、喷射状呕吐,眼底检查发现视盘水肿,结合CT或MRI检查即可做出诊断。转移性肿瘤病人常有原发肿瘤的病史或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有原发肿瘤存在。黑色素瘤、绒癌和肾移行细胞癌颅内转移常伴出血,转移灶周围水肿。

【治疗】

(一)治疗原则

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多为肿瘤晚期,治疗的目的以姑息治疗为主。颅内压增高属于急症,一旦临床诊断明确应立即开始治疗,首先降低颅内压,然后控制肿瘤。以减轻症状、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为目的。

(二)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手术切除病灶。对于某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松果体瘤、垂体瘤及第四脑室区肿瘤引起脑室阻塞、大量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必须急诊手术治疗。不能切除的应做脑室穿刺或引流术,以尽快降低颅内压,然后配合放疗和化疗等。

2.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一般状态和减少癫样发作。常用的药物有地塞米松;20%甘露醇注射液是常用的高渗溶液,常用的剂量为125~250ml/次,每4~6小时1次。在应用皮质类固醇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及消化性溃疡。

化学治疗对于继发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常用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亚硝尿类药物(BCNU、CCNU)、替尼泊苷(VM-26)、依托泊苷(VP-16)等。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转移性脑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常需配合激素和脱水剂。放射治疗主要用于继发性颅内肿瘤及某些不适合手术切除但对射线敏感的原发性脑瘤(如松果体肿瘤、垂体瘤及第四脑室区的肿瘤等)。对手术治疗后易复发的原发性肿瘤配合放射治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的机会。

【治疗效果】

颅内压增高经治疗后颅内压降低至正常,症状减轻或消失。继发性颅内肿瘤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多为肿瘤的晚期,预后很差。一些原发性颅内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如果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颅内压增高在有效的治疗后,应密切随诊观察,必要时复查头部CT或MRI,以了解颅内肿瘤的变化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